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4283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444217.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比例光伏接入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层级控制方法,将系统依次分为微网局部控制层、PET潮流控制层以及配电网区域控制层三个层级。根据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生成典型的场景集,将光伏与储能装置打捆作为一个控制主体完成层次1的控制;根据PET端口连接的网络类型设定PET控制方式,调整PET端口控制变量完成层次2的控制;根据层次1控制结果对上级电网区域内其他柔性可控资源进行调整完成层次3的控制。本发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兼顾了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系统电压质量与运行经济性,对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控制目标,利用各个微网区域的自主运行能力,简化控制难度,实现各微网区域之间的互联互动与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04900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45531.0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电网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城市电网对电动汽车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本发明首先设置电动汽车初始规模,利用出行链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求取各功能区域的充电负荷曲线,将充电负荷分配至电网各节点并与原始负荷叠加,计算电动汽车接入后的网络潮流分布,评估节点电压偏移和变压器负载率是否超出正常范围,若两项指标均未越限,则增加电动汽车规模直至有任意指标越限,即得承载能力计算结果;本发明能够在计算城市电网对电动汽车的承载能力时,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时空随机性对充电负荷预测的影响,较为准确地计算充电负荷,以此为基础考虑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提出承载能力的评估指标与定量计算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54283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44217.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比例光伏接入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层级控制方法,将系统依次分为微网局部控制层、PET潮流控制层以及配电网区域控制层三个层级。根据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生成典型的场景集,将光伏与储能装置打捆作为一个控制主体完成层次1的控制;根据PET端口连接的网络类型设定PET控制方式,调整PET端口控制变量完成层次2的控制;根据层次1控制结果对上级电网区域内其他柔性可控资源进行调整完成层次3的控制。本发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兼顾了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系统电压质量与运行经济性,对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控制目标,利用各个微网区域的自主运行能力,简化控制难度,实现各微网区域之间的互联互动与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3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11344472.8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居民区充电设施功率优化方法,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通过双层优化策略实现。首先根据居民区的出行特性生成典型的充电场景,考虑了居民区配网侧、用户侧、充电设施等各方面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分时段的最优充电功率进行建模并求解,完成了充电功率的实时分配实现第一层优化;之后建立了用户充电迫切度的衡量指标,在保证各时段充电功率不超过基于最优充电功率生成的功率上限的同时,按照迫切度对充电行为进行排序,实现了第二层的优化,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充电分时段和最优功率上限实现分配方案的灵活调节,同时还可结合实际的充电情况进行自适应的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082945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00381.2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用于次同步振荡SVC阻尼控制器(或其它控制器)的设计,从而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首先建立系统状态方程,利用模态摄动降阶法对系统模型进行降阶;然后设计切换平面,使得系统在该平面可以稳定运行,确保滑动模态的动态性能;最后设计控制函数,使系统可以达到切换平面,从而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该基于降阶模型和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利用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实现次同步振荡的抑制,可以同时抑制所有振荡模态,鲁棒性强,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967222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62423.9
申请日:2019-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直流馈入系统发电机动态无功备用优化方法,涉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技术,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电压交互因子快速筛选严重故障集并提出了一种涵盖多故障场景下任一台发电机对任一条换流母线的电压稳定贡献的无功备用评价指标,再由所有严重故障场景下各台发电机在各换流母线换相失败时的暂态无功出力增量确定各台发电机提供的无功备用容量。该发电机动态无功备用评价指标可以直观地体现发电机无功对多直流馈入系统暂态电压稳定的贡献,可以为电网规划人员分析发电机与换流母线的交互作用以及优化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638652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079849.7
申请日:2015-0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VC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对可调的控制变量进行初始变异得到控制变量集,具体方法为:选取离散变量中可调水平数最多的变量水平数作为问题水平数N;对于其他离散变量做相应的变异处理得到作为N个水平数据的取值;根据初始变异后的控制变量集,依照均匀设计方法得到系统N个运行状态下各控制变量对应的取值;逐次计算每个状态下的目标函数,输出最优解对应的控制变量参数;主站根据得到的控制变量参数将控制命令发送给各个子站,实现自动电压控制。本发明控制方法是以保证系统无功电压全局优化结果的最优性为前提,大幅度减少了优化计算的次数与规模,提高了计算效率,从而实现主站与子站及时响应的控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10632.3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 G06Q10/0631 , G06F17/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的居民空调负荷估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领域。一种居民空调负荷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时间划分总负荷与环境温度数据集;计算同一时间段和环境温度下的总负荷的概率分布;依据三分段变化点模型对具有相同分位数的总负荷和环境温度实施回归分析,得到基础负荷和变化点温度;对比分析环境温度和变化点温度的大小,估算总负荷中的空调负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智能电表数据并考虑基础负荷的波动性,实现居民空调负荷的准确估算。
-
公开(公告)号:CN11673922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381300.8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30 , G06N3/126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用户均衡交通分配的充电站布局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动汽车规划技术领域,包括:定义路网行驶车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中各变量;计及路网系统总体的出行效率、充电站的投资成本、交通路况以及电网安全的影响和约束,构建上层模型考虑通行效率最大化的充电站布局模型;根据不同类型车辆对于路径决策的差异性,分别建立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效用优化目标,对交通流的分配进行优化,建立下层模型用户出行决策下的随机动态用户均衡模型;将遗传算法与相继平均算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启发式算法,先根据logit分流模型得到用户种群的出行路径选择概率,再结合MSA算法进行迭代,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寻优得全局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1320337.7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00 , B60L53/63 , B60L58/12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预测控制领域,公开一种考虑集群电动汽车内部充放电的微电网预测控制方法:S1、输入某地某一典型日的风能和基本负荷数据,并对各待接入微电网的电动汽车相关特性进行预测;S2、判断接入微电网的各电动汽车是否参与调控,如不参与调控,转至S3,否则转至S4;S3、对不参与调控的电动汽车单独计算其充电功率;S4、对于参与调控的电动汽车采用双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对集群电动汽车进行上层充放电优化;S5、基于S4,在下层对各电动汽车进行充放电功率分配;S6、判断滚动优化是否结束,如已结束,转至步骤S7,否则转至S1;S7、输出集群电动汽车最优充放电策略。本发明考虑各电动汽车的充电紧迫性,缓解了电网运行压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