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的蒸汽发生器三维流场生成方法和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44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7826.4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蒸汽发生器三维流场生成方法和系统以及智能监测系统,适于通过数字孪生模块生成蒸汽发生器整体和/或局部的三维流场分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蒸汽发生器建立计算模型,并根据经计算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建立蒸汽发生器的降阶模型样本数据库;根据降阶模型样本数据库建立样本矩阵,并根据样本矩阵获得蒸汽发生器的降阶模型;以及获取输入数据,并通过数字孪生模块根据输入数据和降阶模型进行流动模态的线性组合叠加,以完成蒸汽发生器的快速流场计算,并得到蒸汽发生器的三维流场分布。本申请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反映蒸汽发生器内部运行情况,提高了蒸汽发生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6348.8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其适用于低功耗控制棒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反应堆堆顶无法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非能动冷却的问题,取消堆顶原有的风机,可大幅缩减堆顶结构的轮廓尺寸,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围筒,围筒靠近底部侧壁设置多个风门,围筒内设置纵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内固定通风围板,通风围板位于风门上方且套设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周侧以集中冷却流体,围筒内靠近顶部设置抗震支承结构以对控制棒驱动机构限位,抗震支承结构表面均布有孔洞以提供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围筒顶部敞口设置以在围筒内形成纵向贯通的堆顶冷却通道。

    喷雾设备
    18.
    发明公开
    喷雾设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56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73027.0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设备,适于安装在稳压器或波动箱的冷却液入口处,喷雾设备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具有进液口,筒体的下端具有出液口,筒体内部包括旋流区域、混合区域和收缩区域;外嵌旋水芯,外嵌旋水芯设置在筒体的旋流区域内,外嵌旋水芯包括中空的分割筒和多个外嵌螺旋叶片,多个外嵌螺旋叶片位于分割桶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外表面上;内嵌旋水芯,内嵌旋水芯设置在分割筒内远离进液口的一端,内嵌旋水芯包括支撑柱和多个内嵌螺旋叶片,多个内嵌螺旋叶片位于支撑柱的外表面上;其中,冷却液适于通过多个外嵌螺旋叶片进入混合区域,和/或通过分割桶和多个内嵌螺旋叶片进入混合区域。

    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116348.8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其适用于低功耗控制棒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反应堆堆顶无法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非能动冷却的问题,取消堆顶原有的风机,可大幅缩减堆顶结构的轮廓尺寸,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围筒,围筒靠近底部侧壁设置多个风门,围筒内设置纵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内固定通风围板,通风围板位于风门上方且套设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周侧以集中冷却流体,围筒内靠近顶部设置抗震支承结构以对控制棒驱动机构限位,抗震支承结构表面均布有孔洞以提供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围筒顶部敞口设置以在围筒内形成纵向贯通的堆顶冷却通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