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包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535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49017.0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包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保护层;基底由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导电层由涂覆于透明基底上的银纳米线网络构成;第二导电保护层由包覆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构成,所述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是以石墨纸为阳极,涂有第一导电层的透明基底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应后所得。本发明通过采用脉冲电压的电化学法剥离石墨烯,实时地将石墨烯包覆于第一层导电层上,提高包覆均匀性的同时简化了导电保护层的包覆方法,最终提高了导电薄膜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种无机粉体材料合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217016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22503.1

    申请日:2013-04-09

    Abstract: 一种无机粉体材料合成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方法中的工艺条件苛刻、工艺步骤繁杂、混合与包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技术方案:本装置包括原辅料供应系统、反应系统、收集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原辅料供应系统将原料送入反应系统,原料反应后的产品进入收集系统、尾气进入尾气处理系统;原辅料供应系统包括气体原料供应装置、液体原料供应装置和固体原料供应装置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反应系统包括烧结炉和设置在烧结炉内的至少一根的反应管;尾气处理系统为以下两种结构的中任一一种:一处理系统为集成式尾气处理系统包括主箱、储液罐、冷凝器、雾化片和隔板;二处理系统为单元串联式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汽雾处理单元、除雾单元、冷凝器和储液罐。

    一种银纳米线的智能合成装置及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72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93038.9

    申请日:2023-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纳米线的智能合成装置及合成方法,所述合成装置包括括智能加料模块和在线监测模块两部分。所述智能加料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溶液存量瓶、数控蠕动泵和化学反应池,其中溶液存量瓶内盛放有晶种蚀刻剂;在线监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在线监测单元和数据分析传输单元;本发明通过在线监测模块实时检测反应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经由数据分析传输单元,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溶液颜色与溶液中纳米银晶种类别数量比例间的关系,实时计算出选择性蚀刻剂的最佳加入时机和最佳加入量,将数据送至数控蠕动泵后实现智能加料,获得大量能够生长为银纳米线的五重孪晶种子,最终实现制备高质量高产率银纳米线的目的。

    一种烟气多污染因子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845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60592.9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多污染因子模拟装置,包括:主模拟管道、烟气循环管道、旋风分离器、锥形烟气管道、污染因子进口、进气口和进粉口,主模拟管道上端通过旋风分离器连接烟气循环管道上端,主模拟管道下端通过锥形烟气管道连接烟气循环管道下端,烟气循环管道上设置进气口、污染因子进口和进粉口。本发明利用伯努利效应促进模拟烟气中气态污染因子和粉尘的混合和扩散,形成均匀浓度和流场的模拟烟气场景,为烟气烟尘自动在线监测仪器和环保设备开发以及相关教学、培训等提供模拟烟气场景,借助旋风分离器产生的离心力将气体中的粉尘分离,气态污染因子经轴流风机升压后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石墨烯电极图案的制备装置、制备方法及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1168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1219677.3

    申请日:2019-12-03

    Inventor: 赵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节能环保型石墨烯电极图案的制备装置,包括靶材组件和激光雕刻机,靶材组件包括透明基底、置于透明基底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在靶材组件上设置施压设备对靶材组件施加压强;激光雕刻机对施加压强后的氧化石墨烯薄膜施加激光辐照,获得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电极图案。石墨烯电极图案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预先涂覆有GO薄膜的透明基底置于激光雕刻机下方;对GO薄膜施加压强;启动激光雕刻机对受压状态下的GO薄膜进行辐照以诱导GO还原得到石墨烯电极图案。还包括多次重复辐照和反向辐照。石墨烯电极图案,用于柔性电子领域和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本发明所得LrGO的导电性能更好,表面粗糙度更低。制备简单快捷,安全节能环保。

    一种提高桌子高度的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7381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09776.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桌子高度的装置,具体涉及桌子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端部以及不同规格的升高装置,所述底座、所述升高装置和所述端部依次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端部的顶部设有与桌子的联结部位匹配的容纳槽,桌子的联结部位插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用于确保联结部位平稳。当有办公桌、写字桌、餐桌、工作台等类型的桌子由于高度不够,而无法正常使用,或使用效果不佳时,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实现任意形状、任意尺寸的抬高,从而实现由于高度不够而废弃的桌子能够继续使用,同时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一种荧光粉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4789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607861.1

    申请日:2013-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荧光粉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系统包括真空样品室、测试平台、抽真空装置、高压电源、激励源、采集光纤、单色仪、单光子计数器和数据处理器。测试平台包括阴极支架和样品支架,FED阴极片设置于阴极支架上,样品片设置于样品支架上,且样品片上的样品测试区位于FED阴极片上的阴极测试区上方,高压电源输出端可分别向阴极片和样品片输出高低电位,以实现模拟FED激励;激励源可选择真空紫外光源或者电子枪,作用于样品测试区,使得样品发光,从而使得采集光纤采集到发光信号,经单色仪、单光子计数器和数据处理器处理后得到与待测荧光粉相关的性能数据。本发明的测试系统可适用于采用多种激励源的荧光粉性能测试方法,操作简便,测试效率和精度较高。

    一种荧光粉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4789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607861.1

    申请日:2013-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荧光粉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系统包括真空样品室、测试平台、抽真空装置、高压电源、激励源、采集光纤、单色仪、单光子计数器和数据处理器。测试平台包括阴极支架和样品支架,FED阴极片设置于阴极支架上,样品片设置于样品支架上,且样品片上的样品测试区位于FED阴极片上的阴极测试区上方,高压电源输出端可分别向阴极片和样品片输出高低电位,以实现模拟FED激励;激励源可选择真空紫外光源或者电子枪,作用于样品测试区,使得样品发光,从而使得采集光纤采集到发光信号,经单色仪、单光子计数器和数据处理器处理后得到与待测荧光粉相关的性能数据。本发明的测试系统可适用于采用多种激励源的荧光粉性能测试方法,操作简便,测试效率和精度较高。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69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3659.6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银纳米线,包括银纳米线核层和包覆于银纳米线核层外侧的聚合物壳层,且所述聚合物壳层中掺杂有银纳米粒子。所述制备方法为通过共混一步多元醇作为溶剂和还原剂,在PVP和Cl‑离子存在条件下,将银源反应物经液相还原反应制备成银纳米线。本发明制备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掺杂在聚合物壳层中的银纳米粒子诱导强化了纳米线网络导电性随脉冲电压时序变化而变化的行为,具有双脉冲易化,非线性响应,动态衰减特点等忆阻特性,利用银纳米线制备过程中自发掺入PVP层中的银纳米粒子作为银迁移扩散的“岛桥”,能够加快非线性动态衰减速度,提高储备池计算系统的储层规模。

    石墨烯包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535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0349017.0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包覆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基底、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保护层;基底由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导电层由涂覆于透明基底上的银纳米线网络构成;第二导电保护层由包覆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构成,所述电化学剥离石墨烯是以石墨纸为阳极,涂有第一导电层的透明基底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应后所得。本发明通过采用脉冲电压的电化学法剥离石墨烯,实时地将石墨烯包覆于第一层导电层上,提高包覆均匀性的同时简化了导电保护层的包覆方法,最终提高了导电薄膜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