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8572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1051931.9

    申请日:2018-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源模组以及中心转轴,显示面板与背光源模组对应设置;背光源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出光侧的光学膜材以及位于导光板背离光学膜材一侧的背板;背光源模组设有贯穿背板、导光板以及光学膜材以用于中心转轴穿过背光源模组的第一通道;显示面板设置于光学膜材背离导光板的一侧,且显示面板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以用于中心转轴穿过显示面板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中心转轴依次穿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中心转轴位于显示面板与背板之间的部分为由透明材料制备的透光部。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不会生成暗区,能够取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一种转移基板、制作方法及转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3459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1129672.7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移基板、制作方法及转移方法,以提供一种全新的应用于微发光二极管巨量转移过程的转移基板以及转移方法。所述转移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与所述原始基底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分布方式相匹配的方式分布的多个电致形变框体,所述框体内侧包围形成有空心区域,未受电场作用时,所述空心区域大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原始基底上的正投影所占区域;所述框体用于受电场作用时,发生膨胀,所述空心区域缩小为小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原始基底上的正投影所占的区域;并在去除电场时,发生收缩,所述空心区域恢复原状。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9981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875803.0

    申请日:2016-09-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可解决传统网点导光板引起的色偏不可控的问题,且可以确保导光板色偏均匀。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背光灯,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本体出光侧表面上的透明材料层;其中,所述导光本体和所述透明材料层的折射率不同,所述透明材料层的厚度自靠近所述背光灯一侧到远离所述背光灯一侧逐渐减小。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转移基板、制作方法及转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345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29672.7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移基板、制作方法及转移方法,以提供一种全新的应用于微发光二极管巨量转移过程的转移基板以及转移方法。所述转移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与所述原始基底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分布方式相匹配的方式分布的多个电致形变框体,所述框体内侧包围形成有空心区域,未受电场作用时,所述空心区域大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原始基底上的正投影所占区域;所述框体用于受电场作用时,发生膨胀,所述空心区域缩小为小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原始基底上的正投影所占的区域;并在去除电场时,发生收缩,所述空心区域恢复原状。

    光源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517619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80002868.9

    申请日:2020-11-18

    Abstract: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模组,光源模组包括:光源(3);导光结构(2),其包括入光面(24)和第一表面(21),光源(3)发出的光经入光面(24)进入导光结构(2);设置于导光结构(2)第一表面(21)上的光学控制层(1),其包括光学控制层本体(1D)、远离导光结构(2)的第三表面(11)和面向导光结构(2)的第四表面(12);以及设置在光学控制层(1)中的多个光学结构(6),其用于调节入射到光学结构(6)上的光;多个光学结构(6)至少沿垂直于入光面(24)的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每个光学结构(6)包括第一、二、三、四光学表面(61,62,63,64)和位于光学控制层(1)中的沟槽(6A),沟槽(6A)在第三表面(11)中形成开口;四个光学表面均与第四表面(12)间隔设置且在第一方向(D1)上依次远离入光面(24),第一和第二光学表面(61,62)、第二和第三光学表面(62,63)、第三和第四光学表面(63,64)分别在朝着导光结构(2)的方向上逐渐靠拢;沟槽(6A)中填充有低折射率材料(6B),其折射率小于光学控制层本体(1D)的折射率;或者沟槽(6A)中为空气,光学控制层本体(1D)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