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调度培训仿真考试考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94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35261.6

    申请日:2024-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调度培训仿真考试考评方法及系统,涉及水电调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仿真平台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各项参数信息,其中包括电网负荷分布信息和水电资源利用效率信息。通过获取仿真平台生成的电网负荷分布信息和水电资源利用效率信息,结合智能模型分析,生成异常运行指数并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对潮流分布和潮汐能量平衡的异常分析生成指数,及时发现潜在异常。当异常指数超标时,系统划分为高风险运行状态并发出预警,确保仿真精准稳定,提升调度员决策质量。持续监控、评估和预警有效避免错误操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降低电网事故风险,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一种用于水电站发电机组流量特性曲线的率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746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4861.6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水电站发电机组流量特性曲线的率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梯级水电站内的各发电水头、梯级水电站内各机组的发电负荷和各机组的初始流量特性曲线,并基于所述初始流量特性曲线确定各机组的初始发电流量;根据所述梯级水电站内的各发电水头、梯级水电站内各机组的发电负荷对所述各机组的初始发电流量进行分组,得到各流量分组下的发电流量;确定各流量分组下的发电流量的调整范围,并对所述各流量分组下的发电流量的调整范围进行离散处理,得到各流量分组下的发电流量对应的各发电流量变化值,构成各流量分组下的发电流量变化值序列;根据所述各流量分组下的发电流量变化值序列对各机组的初始发电流量进行率定,得到率定后的所述梯级水电站的发电机组流量特性曲线。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高效的对水电站发电机组流量特性曲线进行精确的率定。

    一种开度调节模式下的水电机组一次调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4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4508.6

    申请日:2023-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度调节模式下的水电机组一次调频方法,为不同工况设计了不同的调节机制,将水电机组的一次调频的调节更改至水电机组的监控系统,将监控系统作为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的调节机构,并在其上设置反映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相叠加的调节标识。本发明适用于采用调速器开度模式对机组出力进行调节的水电站或水电机组,能够在不降低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调节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两者的叠加调节,保证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均能发挥预期作用,同时提高一次调频调节效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一种水电站二次调频的前馈式增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67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61898.4

    申请日:2023-0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二次调频的前馈式增益调节方法,在判断条件均满足时,二次调频通过增益调节的方式进行:将二次调频指令的全厂有功设定值与水电站原全厂有功设定值之间的差值,平均分配给参与二次调频的各水电机组得到二次调频调节量;再结合原单机有功设定值得到各机组的单机有功设定值;各机组根据接收到的单机有功设定值、二次调频增益调节标识、二次调频调节量先进行增益开环调节,再进行单机有功功率闭环调节。本发明的前馈式增益调节处于发电状态的机组越多,则参与二次调频调节的机组越多,调节速率自然越快;于是能够使本发明相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有功功率调节方法更好地满足调度对于调节速率与电站额定容量成正相关性的期望。

    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9646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383539.4

    申请日:2022-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站协同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第一变电站和第二变电站的设备信息,获得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类比分布数据,搭建信号转换模型;根据集控中心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设备状态监控,获得第一监控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控数据进行故障判定,生成故障调度指令;将所述故障调度指令输入所述信号转换模型中,根据所述信号转换模型,分别输出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对所述第一变电站和所述第二变电站进行协同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于变电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基于监控数据对应的信号执行效率低,从而使得变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