-
公开(公告)号:CN1113889C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98126540.5
申请日:1998-12-04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9/5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9/0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由氯化氨基三(二甲氨基)鏻以高纯度和高收率制备亚氨基三(二甲氨基)正膦的方法。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和氢氧化物微溶于其中的溶剂存在下,首先将氯化氨基三(二甲氨基)鏻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反应,由此形成亚氨基三(二甲氨基)正膦。在70℃或更低温度时,从反应混合物中蒸馏出水后,通过固—液分离从所得浓缩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固体。然后蒸馏所得母液,得到亚氨基三(二甲氨基)正膦。
-
公开(公告)号:CN1277968A
公开(公告)日:2000-12-27
申请号:CN00119209.4
申请日:2000-04-13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9/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氧化膦的方法,包括使亚氨基正膦与三氯氧磷反应从而工业化地高产率地得到高纯度的氧化膦。具体地,氧化膦通过下列方法制备;使亚氨基正膦与三氯氧磷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以在20℃时介电常数为2.2或更高的非质子有机溶剂作为反应溶剂反应得到含有氧化膦和作为副产物与氧化膦同时得到的氨基氯化鏻的液体反应产物,通过固-液分离方法将上述氯化物从液体反应产物中除去,并将进行了固-液分离的溶液用水洗涤。
-
公开(公告)号:CN1227844A
公开(公告)日:1999-09-08
申请号:CN98124083.6
申请日:1998-12-22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9/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有用的二氯化[三(二甲氨基)磷鎓基氨基]三[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本发明还涉及氢氧化四[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的制备方法以及萃取或分离有关物质的方法,通过将氯化氢与氯化四[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相接触可制得二氯化[三(二甲氨基)磷鎓基氨基]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然后通过将二氯化物的水溶液与OH-型离子交换树脂相接触能制得氢氧化四[三(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鏻,它是重要的烯化氧聚合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547929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0780045105.7
申请日:2007-12-12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9/5355 , B01J31/146 , B01J31/2414 , C07F9/54 , C08G65/105 , C08G65/2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合成且作为碱催化剂有用的鏻盐化合物。鏻盐化合物用通式(1)表示。式中,Qn-表示从至少含有1个碳原子、并且在氧原子或氮原子上最多含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上脱离n个质子衍生的形式的n价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a、b及c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或0,但不全部同时为0。R为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至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相互键合形成环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97694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580022060.2
申请日:2005-06-28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9/24 , B01J31/02 , C07F9/6593 , C08G6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3/823 , B01J31/0265 , B01J2231/12 , C07F9/065 , C07F9/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载体上结合有用通式(1)表示的基团的担载有磷腈的催化剂,[化1]在式中,n是1~8的整数,表示磷腈鎓阳离子的数量;Zn-是从最多具有8个活性氢原子的活性氢化合物脱离n个质子而衍生的形式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阴离子;a、b、c和d分别为3以下的正整数;R是同种或异种的碳原子数为1~10个的烃基,同一氮原子上的2个R有时会相互结合形成环结构;R1是氢或碳原子数为1~10个的烃基;D是可以直接结合或结合N和载体的2价基团。由此,本发明的担载催化剂在各种有机反应是极其有效的,即使回收再使用也不会降低活性,所以可以再利用,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另外,还可以有效进行环状单体的聚合、取代基的取代、碳—碳键生成反应等。
-
公开(公告)号:CN1262573C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02824784.1
申请日:2002-12-10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65/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5/4093 , C08G65/40
Abstract: 一种聚醚酮,其特征在于它的主要粒子尺寸为50μm或更小;和一种生产所述聚醚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合物沉积的条件下通过脱盐缩聚反应进行生产聚醚酮的聚合反应。该聚醚酮具有小粒度,高分子量和足够小含量的杂质如碱金属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7C
公开(公告)日:2003-10-22
申请号:CN00118810.0
申请日:2000-04-13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97/00 , C08F2/38 , C08F4/00 , C08F220/14 , C08F220/28 , C08F220/44 , C08F29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聚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由式(1)表示的膦腈鎓化合物存在下,或在膦腈鎓化合物和活性氢化合物存在下,将含有至少一种极性不饱和化合物的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式(1)中各基团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生成的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分子量分布窄。
-
公开(公告)号:CN1262276A
公开(公告)日:2000-08-09
申请号:CN99119183.8
申请日:1999-07-15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9/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9/224 , C07F9/065 , C08G65/26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式(1)代表的硫化膦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硫化膦为碱性且溶于有机溶剂,在制备或操作中没有问题,并显示出作为碱性化合物的催化活性。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一分子硫代磷酰氯与三分子式(2)代表的正膦反应制备(1)硫化膦。本发明还提供了在所述硫化膦存在下有效合成聚环氧烷的方法;和在所述硫化膦存在下从环氧化合物制备1,2-二氧基乙烷衍生物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234410A
公开(公告)日:1999-11-10
申请号:CN99107218.9
申请日:1999-04-1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6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5/2675 , C08G65/10 , C08G65/2663
Abstract: 这里提供一种简单和有效地通过使用聚合引发剂制备不含任何金属组分和不留下气味的聚亚烷基氧化物的方法,该引发剂不会在通过聚合烯化氧化合物制备聚亚烷基氧化物的过程中引起制备和处理上的任何问题并且在聚合引发之前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即一种在由通式(1)表示的膦氧化物化合物存在下:其中R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且各自表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x表示就摩尔比而言的水分子的量并在0—5.0范围内。或在该膦氧化物化合物和选自水或具有部分结构式-OH或-NH-的有机化合物的活性氢化合物存在下,让烯化氧化合物聚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99494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80008491.2
申请日:2014-02-26
Applicant: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IPC: B01J31/22 , C07C2/32 , C07C11/02 , C07C11/107 , C07F5/06 , C07F7/28 , C08F4/658 , C08F10/00 , C07B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1/1805 , B01J31/143 , B01J31/189 , B01J31/2243 , B01J2231/20 , B01J2531/46 , B01J2531/62 , C07C2/32 , C07C2531/14 , C07C2531/22 , C07F7/28 , C08F4/60158 , C07C11/107 , C07C1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在α-烯烃的制造工艺中副生的聚合物成分的粒子性状为不对该粒子的分离工艺带来不良影响的程度的烯烃多聚化用催化剂,并提供在该烯烃多聚化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烯烃多聚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下述烯烃多聚化用催化剂可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烯烃多聚化用催化剂是通过使过渡金属化合物(D)与预接触固体催化剂成分(II)接触而获得的,所述预接触固体催化剂成分(II)是通过使固体催化剂成分(I)与(C)选自由(c-1)有机金属化合物、(c-2)有机铝氧化合物和(c-3)与(D)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接触而获得的,所述固体催化剂成分(I)是通过在(A)固体状载体上担载(B)(b-2)有机铝氧化合物而得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