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6987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330929.0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B01J23/89 , C02F1/461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卤代有机废水的Pd-Fe/石墨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技术领域。该催化剂是以石墨烯为载体,以金属钯和金属铁为活性成分,催化剂中钯的质量分数是1~3%,催化剂中铁的质量分数是1~3%。其制备方法如下:将氧化石墨剥离成氧化石墨烯,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负载金属离子;然后硼氢化钠还原混合液;最后抽滤及干燥,得到Pd-Fe/石墨烯催化剂,研磨成粉末状,即可供后续处理步骤使用。本发明制备的Pd-Fe/石墨烯催化剂与载单金属的石墨烯催化剂相比,具有更优良的催化性能和长期稳定性能,可替代载单金属的石墨烯催化剂广泛而高效的应用于处理含卤代有机废水领域;并且本发明的原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和金属颗粒半径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764648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10116790.6
申请日:2011-05-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钯催化剂及应用,属于环境技术领域。本发明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对碳质载体进行酸预处理,制得预处理碳质载体;然后将氯化钯、柠檬酸钠、乙二醇与预处理碳质载体混合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的还原态钯负载于预处理碳质载体上即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活性金属组分Pd以非晶态均匀分布在碳质载体表面,组分Pd的粒径分布在3-6nm,金属Pd活性组分附着力强、分散度高、有效利用率高。使用Pd催化剂作为电化学阴极使用时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液体燃料,二氧化碳还原效率高,液体燃料得率高,达到有效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34135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01054.7
申请日:2013-07-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B01J23/42 , H01M4/92 , C02F1/46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含氯有机废水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境技术领域。该催化剂由金属钯与碳质载体组成,碳质载体选择石墨烯。本发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对天然石墨进行两步氧化得到氧化石墨,然后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钯/石墨烯负载于上催化剂。本发明以石墨烯为载体,制备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的石墨烯上负载钯纳米颗粒的催化剂,其金属组分Pd的粒径为3-8nm,而且附着力强、分散度高、有效利用率高。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作为电化学阴极对氯代有机物进行处理,使有机物矿化,达到彻底去除污染物和提高去除率的目的,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764648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110116790.6
申请日:2011-05-0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钯催化剂及应用,属于环境技术领域。本发明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对碳质载体进行酸预处理,制得预处理碳质载体;然后将氯化钯、柠檬酸钠、乙二醇与预处理碳质载体混合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的还原态钯负载于预处理碳质载体上即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活性金属组分Pd以非晶态均匀分布在碳质载体表面,组分Pd的粒径分布在3-6nm,金属Pd活性组分附着力强、分散度高、有效利用率高。使用Pd催化剂作为电化学阴极使用时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液体燃料,二氧化碳还原效率高,液体燃料得率高,达到有效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09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1151111.3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拒盐的海绵基/廉价碳光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光热转换材料制备成本高、难以批量制备以及容易产生盐结晶降低使用时间的问题。本发明是以海绵类材料为基体,碳化后的农业垃圾为光吸收体原材料,聚苯乙烯泡沫作为隔热层,制备光热转换材料。本工艺的优越之处是:材料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易,可批量制备,还有着优良的抗盐结晶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界面太阳能蒸汽发生器,对地表水、海水等蒸发冷凝后收集获得淡水,或直接利用太阳能蒸汽进行发电、灭菌,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7460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11201218.2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介质改性提高对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处理能力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针对现有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的缺陷,通过壳聚糖改性蛭石以及系统工艺参数的优化来提高系统对氮磷的去除能力。该技术将改性后的蛭石与土壤河沙按比例混合,以水力负荷为2m/d,每48h布水一次,一次进水3h,落干45h,土层厚度为70~100cm,在土层下30cm处以2:1的比例分段进水,在该工艺条件下实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达标处理。总体而言,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8131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66568.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移动目标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自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首先通过激光雷达对机器人所处环境进行采集,得到多组原始点云数据集;然后,按照多组原始点云数据集的采集顺序对多组原始点云数据集中任意相邻的两组原始点云数据集中的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配准之后的任意相邻的两组原始点云数据集;最后,计算配准之后的任意相邻的两组原始点云数据集之间的平均距离;并根据平均距离确定机器人所处环境是否包含移动目标,其中,若确定出包含移动目标,则对移动目标进行跟踪。本发明缓解了现有基于激光雷达的跟踪方法因行人超出激光雷达扫描范围或因外界环境干扰导致目标丢失造成跟踪失灵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4605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201218.2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介质改性提高对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处理能力的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针对现有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的缺陷,通过壳聚糖改性蛭石以及系统工艺参数的优化来提高系统对氮磷的去除能力。该技术将改性后的蛭石与土壤河沙按比例混合,以水力负荷为2m/d,每48h布水一次,一次进水3h,落干45h,土层厚度为70~100cm,在土层下30cm处以2:1的比例分段进水,在该工艺条件下实现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达标处理。总体而言,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0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47344.6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古建筑木望板渗雨状况检测装置及方法,上述的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古建筑木望板渗雨状况检测装置,包括:木板、长方形导轨、滑块、支架、阻尼转轴、红外热像仪;上述的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古建筑木望板渗雨状况检测方法,包括:在下午1~3点进行红外热成像拍摄,得到一组重叠区域木望板红外热像图;对所述红外热像图进行温度范围、图片格式、图像去噪等统一处理;对所述红外热像图进行特征提取和转换矩阵计算,完成图像拼接;对所述红外热像图进行多元化处理,提取不同渗雨区域;计算所述渗雨区域在木望板上的面积与占比,判断木望板渗雨程度。该方法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弥补现有古建筑木望板渗雨检测装置与方法的不足,准确检测古建筑木望板渗雨区域及程度,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4484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20787.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7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臭氧电解和电过臭氧的粒子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廉价金属(镁、铜、镍、铈、锰、铁和钴)按照特定的金属组合稳定负载在活性炭上制备成粒子电极,在低电流密度下仍可提高臭氧传质能力和强化电化学协同臭氧作用,可应用于三维电化学工艺和三维电极/臭氧工艺中,属于电催化和臭氧催化材料应用领域。该方法制备的粒子电极在较低的反应电流下扔可高效利用臭氧,利用本发明的粒子电极用于三维电极/臭氧工艺处理高盐有机废水,在不同pH和不同盐分的水质条件下,对于高盐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达到100%,COD去除率为98%。本发明粒子电极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工艺运行能耗低,有在工业中实际应用的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