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排水排渍控制箱以及田面水自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85131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510095596.9

    申请日:2005-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排水排渍控制箱,由主箱体以及侧箱体组成,主箱体的后侧面上开设有排水孔,而主箱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外侧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侧箱体,该侧箱体经由导通孔与主箱体联通,主箱体的正侧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的上端,开设有数个排水凹口,侧箱体的顶面上开设有排渍孔,在主箱体和侧箱体的顶部分别配置有盖板。通过将上述农田排水排渍控制箱埋设在该紧靠排水沟渠的田埂内,并使主箱体的后侧面朝向排水沟渠,同时使后侧面上开设的排水孔与排水沟渠导通,就可以形成本发明的农田田面水自动控制系统。本发明合理的结构设计与安排能有效降低排水中N、P营养元素的负荷,在我国河网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菜地土壤氮磷径流控制生态拦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8342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610037908.5

    申请日:2006-01-20

    Abstract: 菜地土壤氮磷径流控制生态拦截方法,步骤是:构建生态拦截带;构建生态拦截沟;生态拦截带和拦截沟中的牧草的后续利用和维护。拦截带位于河道、湖、池塘与蔬菜地之间,宽度4~6米;拦截带内种植经济型牧草,不施肥;拦截沟位于毗邻的蔬菜地块之间,用于灌溉和排水,沟的底部和两壁种植经济型牧草,配施叶面肥;选择适宜的经济型牧草,并施用叶面肥,牧草就近供应渔业养殖的需要,牧草种植面积与其可支持的渔业养殖面积的比例约为1∶1~1.5;牧草选自:苏丹草;黑麦草;黑麦草-苏丹草组合。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控制蔬菜地向水体的氮磷排放;工程施工便利,技术简单,易于推广;牧草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拦截技术的自我维护。

    农田生态干渠-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与生态系统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6350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097846.7

    申请日:2006-11-15

    Abstract: 一种农田生态干渠-人工湿地水质改善与生态系统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汇集的村镇生活污水及少量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流入农田生态干渠,与农田排水混合、净化处理之后,经集水生物塘调控水量并流入人工湿地中进一步强化净化。本发明的优点是重建后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不影响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排水畅通,还对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组成的高负荷混合污水具有很强的净化作用,重建的生态系统还可以恢复沟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旱地渗漏水采集器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18603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610037907.0

    申请日:2006-01-20

    Abstract: 旱地渗漏水收集采集装置,特征是水平设置的集水槽为半圆筒形容器,其平面向上,平面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集水槽下部通过导水管与低位设置并封闭的集水桶连通;该集水桶上端设有通气管和出水管。优化方案在集水桶的两侧或周围各设置有若干集水槽;集水桶的顶部与其两侧的集水槽的平面部分设置在同一平面内,通气管和出水管垂直于集水槽所在平面。同时,可以另外设置有抽水软管和抽气筒:抽气筒通过抽水软管连接在出水管上端。本发明能够减少对被观测土体的干扰,使所得样品可靠性提高,而且简化了埋设装置的施工量和施工难度,降低了田间实验采集渗漏水的成本和对实际地形的要求;在取出集水桶内的水时,不需要取出和打开集水桶,操作方便。

    一种田间试验模拟系统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0930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110076152.6

    申请日:2011-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间试验模拟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状土柱掘取:取无底无盖的圆筒或圆管垂直插入农田土壤中,掘取一定数量的原状土柱;(2)原状土柱安装:原状土柱垂直安装在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层圆盘底座上,沙层中依次布设放气管、进水管、渗漏管;(3)辅助设施安装:在所述原状土柱的圆管或圆筒壁上开设溢流口和径流口,溢流口和径流口分别通过溢流管和径流管和对应的溢流和径流收集容器连通;(4)回填土:在所述各原状土柱的管壁或筒壁外侧周围填充土壤。本发明模拟系统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可近似模拟地下水供给,易推广。

    秸秆炭化装置及秸秆炭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3975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267771.8

    申请日:2012-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炭化装置及秸秆炭化的方法。包括隧道窑式炭化炉体、加热单元、烟尘收集处理单元,还设置有烧结料箱、轨道式载料车,其烧结料箱安放在轨道式载料车中;其加热单元包括布设于炉膛内的喷火枪、燃气管路、助燃气管路;秸秆装载置于载料车中的烧结料箱,并移至炭化炉体中,密闭后经由加热单元中的燃气管路和助燃气管路向所述喷火枪供给燃气和助燃气,并经由所述喷火枪向炉膛内喷燃加热,使炉膛内升温至480~550℃后保温5~8小时后降温冷却即成。本发明装置炭化利用各类生物秸秆资源,且具有炭化比率高、碳排放量低、资源利用充分、炭化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所公开的秸秆炭化方法工艺简单、适于规模化生产且对环境友好。

    拦截水网区设施菜地氮磷流失系统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3071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419343.8

    申请日:2011-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拦截水网区设施菜地氮磷流失系统的构建方法,步骤为:在设施菜地地表构建生态沟渠,所述生态沟渠由横断面为“U”形的管道拼接而成,U型管底部用水泥浇筑,每两个“U”形管之间的侧壁连接处,设有空隙,空隙内种有植物;生态沟渠的底部设置生长箱,生长箱内装有生长介质并种有植物,所述生长介质为煤渣、碎石或陶粒;所述生态沟渠与集水池相连通,集水池与湿地稻田相连,所述湿地稻田的两端为缓冲带,缓冲带所夹中间地带种植水稻,从集水池流出的蓄水经缓冲带流入湿地稻田,再由湿地稻田另一端的缓冲带流出。本发明可以有效削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负荷,有效降低设施菜地径流负荷,能够解决设施菜地附近河网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一种可降解人工浮岛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5301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42997.6

    申请日:2008-12-31

    Abstract: 一种耐水且可降解人工浮岛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以废弃稻秸秆为原料,将其粉碎、破碎后加入胶粘剂、固化剂、防水剂,混合均匀后,热压成型为带孔的盆钵状或板块状可降解植物栽培载体;用竹竿构建网框,将盆钵或板块作为植物栽培载体,于其中栽培经济或观赏类植物后,置于竹竿网框上形成可降解人工浮岛。

    手提半自动回转式土壤原状取样器

    公开(公告)号:CN100491959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510122712.1

    申请日:2005-11-30

    Abstract: 手提半自动回转式土壤原状取样器,设有取样管,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纵轴中空的T型结构的基体,所述的取样管固定在该纵轴中空的T型结构的基体上,同时,该基体上安装有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通过非同心轴传动机构与空心钻头联结;空心钻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取样管,并同心地设置在取样管之外。优化方案有:旋转动力装置与空心钻头的传动机构中设有减速机构;旋转动力装置上设有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T型结构基体台面上装有水平仪;设有可测量所采土样有效高度的移动尺子。本发明在取样时将对土壤的干扰降低到最小,以保证取得接近天然结构的原状土样,省力、省时、结构简洁,使用方便,易于携带,操作半自动化,采样标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