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95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18394.8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1F23/0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实测水文资料情况下雨源型河流的水面线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降水-径流模型,将雨源型河道的汇水区域划分为多个子汇水区;建立雨水管道模型;根据各子汇水区与雨水管道的汇流关系,将各子汇水区与雨水管道的排水节点进行连接;构建降雨数据,将降雨数据输入至降水-径流模型中;运行降水-径流模型计算出各管道节点、管线、子汇水区和汇入河道的雨水排口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河网数据构建河道一维动力模型;将汇入河道的雨水排口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流量数据耦合到河道一维动力模型中,计算得到雨源型河道水面线、流量及流速。能够快速精确地计算无实测水文资料下雨源型河道的水面线,可操作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58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099945.3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植被化生态河道污染物横向混合系数计算系统和方法,通过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植被,开展了滩地植被化的水槽污染物浓度试验,通过直线图解法对TMC实测值进行了计算。通过量纲分析,对影响TMC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创新性的将植被特性考虑进来,引入调整长度尺度并与植被淹没高度进行无量纲化,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TMC影响因子。基于水槽试验结果以及量纲分析,将水槽在横向上分为边坡‑主槽区、边坡‑边滩区,分别构建了各个区域的TMC预测经验公式,误差分析表明该公式可以很好的预测TMC。本发明植被化生态河道污染物横向混合系数计算系统和方法对于评估污染物的扩散,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以及指导相关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8233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236659.8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管道非开挖扩容用中空顶管机,包括同轴配置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施工时旧管道从内管体通过;内外管体之间的空腔内安装有传动轴承,传动轴承将空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后端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前端设有若干周向间隔布置的切削刀盘,切削刀盘的内端与内管体的外壁固定;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有配水室和泥水室;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带动内管体转动,与内管体外壁固定的切削刀盘随之旋转。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中空顶管机的主要部件安装在内外管体之间且与内管体外壁固定,外管体管径不受限制,可以根据所需扩容管径进行调节,扩容倍数不受限制,能够对既有管道实现非开挖条件下的扩容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54533.2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形复式断面的海绵城市内河渠道,包括梯形复式断面渠道,梯形复式断面渠道末端连接有沉淀塘,沉淀塘连接有溢流排放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梯形复式断面的海绵城市内河渠道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利用枯水期主槽过水,汛期雨水漫过滩地行洪,既能满足汛期渠道的排涝能力,又能保证枯水期渠道的景观效果。设置的沉淀塘使得泥沙大量淤积在凸岸区域及沉淀塘底部,方便后期进行定位清淤,避免了对渠道沿程清淤的问题,节约成本。在与沉淀塘相连的溢流排放渠的入口处安装有坝闸,枯水期通过调整闸门开度来控制沉淀塘中水位的高低,从而调节渠道的沿程水位,避免了设置梯级挡水坝所带来的泥沙淤积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26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92847.6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建筑海绵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施前后的场地下垫面分布图、雨水管网分布图、当地设计降雨数据;在城市雨洪管理模型中构建海绵城市模型,在海绵城市模型中,导入雨水管网数据、布置下垫面参数块、设置各种LID设施参数、设置设计降雨模块;根据雨水管网实测流量、SS浓度数据,对海绵城市模型进行模型率定与验证;在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降雨下,对设置某种LID设施前后,雨水管道中流量、SS浓度进行模拟输出,并计算不同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率、对场地污染物去除总量的贡献率及单位面积污染物的去除量。实现对海绵城市项目的定量化评价,获得不同LID设施的截流控污效果的定量化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33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094769.4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其包括透水人行道、截污槽、新型下沉式绿地以及溢流式雨水口;新型下沉式绿地的两侧均设置有透水人行道,截污槽设置在道路和新型下沉式绿地之间的其中一个透水人行道的下方,溢流式雨水口设置于新型下沉式绿地中。该系统具有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实现了初期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对道路雨水径流中的泥沙和水质的截污净化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46067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65439.2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水质模型多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利用Simulink建立富营养化水质模型,并调试运行;筛选水质参数及其先验分布特征、取值范围,定义模型输出;选择采样策略,确定采样大小;选择Morris敏感性分析法对所有待分析参数进行定性敏感性分析,分析Morris敏感性分析结果,区分敏感与非敏感参数;选择RSA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筛选后的水质参数进行定量敏感性分析;确定敏感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该方法灵活组合,实现参数空间敏感性分析;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敏感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既实现参数定量敏感性分析,又减少计算量,为参数确定和模型率定提供依据,为复杂系统敏感性分析提供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98158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99945.3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植被化生态河道污染物横向混合系数计算系统和方法,通过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植被,开展了滩地植被化的水槽污染物浓度试验,通过直线图解法对TMC实测值进行了计算。通过量纲分析,对影响TMC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创新性的将植被特性考虑进来,引入调整长度尺度并与植被淹没高度进行无量纲化,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TMC影响因子。基于水槽试验结果以及量纲分析,将水槽在横向上分为边坡‑主槽区、边坡‑边滩区,分别构建了各个区域的TMC预测经验公式,误差分析表明该公式可以很好的预测TMC。本发明植被化生态河道污染物横向混合系数计算系统和方法对于评估污染物的扩散,预测生态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以及指导相关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33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0094769.4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E01C11/22 , E01C5/04 , E01C5/06 , A01G22/00 , A01G24/46 , C02F1/00 , C02F1/28 ,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其包括透水人行道、截污槽、新型下沉式绿地以及溢流式雨水口;新型下沉式绿地的两侧均设置有透水人行道,截污槽设置在道路和新型下沉式绿地之间的其中一个透水人行道的下方,溢流式雨水口设置于新型下沉式绿地中。该系统具有建设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实现了初期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对道路雨水径流中的泥沙和水质的截污净化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9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35931.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渗透性能的评价与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计算生物滞留设施初始孔隙体积及初始渗透速率;步骤二:确定生物滞留设施孔隙体积变化速率;步骤三:确定t时刻的生物滞留设施的孔隙体积;步骤四:对生物滞留设施渗透性能计算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步骤五:计算t时刻的渗透速率,进行生物滞留设施渗透性能的评价及预测。本发明可以对生物滞留设施渗透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与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