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式絮凝沉降装置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4639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11294353.7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格栅式絮凝沉降装置及其构造方法,包括沉降槽,所述沉降槽中心设置有絮凝单元,所述沉降槽顶部外接溢流水收集槽,所述絮凝单元包括布水漏斗、布水格栅、絮凝格栅,所述布水漏斗、布水格栅和絮凝格栅自上而下串联,本装置利用小直径栅条强化小涡生成,有利于颗粒的碰撞絮凝,同时,通过连续调节栅条间距,使水流的速度梯度逐步降低,可有效避免絮凝体的破碎,采用本装置进行絮凝沉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大絮凝体,并及时沉降分离,有效提高絮凝沉降效率,利用本装置替代传统浓缩机进行煤泥水的絮凝沉降,可减少设备占地面积,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

    一种水流异形流道的柔性空气室跳汰分选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7183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1316787.7

    申请日:2018-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流异形流道的柔性空气室跳汰分选装置与方法,包括底座、外壁、侧进气管、金属膜片、筛板、颗粒、侧排气管、气囊、排气管、进气管;底座上安装有外壁,形成机壳;机壳内设有流道,流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为金属膜片,流道与外壁之间形成空气室;空气室安装有带有阀门的侧进气管和侧排气管;所述流道内盛装有液体,下部竖向安装有能够收缩的气囊,上部设有筛板,筛板上放置有颗粒,筛板能够在气囊的收缩作用下随液体上下浮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系统分选高效、操作灵活、易于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维护方便;强化了筛板和颗粒的运动,提高了分选效率。

    一种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97479B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711372248.0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一种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示踪方法及效果评定方法,尤其适煤矿加工分选研究中使用。包括分成上半部分的半球体,以及由球体与圆柱组合的下半部分。球体外壳内设有电路固定座,固定有含发光二极管和示踪测量电路;球体外壳内部还设有配重块固定槽,将一定数量配有不同个数配重铅块的重力分选过程智能示踪装置投入装有煤炭物料的旋流器内,旋流器分选过程中该装置随着示踪球与煤炭物料一起做剪切旋流运动,并记录三轴加速度数据,该装置和物料经重介旋流器分选后,根据配重和密度大小,从而跟随对应密度级的煤炭物料进入轻、重产物脱介筛中收集时间与个数统计,得出对应的分配率曲线,进而计算得出旋流器工作时的可能偏差。

    一种柔性空气室跳汰机气囊安全可靠性试验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01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558077.5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空气室跳汰机气囊安全可靠性试验装置与方法,包括机体、气囊、三维扫描仪、测压管;所述机体的底面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顶部安装有上法兰盖,上法兰盖上安装连通机体的机体测压管,机体测压管上安装安全阀和压力表;机体底面的中心通过法兰安装气囊,法兰中心安装压缩空气入口管,为气囊注、排压缩气体;所述气囊内部安装有多根长度不等的测压管,气囊的顶部通过弹性连接件与上法兰盖连接;所述机体的内壁至少对称设有两个三维扫描仪,三维扫描仪的镜头对应气囊设置。

    一种颗粒旋流分层的柔性空气室跳汰机系统和分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25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316788.1

    申请日:2018-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旋流分层的柔性空气室跳汰机系统和分层方法,通过增加固定支撑座和弹簧,将改变传统的固定筛板结构,使筛板在脉动水流作用下产生了运动,进而驱动板上液固两相流产生脉动,强化了颗粒脉动幅度,强化了密度分层,有助于提高分选效率;在筛板以上的液固混合分层区,通过外加切向入射的水流作用,使液固产生旋流,强化了分层效率;将传统的直边边界改为倾斜斗,降低了液固混合物上下脉动过程的流动阻力,改善了能量损失,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实时检测活体藻细胞油脂含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811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03660.4

