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6718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18174.9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包括:1)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2)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确定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3)根据多源污泥的类型、多源污泥采样的检测内容以及多源污泥的载体的信息,确定污泥采样信息,再根据污泥采样信息对多源污泥进行采样后得到样品;所述污泥采样信息包括多源污泥的采样点;4)将样品进行保存的步骤,样品保存后,对样品进行检测。本发明的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污泥的布点和采样,采用该多源污泥布点采样方法使得布点和采样更为具体与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3004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27390.6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10L5/46 , C02F11/10 , C02F11/13 , C02F11/143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污泥为前体制备热解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处理污泥经预处理后研磨,筛选得到污泥载体颗粒;2)将步骤1)所提供的污泥载体颗粒与碱金属盐、溶剂混合得到污泥混合液;3)将步骤2)所提供的污泥混合液固液分离,制备获得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干燥污泥;4)将步骤3)所提供的负载碱金属离子的干燥污泥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下热解反应制备获得热解炭粉末。5)向步骤4)所提供的热解炭粉末中加入粘结剂,进行成型处理,得到成型热解炭固体燃料。本发明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同时提高了污泥热解炭产物的热值,增加污泥热解炭焚烧性能,提高了污泥热解能源化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98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70289.0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30 , G06Q30/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源固废处置量化分配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固废处置方式以及各个固废处置决策目标指标;基于固废处置方式结合各个固废处置决策目标指标计算得到对应的目标函数;基于预设的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进行约束,并以目标函数的最小求解目标对应的量化分配方案得到目标分配方案。基于目标分配方案完成多源固废处置的量化分配作业。本发明的多源固废处置量化分配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快速计算出满足需要的固废处置量化分配方案,通过最低碳、最经济以及碳排放和经济成本同时相对较优的三种分配方案,来指导固废处置相关人员开展固废处置工作,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791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15283.4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4U10/14 , G01N1/10 , G01B21/18 , G01B21/02 , G01B21/22 , G01V9/00 , B64U20/80 , B64D1/00 , B64U10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样定深采集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定深水样采集系统及采样方法,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水样采集筒、连接绳、位置检测单元、水面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连接绳连接在多旋翼无人机和水样采集筒之间,位置检测单元固定安装在放线轮的正下方并套设在连接绳上,用于检测连接绳的角度信息和放线长度信息,水面检测单元安装在水样采集筒底部,用于检测水面位置信息;控制单元与水面检测单元和位置检测单元分别电信号连接,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角度信息和放线长度信息计算水样采集筒的位置信息并控制水样采集筒的升降。本发明利用余弦函数,可通过对水样采集筒的两次位置计算,准确得到水样采集筒的采样深度,进而保证采用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1052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577587.7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减少污泥堆肥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生物质原料,破碎为生物质粉末原料;S2、将生物质粉末原料与铁盐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浸渍2h以上;S3、将混合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加热反应釜使反应釜内温度升高至150‑200℃,压力升高至2‑4MPa,在该条件下水热炭化反应持续6h以上;S4、对反应后的混合溶液进行过滤、清洗、干燥和粉碎处理得到改性生物炭;制备过程中,酸性盐溶液促进了生物炭成炭过程中孔隙结构的生成,提高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并在生物炭上负载了铁氧化物和铁盐可降低堆肥过程甲烷的产生,得到的改性生物炭可以显著减少污泥堆肥过程中排放的甲烷等温室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70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698288.9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污泥和秸秆为原料制备氨基酸液态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粉碎后的秸秆颗粒与污泥均匀混合形成混合物,并静置混合物;S2、将静置后的混合物送入高温反应釜中进行水解反应;S3、将水解后的产物降温至35℃~38℃后,送入灭菌后的发酵罐中,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恒温发酵;S4、将发酵后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发酵滤液;S5、对发酵滤液进行离心处理,提取离心后的上清液,获得氨基酸液态肥;本发明通过对污泥与秸秆进行水解和发酵,获得含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氨基酸液态肥,实现污泥与秸秆的资源化处理,具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52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1336.1
申请日:2025-03-0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废弃物高浓度厌氧发酵预处理装置,包括底座、粉碎箱和进料箱,粉碎箱顶底面连通地竖直设置在底座上,且粉碎箱的内部设置有一对电驱动的粉碎辊,两个粉碎辊平行间隔设置并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进料箱顶底面连通地竖直设置在粉碎箱的顶部,进料箱内设置有一对电驱动的打散架,两个打散架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该装置能够通过控制两个打散架沿水平方向相互远离,即可将废弃物进行打散,打散的废弃物落入下方的粉碎箱内经粉碎辊的挤压、剪切和研磨实现充分粉碎,最后从粉碎箱的底部开口排出,完成高浓度厌氧发酵前的预处理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5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72684.8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自由度的遥感水质监测装置,包括水环境监测系统,水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支撑结构、电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以及远程管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摆动组件设置在支撑结构上,摆动组件用于调整信息采集模块的目标工作区域;旋转机构连接远程管理模块,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机构、第二旋转机构;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夹持机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夹持机构旋转,夹持机构通过夹持件带动成像设备旋转摆动;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卷收组件、辅助卷收组件、旋转绕绳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绕绳辊旋转;旋转绕绳辊旋转使卷收组件松弛、辅助卷收组件张紧,或者卷收组件张紧、辅助卷收组件松弛。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2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37932.0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自清洁的遥感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的视窗,图像采集设备内设有动力源,动力源驱动移动组件沿视窗往复移动,且移动组件上设置有清洁组件,清洁组件用于抵触视窗,完成摩擦清洁;清洁组件固定套设在旋转轴上;移动组件的往复行程轨迹上设置有操纵杆,操纵杆用于抵触清洁组件或者旋转轴,使清洁组件和视窗的接触面旋转一个工作位置;操纵杆或者清洁组件或旋转轴上设置有单向棘爪结构,使清洁组件的旋转方向为单向;移动组件上设置有压液腔、压紧结构、吸液腔,压紧结构抵触吸液腔;移动组件移动靠近至上极限位置或下极限位置时,压紧结构被挤压,压紧结构压缩吸液腔,吸液腔内的液体沿喷射装置喷射至喷射工作区。
-
公开(公告)号:CN1187912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85335.2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胶凝复合材料包含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30~80份、混合砂90~270份、矿渣粉30~80份、树脂改性玄武岩纤维6~18份、天然纤维0.5~4份、无机纳米材料4.5~20份、减水剂0.5~2.5份、引气剂0.2~0.5份、水14~45份;所述混合砂包含通沟污泥经筛分后得到的特细砂,所述特细砂的粒径<1mm。本发明的胶凝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抗裂缝性能,同时实现了矿渣粉与通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适用于管材为混凝土的排水管的修复、加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