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062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87303.5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级铜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分别制备出磷酸锂胶体溶液与铜掺杂氧化锌前驱体溶液,然后将磷酸锂胶体溶液与铜掺杂氧化锌前驱体溶液混合后充分搅拌,最后加入二价铁溶液,形成磷酸铁锂前驱体溶液,并移入反应釜内,反应温度为100℃~350℃,反应时间为3~30小时,待样品自然冷却后取出,用大量的去离子水洗涤,80℃烘干后,即得到纳米级的铜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该方法通过高温、高压在水溶液或水蒸气等流体中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出纳米级铜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固相法生成磷酸铁锂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物物相均匀、产物粒径小等诸多优点。

    强磁场下ZnO及其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86486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46529.6

    申请日:2009-02-2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强磁场下ZnO及其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属于(磁性)半导体材料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采用锌盐、沉淀剂及掺杂金属盐溶液为原料;按照沉淀剂与锌盐的摩尔比为1∶1~12∶1,金属盐与锌盐的摩尔比为0.1∶100~20∶100,高压反应釜的填充度为50~90%,在水热法的基础上施加磁场强度为1~70T(特斯拉)的强磁场,在反应温度为100~400℃条件下,在反应釜中反应0.5~36小时,得到反应生成物,然后将产物在50~400℃下干燥0.5~6小时,即得到ZnO或某种金属离子掺杂的稀磁半导体粉体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得的ZnO粉末材料,纯度高、掺杂均匀、微观结构可控,而某些金属离子掺杂制得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粉体材料具有室温铁磁性。

    硝酸银-硫酸亚铁-苹果酸制备花状纳米银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42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401784.4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nventor: 张志豪 胡业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硝酸银‑硫酸亚铁‑苹果酸制备花状纳米银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烧杯中放入搅拌子,并将10mL的苹果酸溶液倒入烧杯里;将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反应温度设定为25℃,搅拌速度设定为500rpm,放入烧杯,搅拌5min;待烧杯内温度稳定后,先后倒入20mL的硝酸银溶液和20mL的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时间5min;待反应5min后,取出烧杯,得到制备的银纳米花样品,将其倒入样品瓶中保存。本发明制备出的花状纳米银颗粒晶格纯净,形貌、粒径均匀,产率、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无需复杂的工艺条件与生产设施,能源消耗低,以及后续处理少,能适应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中碳微合金钢高温形变条件下奥氏体晶界显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300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91213.5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碳微合金钢高温形变条件下奥氏体晶界显示的方法。属于物理检测技术领域。步骤为:试样制备:高温变形后立即淬火,经粗磨、细磨、抛光,将抛光好的试样放入45℃的腐蚀剂中,腐蚀剂配方为:自来水60ml、苦味酸1.2~1.6g,洗发膏0.4~0.5g,二甲苯0.04~0.06ml,盐酸0.08~0.12ml,氢氟酸0.06~0.1ml,氯化铜8~10mg;腐蚀1~2min后,待试样表面变暗时取出,用酒精洗净,吹干;在显微镜下就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原始奥氏体晶粒。此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了中碳微合金钢高温形变条件下无法清晰显示其奥氏体晶粒的问题,此发明实施简单、操作方便。

    锰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0624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87365.6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级锰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分别制备出磷酸锂胶体溶液与锰掺杂氧化锌前驱体溶液,然后将磷酸锂胶体溶液与锰掺杂氧化锌前驱体溶液混合后充分搅拌,最后加入二价铁溶液,形成磷酸铁锂前驱体溶液,并移入反应釜内,反应温度为100~350℃,反应时间为3~30小时,待样品自然冷却后取出,用大量的去离子水洗涤,80℃烘干后,即得到纳米级的锰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该方法通过高温、高压在水溶液或水蒸气等流体中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出纳米级锰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固相法生成磷酸铁锂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物物相均匀、产物粒径小等诸多优点。

    具有介孔碳包覆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7296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34181.4

    申请日:2015-01-2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碳包覆LiFePO4/C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介孔碳作为水热反应基体,制备出LiFePO4/C复合材料。所制得的材料颗粒形成了一种同质结的介孔碳包覆结构:内层和外层为LiFePO4,中间为完整的碳层。这种碳包覆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同时在长时间的充放电过程中,还可以防止LiFePO4结构的坍塌,提高了材料的倍率循环性能。介孔碳的孔径限制作用可以防止LiFePO4的颗粒过分长大。该方法制备出的LiFePO4比表面积大、导电率高、比容量高、大倍率放电能力优异、多次循环放电结构稳定。另外,该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价格低,耗能少,周期短,批次稳定性高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