    申请日:2016-0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86

    Abstract: 一种实时检测活体藻细胞油脂含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属于微藻株油脂含量的快速筛选方法。藻细胞油脂含量的荧光分光光度法:不同种属和不同形态的微藻其结构和形状存在的差异,针对所述的微藻进行实验、测定,不同种属和不同形态的微藻所需的染色条件有所不同,包括有藻细胞溶液浓度的选择,荧光染色剂剂量的选定,染色过程的环境的选定以及荧光强度测定条件的参数选择;藻细胞浓度:1×106/ml-8×106/ml;藻液体积:5ml;Nile red在水相的溶度:0.5-4μg/ml;漩涡震荡时间:0.5-4min。优点:该方法免去了传统干重法油脂测定法中必须制定干燥的藻粉及油脂的提取等繁琐的步骤,直接利用活细胞的藻液实时快速精确测定油脂含量,实现了高通量快速筛选出高油脂含量的微藻株。

    旋流器分选过程智能示踪球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3804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8378.9

    申请日:2014-05-23

    Abstract: 一种旋流器分选过程智能示踪球及方法,尤其适用于煤矿加工分选的研究。示踪球包括分成上下两半的球体外壳,球体外壳内设有电路固定座,电路固定座中固定有示踪测量电路,上下两半球体外壳通过在螺塞孔设置螺塞密闭球体外壳;将示踪球投入装有煤炭物料的旋流器内,旋流器分选过程中智能示踪球随煤炭物料一起做剪切旋流运动,并记录三轴加速度数据;示踪球和物料经重介旋流器分选后同大量悬浮液一起排出并随之进入悬浮液回收净化系统,将排出后系列示踪球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排出的位置分类并读取数据,从而得出煤炭物料在旋流场中筛选的运动轨迹图。其结构及方法简单,效率高、易于操作,示踪效果好。

    一种重介分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517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0555.4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介分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分选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分选密度设定依赖经验的程度较大,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分选密度因素、产品质量控制滞后、人工干预控制系统的问题。该系统包括:第一灰分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原煤灰分;第二灰分测量装置,用于实时测量原煤经循环介质分选后得到的精煤灰分;生产指标预测模块,用于处理所述原煤灰分和所述精煤灰分,得到循环介质密度设定值;循环介质密度调节模块,基于所述循环介质密度设定值与循环介质密度实测值之间的偏差,调节循环介质密度。该系统有效降低了分选密度设定过程对于经验的依赖,能够充分利用历史数据,提高了产品质量控制的时效性。

    一种絮凝沉降方法及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8509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128334.6

    申请日:2016-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52 C02F2201/002

    Abstract: 一种絮凝沉降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凝聚剂贮槽、凝聚剂计量泵、与原水相连的自吸泵、射流泵、絮凝剂计量泵、絮凝剂贮槽和絮凝沉降槽,凝聚剂与原水在自吸泵和管道c中混合后进入射流泵的工作流体入口,絮凝剂贮槽配制好浓度的絮凝剂经管道d进入射流泵的吸入口,在射流泵中充分混合后,经管道e送入絮凝沉降槽体的切向入料管;加药原水沿螺旋隔板形成的螺旋流道向下流动,形成大的絮凝体沉降到底流收集斗中,溢流水由中心管向上流动,经中心管上锥斗进入絮凝沉降槽体上部,部分未沉降的絮体进一步沉降到大倾角隔板上,并沿隔板向下流动,经旁通管进入絮凝沉降槽体下部的底流;澄清后的清水溢流进入溢流水收集槽中,再由溢流水管排出。沉降效率高。

    一种絮凝沉降方法及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85091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128334.6

    申请日:2016-03-07

    Abstract: 一种絮凝沉降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凝聚剂贮槽、凝聚剂计量泵、与原水相连的自吸泵、射流泵、絮凝剂计量泵、絮凝剂贮槽和絮凝沉降槽,凝聚剂与原水在自吸泵和管道c中混合后进入射流泵的工作流体入口,絮凝剂贮槽配制好浓度的絮凝剂经管道d进入射流泵的吸入口,在射流泵中充分混合后,经管道e送入絮凝沉降槽体的切向入料管;加药原水沿螺旋隔板形成的螺旋流道向下流动,形成大的絮凝体沉降到底流收集斗中,溢流水由中心管向上流动,经中心管上锥斗进入絮凝沉降槽体上部,部分未沉降的絮体进一步沉降到大倾角隔板上,并沿隔板向下流动,经旁通管进入絮凝沉降槽体下部的底流;澄清后的清水溢流进入溢流水收集槽中,再由溢流水管排出。沉降效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