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90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30976.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应堆试验件流量参数测量方法和系统,适用于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每个模拟燃料组件测量流体的流量值;根据流量值计算归一化流量分配因子,归一化流量分配因子包括流量值与多个模拟燃料组件的平均流量值的比值;以及根据每个归一化流量分配因子和对应的模拟燃料组件在模拟堆芯中的位置建立归一化流量分配图。本申请提供的流量参数测量方法和系统能够更全面有效的验证反应堆堆内构件设计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7826.4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蒸汽发生器三维流场生成方法和系统以及智能监测系统,适于通过数字孪生模块生成蒸汽发生器整体和/或局部的三维流场分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蒸汽发生器建立计算模型,并根据经计算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建立蒸汽发生器的降阶模型样本数据库;根据降阶模型样本数据库建立样本矩阵,并根据样本矩阵获得蒸汽发生器的降阶模型;以及获取输入数据,并通过数字孪生模块根据输入数据和降阶模型进行流动模态的线性组合叠加,以完成蒸汽发生器的快速流场计算,并得到蒸汽发生器的三维流场分布。本申请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反映蒸汽发生器内部运行情况,提高了蒸汽发生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57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44930.2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壳侧阻力模拟件及其连接结构。模拟件位于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中的模拟反应堆压力容器中,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连接于试验回路,模拟件包括:导流筒;至少一个多孔板,位于导流筒中,多孔板适于使模拟件中的理论压降与一体化反应堆试验件中模拟一回路换热组件受到阻力时所需的壳侧压降相匹配;以及至少一个管嘴,模拟件通过管嘴与试验回路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换热组件壳侧阻力模拟件及连接结构可以有效模拟一体化反应堆一回路换热组件的壳侧阻力,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34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69789.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试验件测量系统与流阻系数标定方法,适于通过台架回路中流动的流体介质对试验本体进行流体参数测量,试验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流体参数包括试验本体的进出口压差以及台架回路中的流体流速。测量系统包括:离心泵,流量出口连接于第一端、流量进口连接于第二端,离心泵用于驱动台架回路中流体介质的流动;稳压器,连接于流量进口和第二端之间;流量计量装置,连接于流量出口和第一端之间;以及进出口压差表,连接于台架回路中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两个压力测点,用于测量试验本体的进出口压差。本申请能够较为精确的测量试验件的微小压差,提高核反应堆试验的数据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65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72821.1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堆芯围筒试验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堆芯组件,试验件为中空的圆柱形,试验件的外形尺寸和质量均与试验件对应的堆芯围筒原型的外形尺寸和质量相匹配,其中,试验件包括:中空区,中空区适于放置模拟燃料组件;以及实体区,位于中空区与试验件外壁之间的区域,实体区包括一个或多个沿竖直方向贯穿实体区的通孔。本申请基于简化后堆芯围筒试验件设计方案,可以在满足不同试验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6348.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 G21C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其适用于低功耗控制棒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反应堆堆顶无法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非能动冷却的问题,取消堆顶原有的风机,可大幅缩减堆顶结构的轮廓尺寸,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围筒,围筒靠近底部侧壁设置多个风门,围筒内设置纵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内固定通风围板,通风围板位于风门上方且套设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周侧以集中冷却流体,围筒内靠近顶部设置抗震支承结构以对控制棒驱动机构限位,抗震支承结构表面均布有孔洞以提供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围筒顶部敞口设置以在围筒内形成纵向贯通的堆顶冷却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8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04203.5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洪早 , 颜岩 , 胡怡丰 , 陈钢 , 兰花 , 陈卫明 , 矫明 , 陈吟云 , 严经星 , 杨建道 , 王丰 , 杨锐 , 张星亮 , 戴月进 , 余鑫 , 李猛 , 赵磊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余热蒸汽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利用系统包括供汽管路、拖动汽轮机以及供热流路,供汽管路具有第一供汽支路和第二供汽支路;拖动汽轮机与第一供汽支路连接;供热流路上连接有至少一个蒸汽压缩机,拖动汽轮机与蒸汽压缩机驱动连接,以用于对蒸汽压缩机提供驱动力,供热流路末端连接有至少一类用热用户。上述核电厂余热蒸汽综合利用系统,采用拖动汽轮机作为蒸汽压缩机的驱动件,一方面取消了外部电力的使用,减少了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提升了待压缩蒸汽的使用量,更有利于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56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73027.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B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设备,适于安装在稳压器或波动箱的冷却液入口处,喷雾设备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具有进液口,筒体的下端具有出液口,筒体内部包括旋流区域、混合区域和收缩区域;外嵌旋水芯,外嵌旋水芯设置在筒体的旋流区域内,外嵌旋水芯包括中空的分割筒和多个外嵌螺旋叶片,多个外嵌螺旋叶片位于分割桶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外表面上;内嵌旋水芯,内嵌旋水芯设置在分割筒内远离进液口的一端,内嵌旋水芯包括支撑柱和多个内嵌螺旋叶片,多个内嵌螺旋叶片位于支撑柱的外表面上;其中,冷却液适于通过多个外嵌螺旋叶片进入混合区域,和/或通过分割桶和多个内嵌螺旋叶片进入混合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116348.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 G21C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其适用于低功耗控制棒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反应堆堆顶无法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非能动冷却的问题,取消堆顶原有的风机,可大幅缩减堆顶结构的轮廓尺寸,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围筒,围筒靠近底部侧壁设置多个风门,围筒内设置纵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内固定通风围板,通风围板位于风门上方且套设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周侧以集中冷却流体,围筒内靠近顶部设置抗震支承结构以对控制棒驱动机构限位,抗震支承结构表面均布有孔洞以提供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围筒顶部敞口设置以在围筒内形成纵向贯通的堆顶冷却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46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127714.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全 , 刘畅 , 矫明 , 张伟 , 应秉斌 , 唐力晨 , 巢孟科 , 张锴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邵长磊 , 李晨 , 门启明 , 张星亮 , 黄俊 , 姚彦贵 , 尤岩 , 张毅成 , 李经怀 , 杨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缓解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磨损的系统和方法,属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所述内套筒、传热管束和初级分离器均位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内套筒之间形成下降通道,所述下降通道的入口出设置有阻力元器件。通过对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服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由于流场不均或流速过快导致传热管束发生流致振动磨损,在不影响换热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了传热管束破裂事故的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