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42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582590.3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G49/00 , C01G49/14 , C01B32/168 , H01M4/58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结晶水前驱体制备硫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工艺方法及钠离子电池,解决了由于加热水合Na2Fe(SO4)2·4H2O前驱体时产生的水蒸气导致的Na2+2δFe2‑δ(SO4)3结晶度低和Fe2+易氧化的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Na2+2δFe2‑δ(SO4)3电子导电性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改进导电性的Na2+2δFe2‑δ(SO4)3/C复合正极材料,其在室温和高、低温环境下都能表现出优越的高倍率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具备用于新型储能领域的较好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1160.1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致变色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用无水乙醇将罗丹明与乙二胺混匀后进行回流,再经过滤、洗涤与干燥;将得到的改性罗丹明与环氧树脂混匀后在130~180℃处理2~4h;将得到的罗丹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和促进剂混匀,然后加入纳米氧化铝并混匀,然后在60~100℃下搅拌处理,得到粘度为40000~80000cps的预交联料;将预交联料先在70~90℃的真空条件下固化3~6h,然后再于120~140℃下固化10~15h,制得力致变色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受力显色效果和加强荧光开启响应且能有效防止氧化铝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276387.7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 H01M4/136 , C01G49/00 , C01B32/15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钠铁基硫酸盐正极材料的工业化简单可控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通过研究解析正极材料相变机制,调控液相法中硫酸钠和硫酸亚铁的投料摩尔比,烧结温度和时间,最终获得了一种高纯钠铁基硫酸盐正极材料,实现了更少的杂质相含量和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的高纯钠铁基硫酸盐正极材由硫酸铁钠以及少量的杂质相组成,其结构为球形结构,主要由纳米尺度的多晶钠铁基硫酸盐一次颗粒紧密堆积形成,并且一次颗粒表面存在一层由有机碳高温热分解形成的非晶碳包覆层。高纯的相组成避免了过多杂质导致的比容量的降低和循环性能的下降,从而实现更高的低倍率放电比容量和更优的高倍率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66184.9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铁基硫酸盐复合正极材料的快速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结合喷雾干燥和球磨破碎技术,可以短时间、大批量制备铁基硫酸盐复合正极材料。所制备的铁基硫酸盐复合正极材料不仅表现出高的倍率容量,还具有稳定的长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思路巧妙,合成工艺简单,还兼具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为钠离子电池铁基硫酸盐复合正极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2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66823.3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酸铁锂包覆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通过喷雾干燥在高镍层状正极表面原位生成均匀且稳定的聚阴离子包覆材料,相比于普通的固相物理包覆方法,直接在高镍正极表面成核生长的包覆层具有结构相干性,高镍层状结构和硫酸铁锂的体相能更好地连接,减少离子迁移势垒。所得硫酸铁锂包覆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很好的兼具两种正极材料的优点,稳定的发挥高比能特点,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合成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廉,制备得到的材料表面包覆均匀,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315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49931.6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在钠层掺杂元素的层状氧化物正极及钠离子电池应用。正极材料的化学式包括[Na1‑3xYx]TMO2,其中稀土元素钇(Y)为钠层掺杂元素,过渡金属(TM)选自Ni、Co、Cu、Ti、Zr、Mg、Sn、Li、Cr、V、Zn以及Mo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Y元素一方面增强钠层阳离子与氧的相互作用,减小钠层间距,从而提高空气稳定性。另一方面稀土掺杂元素起到钠层支柱的作用,抑制材料电化学过程中的层间滑移,降低材料的晶格畸变和不可逆相变。所得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367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1121516.7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球壳结构硫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钠离子电池,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正极材料为多孔中空结构,壁厚为1~2μm,由100~500nm的硫酸铁钠一次颗粒紧密堆积在碳纳米管骨架上而形成;少量碳纳米管的端部裸露在微球外部,碳的质量分数为硫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1~15wt.%;所述复合材料具有4.10~20.91m2/g的大比表面积和0.024~0.108cm3/g的大空隙体积,有利于电解液的浸透和增加钠离子反应活性位点,从而稳定提高了硫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95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28008.1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8G65/3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呋喃封端的遥爪型聚醚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醚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遥爪型聚醚的结构式如下:其中,x为聚四氢呋喃链段数目,y为聚环氧乙烷链段数目,n为聚合度;x、y、n为正整数,所述遥爪型聚醚数均分子量为3500~5500;所述聚醚作为一种大分子交联剂可以用于构建均质自修复三维网络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四呋喃封端的遥爪型聚醚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催化作用下,端羟基聚醚与异氰酸糠酯通过一锅串联法制备得到;使用所述方法进行端羟基聚醚的末端改造能够以较高产率得到带有四个呋喃官能团的所述遥爪型聚醚。#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660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28819.9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N23/2251 , G01N21/65 , G01N21/35 , G01N23/207 , G01N23/2273 , G01N21/71 ,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X射线对火炸药的性能和感度快速调控的方法,属于火炸药性能和感度调控领域。对火炸药进行不同时间的X射线辐照,使火炸药的化学键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从而导致火炸药内部结构或分子形式发生变化,在特定条件下诱导火炸药性能和感度快速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辐照前后的火炸药进行晶体结构,晶体形态以及分子结构表征。同时,基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的火炸药爆轰性能和多感度快速检测系统对辐照前后的火炸药感度和爆轰性能进行预测。表征和预测结果均表明X射线能够实现火炸药感度和爆轰性能的快速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6354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58536.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河南省鹏辉电源有限公司 ,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
IPC: C01G49/00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 H01M10/058 ,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碳包覆硫酸亚铁钠复合正极材料、制备及钠离子电池,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采用蒸发结晶和原位碳包覆相结合技术,直接使用Na2SO4、FeSO4·7H2O和水溶性碳源为反应物,真空中60~100℃快速蒸干水分自然结晶即可一步获得高纯前驱体,前驱体首先在200℃~250℃预煅烧1~2h,然后在410~430℃下煅烧8~12h,碳热还原获得表层具有一层均匀的非晶碳层的多孔硫酸亚铁钠复合正极材料。该非晶碳层可以抑制烧结过程中颗粒的过度长大,同时循环充放过程中可以防止电解液对活性材料的进一步侵蚀。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浸透和增加钠离子反应活性位点,极大地提高材料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