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5729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591690.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双测控模块,被配置为包括两个测控模块,以满足航天器对多模测控的需求和测控系统的冗余度;其中所述双测控模块中的任意一个测控模块均能够被替换为北斗短报文模块,以使得双测控模块满足测控结合北斗短报文的应用需求;一体化综合电子星务处理器,被配置为作为整个系统核心,完成航天器任务的调度和管理;其中一体化综合电子系统还被配置为:将双测控模块和双模导航模块的数字信号放在同一片FPGA中处理,以融合测控和导航功能;测控和导航功能与一体化综合电子星务处理器集成为单板一体化的综合电子系统,以实现以高性能星务处理为中心,集成双模测控和双模导航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2718.6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载相控阵天线波束控制系统及方法,处理器模块与星务计算机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卫星平台轨道、姿态及地面站位置信息,并进行波束指向角度解算,生成波束指向方位角信息和波束指向俯仰角信息,并将波束指向方位角信息和波束指向俯仰角信息进行转换,得到目标波束指向的幅度控制码字和相位控制码字,并将幅度控制码字和相位控制码字发送至FPGA模块;FPGA模块根据来自于处理器模块解析的波束控制指令,将幅度控制码字和相位控制码字发送至相控阵天线的射频模块。同时提供了一种双冗余波束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实现在轨可重构和重配置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性、灵活性和小型化,降低了星载相控阵天线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212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647607.9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轨自主修复的纳米线阵列电推进系统,包括:纳米线阵列推力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动作:通过电场电离推进剂产生推力;以及通过采用修复剂进行热氧化法生长纳米线;推进剂输送系统,被配置为在纳米线阵列推力器工作模式下向纳米线阵列推力器提供推进剂;以及修复剂输送系统,被配置为在纳米线阵列推力器修复模式下向纳米线阵列推力器提供修复剂。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31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647606.4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轨自主修复的吸气式电推进系统,包括:纳米线阵列推力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动作:通过电场电离推进剂产生推力;以及通过采用修复剂进行热氧化法生长纳米线;进气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动作:收集轨道中的气体;以及将收集的气体作为推进剂和修复剂提供至纳米线阵列推力器;以及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纳米线阵列推力器在多个模式之间切换,以使纳米线阵列推力器在工作模式下产生推力,以及在修复模式下生长纳米线。
-
公开(公告)号:CN11209779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68746.7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遥感卫星载荷平台标定方法及系统,包括:自标定模块,通过基于恒星探测的在轨相机模型、多参数解算模块、以及自定标时刻的姿轨控参数,结合实验室标定初始模型,进行高精度卫星自标定;互标定模块,通过载荷与姿态模块采样时刻的时统一致参数、以及安装基准的结构稳定参数,根据基于统一星表的星点/地标点提取模块,建立基于时间同步和统一星表的星点解算模型,获取载荷与姿态模块在轨高精度互标定模型,进行天基高精度互标定。
-
公开(公告)号:CN11081688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12136.0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遥感微纳卫星系统,包括载荷、平台、星敏感器、太阳帆板及帆板支撑结构,平台安装于载荷的外围,载荷包括相机和承力筒,承力筒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相机固定于承力筒的内部,并通过一端的开口对地观测成像,生成光学载荷数据,平台通过另一端的开口与承力筒固定连接;平台本体为一两端开口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侧面具有一孔,孔与承力筒的开口连接,平台本体内容置有多个组件,多个组件用于处理卫星平台信息;星敏感器用于卫星在轨的姿态敏感和测量,获取卫星姿态数据,固定于承力筒的外侧面;太阳帆板与长方体的底面正相对,用于向遥感微纳卫星系统提供电能;帆板支撑机构用于太阳帆板和平台本体之间的支撑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85003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10091104.1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轨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低轨卫星收发端和地面用户终端;所述地面用户终端向所述低轨卫星收发端发送位置信息,低轨卫星收发端发送天线指向地面用户终端,并发送业务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0525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0961647.6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机的成像质量方法,包括:对遥感微纳卫星的反作用轮进行整星动力学和力学特性分析,生成遥感微纳卫星动力学模型;对遥感微纳卫星的反作用轮产生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扰动因子,输入所述遥感微纳卫星动力学模型,得到遥感微纳卫星颤振模型;根据所述遥感微纳卫星颤振模型,评估遥感微纳卫星的在轨颤振参数,并根据所述遥感微纳卫星的在轨颤振参数,对遥感微纳卫星输入补偿抑制因子,以抵消遥感微纳卫星的在轨颤振;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机布置于所述遥感微纳卫星上,并进行发射。
-
公开(公告)号:CN111207895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032344.6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遥感微纳卫星地面振动实验系统包括带有载荷平台一体化数据处理平台的卫星,安装于卫星顶面的悬吊系统及工业相机,安装于星载相机上的微振动传感器,安装于卫星内部的动量轮组件及微振动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放置于卫星正前方的标准标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遥感微纳卫星地面振动实验方法,利用工业相机对标靶进行同步成像,并利用光学成像数据对地面卫星微振动进行反演,然后与微振动传感器实时测试结果进行比对,以实现对微振动测试结果的逆向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3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47606.4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F03H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轨自主修复的吸气式电推进系统,包括:纳米线阵列推力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动作:通过电场电离推进剂产生推力;以及通过采用修复剂进行热氧化法生长纳米线;进气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以下动作:收集轨道中的气体;以及将收集的气体作为推进剂和修复剂提供至纳米线阵列推力器;以及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纳米线阵列推力器在多个模式之间切换,以使纳米线阵列推力器在工作模式下产生推力,以及在修复模式下生长纳米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