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1833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23990.9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灌浆记录仪的监测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化学灌浆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数据;根据所述质量数据的加密解密处理情况,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人机交互;进行人机交互界面和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本发明对化学灌浆的过程中产生的多种质量数据进行采集,进而将质量数据上传至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显示,最后将现场的质量数据传输至服务器进行数据并发处理,以便将现场的数据通过客户端展示给用户,为了方便用户实时查看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87958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3406.1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出料装置,其中,用于与生产装置的出料端连接,包括出料管、承载组件和感应组件;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为进料口、并与所述生产装置的出料端相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为出料口、并安装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出料口的电磁阀;所述承载组件设置有一用于放置包装盒的卡接工位,所述承载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出料口滑动;所述感应组件设于所述承载组件的滑动路径上,所述感应组件具有一感应端,所述感应端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解决每次放置用于盛放混凝土修复防护浆材的包装盒时,需要重新调整包装盒的位置,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7897884U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22125541.X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门式双花管反压注浆结构,包括设于注浆孔内的长花管、短花管、与长花管和短花管通过套筒连接的输浆管、用于控制长花管和短花管总进浆量的总阀门、用于控制长花管进浆量的进浆阀门、监测分流前输浆管内浆液压力的压力表、为浆液提供注浆压力的注浆泵和盛放浆液的盛浆桶,注浆泵的一端伸入盛浆桶,另一端与输浆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基于长短花管的结构设计避免了土工膜袋安装,有效保证长短花管和输浆管连接可靠,以及阀门和压力表相互配合动态调整注浆参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16498758U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22614969.6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B01F27/90 , B01F27/906 , B01F27/191 , B01F35/7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灌浆浆材自动生产装置,包括传送组件、以及沿传送组件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组件、搅拌组件、进料组件和下料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用于输送外包装;所述上料组件用于将外包装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上;所述搅拌组件架设于所述传送组件上方,用于将制得的修复剂导入至外包装中;所述进料组件用于添加物料至所述搅拌组件中;所述下料组件用于将外包装从传送组件上取下;解决生产修复剂的过程非常繁琐,均需要人工操作,导致整个生产过程耗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024305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1714025.X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B01F27/90 , B01F27/191 , B01F3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修复防护浆材用的搅拌装置,其包括罐体、进出料组件和搅拌组件;进出料组件包括设有第一控制阀的排料管以及设有第二控制阀的反洗管,排料管与罐体的底部相连通,反洗管与排料管相连通;搅拌组件包括转动管和搅拌管组,转动管和搅拌管组均设于罐体内,转动管与罐体沿转动管的周向转动连接、以及沿转动管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搅拌管组与转动管固定连接,搅拌管组内设置有连通进水通道与罐体内部的引水通道;当转动管滑动至第一位置时,转动管与排料管间隔设置,当转动管滑动至第二位置时,转动管与进水通道相连通;解决搅拌装置体积大,内部空腔深度较深,人工清洗费事费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8830757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275676.1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双液化学灌浆系统,包括浆料缸、两个柱塞泵以及两个步进电机;浆料缸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浆料缸分为两个分区,两个分区的内分别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以及过滤器,过滤器通过进料管与柱塞泵的进料口连通,进料管上设有单向阀,两个步进电机分别与对应的柱塞泵传动连接,两个柱塞泵的出料口分别通过出料管与混合器连通,一条出料管上设有单向阀,另一条出料管上依次设有溢流阀以及电动调节阀,溢流阀通过溢流管与溢流阀所在的分区连通,混合器与喷枪连通,两个称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电动调节阀电连接,并分别通过变频器与两个步进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灌浆配比可自动调节的技术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6039356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2359110.5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9J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装有环氧树脂的筒体,包括工作台、相对设置的两个加热组件和隔温组件;工作台设置有用于放置至少两个筒体的多个卡接工位;加热组件均包括两个固定板和多个加热件,两个固定板均固定设于工作台上,两个固定板围合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加热空腔,多个卡接工位中的筒体均位于加热空腔中,加热件设于固定板上,以用于对加热空腔加热;隔温组件与工作台滑动连接,隔温组件的滑动路径覆盖开口,隔温组件部分封闭开口,以供任意一筒体从加热空腔中取出;解决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于生产化学灌浆浆材用的加热装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58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193815.0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C09D7/61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水工防护环氧胶泥。它由A、B双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50~60份、功能性填料25~35份、抗老化剂1~3份、稀释剂6~10份、分散剂2~5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改性脂肪族胺40~50份、功能性填料45~55份、稀释剂3~8份;所述环氧树脂为纳米钼酸盐复合改性环氧树脂。本发明具有在高寒地区具有良好的抗冻、防渗与耐紫外老化性能,同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与施工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水工建筑物服役寿命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高寒地区水工防护环氧胶泥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80632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194210.3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C09D7/61 , C09D7/48 , E02B3/16 ,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地区水工建筑物防护与修补材料。它由底层材料和面层材料组成,底层材料为厚度0.1~0.3mm增韧改性环氧树脂,面层涂料为厚度2~5mm引入紫外线屏蔽剂的耐候改性环氧砂浆;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A组分是由纳米MoO2/MoO3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促进剂混合组成,B组分为改性脂肪族胺类固化剂;耐候改性环氧砂浆的C组分由双酚A环氧树脂、粉煤灰、硅灰石、活性稀释剂、分散剂、紫外线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混合组成;D组分为改性脂肪族胺类固化剂、惰性稀释剂、耐磨填料混合组成。本发明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与抗冻性能的优点。本发明还公开了高寒地区水工建筑物防护与修补材料的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1288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30458.8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长江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坝水下裂缝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混凝土坝水下的表面裂缝图像;对所述表面裂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待检测表面裂缝图像;将所述待检测表面裂缝图像输入至预设的基于检测规则的水下表面裂缝检测模型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将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输入至预设的基于模式识别的裂缝检测模型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将所述第二检测结果输入至预设的自适应阈值模型算法中进行处理,得到目标裂缝检测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下裂缝检测方法存在误差大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