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0598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67312.4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属于储能供热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家用取暖设备供热效率低需要改进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用储热供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闭合连接的室内散热水管炕、室内散热片、缓冲水箱、循环水泵和储热供热设备,循环水泵用于将缓冲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储热供热设备,经储热供热设备加热后输送到室内散热水管炕和室内散热片,以对房间供暖,储热供热设备内置多个储能模块,每个储能模块均具有电加热元件和储热材料。本申请能够减小改造难度、节省设备投资,且容易实施,储能模块中的电加热元件能够利用谷电加热,将热量存储在储热材料中,既能节省用电费用,又能持续供热、改善供热效果,有利于实现清洁供暖。

    耦合重力储能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514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41760.6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重力储能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电网频率升高需快速降低系统输出功率时,根据目标功率补偿量控制重块车辆组上行速度和上行加速度,以快速降低系统输出功率;在电网频率降低需快速提高系统输出功率时,根据目标功率补偿量控制重块车辆组下行速度和下行加速度,以快速提高系统输出功率。本发明通过控制重块车辆组上行或者下行速度和加速度,可快速降低或者提高系统输出功率,并可突破系统内火电机组一次调频下限负荷,有效改善了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即时响应能力。

    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86273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111610883.4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针对现有园区电网灵活性所用的氢混燃机缺乏相关研究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区灵活性改造机组氢混燃烧试验装置,包括:燃烧组件,包括端盖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具有旋流段、燃烧室和出口段,所述端盖与所述旋流段相连,所述燃烧室中设有两段燃烧件,所述两段燃烧件包括在前的燃烧收敛段和在后的燃烧扩散段;燃料组件,设于所述端盖上,向所述燃烧室提供氢/天然气混合气和空气;助燃组件,向所述燃烧室补充空气;排烟组件;冷却组件,包括水冷组件和空气冷组件;灭火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进行氢混燃烧试验。

    电解堆出口氧中氢浓度快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30844.3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解堆出口氧中氢浓度快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属于气体浓度的检测技术,现有技术将纯度检测仪器放置在汽水分离器、纯化单元及其他装置和管路之后,无法直接检测电解堆出口的气体纯度,纯度检测仪的数值存在滞后和误差,本发明的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干燥管、阀门组、检测阵列、气体纯度计,其中干燥管连接电解槽阳极出口的取样口,并且由控制器控制阀门组和检测阵列的开关,气体纯度计的读数经通信返回控制器,判断氧中氢浓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将纯度参数进行连续化处理。电解过程中从阳极侧的氧气与水的混合物中取样,经干燥除去液态水,通过控制器指令阀门组逐个开启阀门,令取样气体逐次进入检测阵列的小室。

    一种复合高温储放热系统和储放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7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764723.4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高温储放热系统和储放热控制方法,属于储热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复合高温储放热系统,通过设置高换热单元和补热单元,形成复合高温储放热系统,利用相变储热材料的蓄热密度高的性能,不断为显热储热材料提供热量,保证显热储热材料自身热量和温度的充足,同时利用显热储热材料放热快的性能,快速加热换热介质,从而能有效解决储放热系统充放热过程中换热介质所接收热量存在明显变化的问题,进而能显著提高复合高温储放热系统的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进一步,本发明能够确保换热介质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并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放热过程中的热量波动,使得工况保持稳定,从而利于储热系统的推广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