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03693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474153.5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干耳片快速分离木耳菌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干耳片用手掰成小片;(2)将小耳片第一次在无菌水中涮洗并用吸水纸充分吸干水分;(3)将小耳片放入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中浸泡20-25s并用吸水纸充分吸干;(4)将小耳片第二次在无菌水中涮洗并用吸水纸充分吸干水分;(5)将小耳片插入平板PDA培养基中恒温培养、观察;(6)挑取萌发出的菌丝接种至斜面PDA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即可。本发明分离木耳菌种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用时短,所需成本低,菌丝成活率高,菌丝具有生长快、菌丝洁白粗壮、生命力强等优点,该发明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胶质耳的菌种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783362B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10296743.9
申请日:2012-08-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一种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的方法,如下:初期用于栽培黑木耳的菌袋采用聚乙烯袋,通过3个月全光照栽培出耳后,菌袋已经风化后,除掉风化后的菌袋袋顶,使菌袋顶端的菌料及大量的隐形耳芽暴露在外;除掉袋顶后将菌袋重新整齐摆放在菌床上,菌床规格为长30-50m、宽1.5m、高15cm,菌袋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先用水将除虫菊酯稀释500倍后将床面灭虫,然后将地膜铺在床面上,轻撒生石灰杀菌;进行初期浇水催耳;进行初期做床催耳后进行中期浇水工作;当耳片直径达到3cm时,应停止浇水3-5天,直至袋顶耳片长至八成熟时随即采收。本方法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78336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96743.9
申请日:2012-08-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一种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的方法,如下:初期用于栽培黑木耳的菌袋采用聚乙烯袋,通过3个月全光照栽培出耳后,菌袋已经风化后,除掉风化后的菌袋袋顶,使菌袋顶端的菌料及大量的隐形耳芽暴露在外;除掉袋顶后将菌袋重新整齐摆放在菌床上,菌床规格为长30-50m、宽1.5m、高15cm,菌袋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先用水将除虫菊酯稀释500倍后将床面灭虫,然后将地膜铺在床面上,轻撒生石灰杀菌;进行初期浇水催耳;进行初期做床催耳后进行中期浇水工作;当耳片直径达到3cm时,应停止浇水3-5天,直至袋顶耳片长至八成熟时随即采收。本方法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68782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86631.8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菌粥及其制备方法。这种菌粥的制备方法是将糯米、黑米、绿豆、花生、小米、百合、茯苓、杏鲍菇、金针菇、猴头、黑木耳按比例配料,所选配料要求新鲜、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制备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筛选及预处理、蒸煮、装罐密封、排气、冷却杀菌、保存。本发明符合人们饮食习惯且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加工成本低廉。制成的菌粥不仅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还将食用菌与粥类的营养交叉结合,具有抗癌、降血压、延年益寿的生理功效。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697693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810137575.2
申请日:2008-11-2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木耳的仿野生地栽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仿照野生木段中木耳的出耳和生长方式进行菌袋密集划口,使木耳的朵形、耳片厚度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模拟自然条件下出耳的方式,很好地协调空气湿度、通气和光照的关系,充分利用地面的潮气、河岸边的雾气以及人工干湿交替科学施水的湿气保湿出耳,促进木耳子实体的生长,使木耳的色泽非常接近野生木段出耳的状态;可利用58%的玉米芯代替58%的木屑作为培养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这种方式可以生产出与野生木段出耳相差无几的高品质黑木耳,品质优良,朵形、色泽、耳片厚度及适口性都极佳,收购价格高,可以极大地提高黑木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2152286U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20501580.3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生物技术液体菌种发酵罐。本产品其组成包括:内层罐体,内层罐体的外侧设置夹层罐体,内层罐体与夹层罐体之间具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夹层加热棒,夹层加热棒通过导线连接温控器,温控器通过导线连接插头,插头连接电源插排,电源插排连接电源;内层罐体的上部具有罐颈,罐颈连接罐顶盖,罐顶盖连接罐顶排气阀、压力表、安全阀,内层罐体内装有罐内进气管,罐内进气管连接进气活接,进气活接连接罐颈进气阀,罐颈进气阀连接罐颈灭菌阀,内层罐体的底部连接辅助阀门,内层罐体的底部连接快接,快接连接排污快接盲板,排污快接盲板连接支管,支管连接接种口和蒸汽介入阀。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菌种发酵罐。
-
公开(公告)号:CN204837189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664416.3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01G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用菌菌棍,包括塑料袋窝口处、菌棍管壁菌种滞留区和菌种滞留斜面,并且在塑料袋窝口处加装塑料外体填充物为防尘抑菌海绵的防尘抑菌塞,将顶端塑料袋窝口处靠近菌棍管壁菌种滞留区的部位,改为菌种滞留斜面,并在斜面部位增加排气孔;菌棍底端的菌种滞留斜面上也增加排气孔。本实用新型根据传统菌棍在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使制菌过程中菌种更加容易滞留在菌孔内壁上,同时避免杂菌的污染和菌袋在灭菌时发生变形或爆裂等制菌失败的发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