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凸轮-顶杆结构治疗足踝损伤的康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037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03903.3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凸轮‑顶杆结构治疗足踝损伤的康复装置,包括:电机原动件、曲柄连杆机构、凸轮‑顶杆机构、四角阻尼器支撑结构、足部支撑板、弹簧缓冲的定角度旋转机构;电机原动件包括一个连接曲柄连杆机构曲柄的第一电机,以及连接两个凸轮‑顶杆机构的凸轮的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一端与曲柄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万向节连接至前板;凸轮‑顶杆机构中的顶杆,其远离凸轮的一端与足部支撑板的底部左侧或右侧连接;凸轮转动时带动顶杆抬高或回落;四角阻尼器支撑结构连接在足部支撑板的四个角上;弹簧缓冲的定角度旋转机构与足部支撑板连动连接,以带动足部支撑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

    一种缓冲多胞鞋底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219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45576.3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冲多胞鞋底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鞋底三维实体模型;步骤S2:将不同类型多胞结构填充入鞋底足跟区,构建不同类型多胞结构鞋底;步骤S3,构建多胞结构鞋底‑地面三维系统有限元模型;步骤S4,对三维系统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的设置,并进行动力学分析,输出鞋底的应变能;步骤S5,对所述步骤S2中不同类型多胞结构鞋底重复执行步骤S3‑S4,得到不同类型多胞结构鞋底的应变能数据;步骤S6,比较不同类型多胞结构鞋底的最大应变能,获得最优的多胞结构鞋底。

    一种晶格结构鞋底振动能量传递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698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45642.7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格结构鞋底振动能量传递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SOLIDWORKS建立不同内部结构的鞋底三维实体模型;使用ABAQUS和HYPERMESH建立鞋底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并开展模态分析进行模型可靠性验证;通过ABAQUS开展不同鞋底的振动响应分析,通过编写PYTHON脚本获取模型中的网格节点的动力学参数,建立并计算相对应的数据库;利用PYTHON语言,将数据库中的参数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结构声强的计算,并以云图和矢量图结合的形式反映在模型轮廓中,用以获得鞋底的动态响应情况。本发明可以通过PYTHON语言的可视化方法获得鞋底振动能量的传递路线以及振源和振汇的分布情况。

    一种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跟骨假体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7598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52485.0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跟骨假体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由跟骨、软组织、地面组成的系统模型;步骤S2,对跟骨模型进行多孔结构建模,获得含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的跟骨假体模型;步骤S3,分别制定不同正多面体半径r以及阵列间距d的组合,获得多个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跟骨假体模型;步骤S4,将分别由跟骨假体与软组织、地面组成的多个模型在ABAQU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这些跟骨假体的应变能、应力、位移等数据;步骤S5,对比不同孔隙率的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跟骨假体模型的最大应变能、最大应力、最大位移等数据,获得最优的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跟骨假体优化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多面体多孔填充结构跟骨假体。

    变杆长曲柄滑块机构的拇外翻康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908743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22899873.4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变杆长曲柄滑块机构的拇外翻康复装置,第一电机设置在内置气囊的前端可调夹具的前端,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设置在内置气囊的前端可调夹具的底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的输出转轴分别与一个曲柄连接,以带动曲柄连杆机构拉动滑块平动;其中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滑块沿着水平方向平移,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带动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沿着竖直方向平移;内置气囊的前端可调夹具分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其中第一夹具对应大拇指部分,第二夹具对应其它四个拇指;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用于带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做上下往复运动;第一夹具内设置有万向节,万向节与第一滑块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