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292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11119429.7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导电浆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组成电极浆料的物料放入球磨罐进行混合,所述组成电极浆料的物料含有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所述混合包括在所述球磨罐中对所述活性物质与溶解所述活性物质所需溶剂进行第一匀浆搅拌,获得分散均一的混合浆料;向所述混合浆料中加入所述导电剂和所述粘结剂,并根据所需固含量补足所述溶剂,进行第二匀浆搅拌,获得所述导电浆料;其中,所述第一匀浆搅拌的转速高于所述第二匀浆搅拌。该制备方法工艺合理设计,针对不同物料的特点分别对填料及合浆方式进行改进,以提升合浆效率、缩短合浆时长、增强导电浆料电化学性能。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氮化钛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74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33075.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元正极材料@氮化钛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为致密双层结构:内层为镍钴铝或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外层为高结晶度钛氧化物TiN;以复合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内层的质量分数为30‑95%,外层的质量分数为5‑70%;所述外层为高结晶度的TiN,其结晶度不低于90%,其纯度不低于99.5%。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与未经过包覆处理的原始三元正极材料相比,复合物导电性显著提高、比容量较高、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提高、内阻降低的特点。该制备过程简单、无污染、成本低、流程短、易于工业放大。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氮化钛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745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32500.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元正极材料@氮化钛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为致密双层结构:内层为镍钴铝或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外层为高结晶度钛氧化物TiN;以复合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内层的质量分数为30‑95%,外层的质量分数为5‑70%;所述外层为高结晶度的TiN,其结晶度不低于90%,其纯度不低于99.5%。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与未经过包覆处理的原始三元正极材料相比,复合物导电性显著提高、比容量较高、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提高、内阻降低的特点。该制备过程简单、无污染、成本低、流程短、易于工业放大。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0360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61382.3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硅基活性材料、含硅固态电解质、助熔剂以及导电剂进行进行混合,获得混合物;将上述混合物进行压片处理,获得预制电极片;将所述预制电极片置于惰性气氛或真空条件下,在预设温度进行煅烧,冷却后获得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在本工艺中避除了现有技术中电池负极材料与集流体进行固化的过程,使得电池负极的制备工艺得到了简化。所得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整合了负极材料以及集流体的功能,可以大幅度提供电池整体的高活性材料的有效含量,进而提升极片的面容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硅或其氧化物@二氧化钛@碳核壳结构复合颗粒及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981794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0179288.6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或其氧化物@二氧化钛@碳核壳结构复合颗粒,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复合颗粒为致密三层结构,包括核芯、中间层和外层;其中,核芯含有硅或其氧化物,中间层含有二氧化钛TiO2,外层为含碳C层。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钛包覆步骤和碳包覆步骤;钛包覆步骤和碳包覆步骤均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完成。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核壳结构复合颗粒的比容量高,并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

    一种预锂化材料及制备、前驱体材料、锂电池负极浆料及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67047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37305.8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预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前驱体材料与锂源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物;其中,所述前驱体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于所述内核之外的外壳,所述内核用于存储锂或锂离子,所述外壳用于保护所述内核;将上述混合物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依次进行烧结和冷却,获得烧结产物;对烧结产物的外表面进行脱锂处理,获得所述预锂化材料。工艺整体无需采用有机溶剂对锂源进行加热熔融处理,环境友好,工艺简单易操作。预锂化工艺对环境要求低,工艺整体的安全性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驱体材料、预锂化材料、锂电池负极浆料及锂电池。

    一种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流化床反应器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79913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1384742.9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制备芳烃的两段流化床反应器及方法。该两段反应器下方区域为低温的合成气制甲醇区域,上方区域为高温的甲醇芳构化区域;下方区域的换热器与上方区域的换热器相连,实现冷却水在下方区域中换热变为饱和蒸汽,且控制下方区域的温度;饱和蒸汽在上方区域换热变为过热蒸汽,且控制上方区域的温度;本发明还公布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将甲醇合成催化剂与芳构化催化剂分别制备成较大粒径与较小粒径的流态化催化剂;在气速作用下,甲醇合成催化剂主要停留在下方区域,芳构化催化剂主要停留在上方区域;该反应器具有原料气转化率高,压力条件温和,温度易控等优点。

    一种电离辐射检测方法和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3975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149968.5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离辐射检测方法和传感器,该电离辐射检测方法包括:在基底上设置狭缝,超长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粘附在所述基底表面,其中,所述超长碳纳米管跨越所述狭缝;通过自组装方式,在跨越所述狭缝的所述超长碳纳米管上生长纳米颗粒;将粘附在所述基底上的具有所述纳米颗粒的超长碳纳米管置于待检测空间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跨越所述狭缝的具有所述纳米颗粒的超长碳纳米管,如果观测到跨越所述狭缝的具有所述纳米颗粒的超长碳纳米管发生断裂,则确定所述待检测空间具有电离辐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有效地提高电离辐射检测的灵敏性。

    超长手性碳纳米管和制备方法、应用及高性能光电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101790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63396.5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长手性碳纳米管和制备方法、应用及高性能光电器件,涉及碳纳米管技术领域,所述超长手性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5-5.5nm,长度为100-650mm;其中,所述超长手性碳纳米管包括双壁碳纳米管和三壁碳纳米管,各管层均为半导体性且螺旋角均大于10°,本发明提供的超长手性碳纳米管包括双壁碳纳米管和三壁碳纳米管,其原子排列完美,结构稳定,具有窄手性分布,且管壁间具有独特的手性关联性,因而具有优异光、电、力和热学性能,在高性能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气固多级逆流吸附气态组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584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95886.X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固多级逆流吸附气态组分的方法,至少两级吸附床之间梯形串联,一级吸附床和最高级吸附床分别与再生器连接,还包括:所述最高级吸附床接收所述再生器输送的吸附剂;每一级吸附床接收对应的上一级吸附床输送的吸附剂以及对应的下一级吸附床输送的气体;所述每一级吸附床利用内部存在的吸附剂吸附所述气体中的待吸附气态组分;所述一级吸附床将吸附了待吸附气态组分的吸附剂输送给所述再生器;所述再生器对所述吸附了待吸附气态组分的吸附剂进行再生。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维持吸附剂对待吸附气态组分的吸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