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18906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359419.X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方法,包括采集、预处理、消毒、愈伤诱导以及愈伤增殖步骤。本发明的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的方法,是一种优良的竹类植物果实组培技术,有效解决竹类植物果实在组培过程中常出现的污染率高,愈伤诱导增殖困难和低成活率等典型问题,显著提高翠竹果实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倍数,使用本发明翠竹果实组培成活率达88%,愈伤诱导率达50%,愈伤增殖倍数达8倍,为建立和完善混生竹组培体系奠定基础,为翠竹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01890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59419.X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方法,包括采集、预处理、消毒、愈伤诱导以及愈伤增殖步骤。本发明的翠竹果实组培消毒及愈伤诱导增殖的方法,是一种优良的竹类植物果实组培技术,有效解决竹类植物果实在组培过程中常出现的污染率高,愈伤诱导增殖困难和低成活率等典型问题,显著提高翠竹果实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增殖倍数,使用本发明翠竹果实组培成活率达88%,愈伤诱导率达50%,愈伤增殖倍数达8倍,为建立和完善混生竹组培体系奠定基础,为翠竹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可靠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78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80523.0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建立翠竹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1)取翠竹含腋芽的茎段,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于含有4.0~6.0mg/L 6?BA的MS诱导培养基,光培养下诱导出丛芽;2)将丛芽转继代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直至有胚性愈伤组织产生;3)将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于含有1.0~3.0mg/L 6?BA,或1.0~2.0mg/L 6?BA+1.0~2.0mg/L KT的MS,光培养诱导体胚发生、增殖及体胚苗发生;4)将已发生的体胚苗小芽丛转接于含有1.0~2.0mg/L萘乙酸的MS生根培养基中,光培养诱导生根;5)将已生根的小苗移栽于移栽基质,喷水培养。本发明建立的再生体系可以作为翠竹遗传转化的研究体系,为翠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增添了又一条新途径,增殖系数是现有组织培养技术的1.5?2倍,规模化生产开发价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535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51630.9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秀竹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采用秀竹当年生枝芽饱满的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诱导芽,然后,将丛生芽接种到改良的增殖培养基上,诱导大量丛芽产生,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秀竹组织培养过程。本发明方法填补了秀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空白,为秀竹的园林栽种、大面积绿化奠定了迅速且充足供应的基础,为秀竹的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331484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05554.0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蓬竹快速繁殖方法,包括:小蓬竹外植体选择、小蓬竹外植体的消毒、小蓬竹丛生芽诱导、小蓬竹丛生芽增殖、小蓬竹丛生芽生根和小蓬竹组培苗移栽。本发明的小蓬竹快速繁殖方法,具有投资少、小蓬竹育苗速度快,成活率高、竹苗长势一致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母竹移栽所产生的各类缺点,如繁殖效率低、生境破坏大、繁殖周期长、运输成本高等,而且作为一种小蓬竹快速繁殖方法,采用此方法繁殖小蓬竹竹苗不受季节限制、运输成本低廉,适合工厂化育苗生产,为快速恢复小蓬竹自然状态下的数量、发挥小蓬竹在喀斯特地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8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10043777.7
申请日:2012-02-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小佛肚竹再生植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小佛肚竹幼嫩枝芽芽尖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然后,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改良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小佛肚竹再生全程。本发明方法获得小佛肚竹的频率高,适宜于小佛肚竹遗传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0257795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3777.7
申请日:2012-02-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小佛肚竹再生植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小佛肚竹幼嫩枝芽芽尖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在经改良的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然后,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改良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再在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小佛肚竹再生全程。本发明方法获得小佛肚竹的频率高,适宜于小佛肚竹遗传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02487685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90327.0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被竹工厂化育苗方法,该方法以光照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平整地段作为育苗圃地;以草炭土与黄土的体积比为1~3:1作为繁育基质;以10cm营养钵作为繁育容器;选择2~3年生竹鞭作为繁殖材料;先在繁育容器内铺垫1/2的繁育基质,将繁殖材料平置于繁育基质上,再覆盖3cm左右的繁育基质,进行育苗种植。其中,繁殖材料的每一鞭段上有健壮饱满的芽,每一段繁殖材料有2~3节竹鞭。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出苗快,竹苗的成活率可达89~90%,比现有技术的成活率最高可提高130%,在后期栽植过程中竹苗的成活率可达到100%,竹苗可达到苗高一致、颜色美丽,在园林造景中形成的景观更为优美,所需周期短,栽植后无需精细管理,从栽植到具有观赏价值的周期只需10~15天。
-
公开(公告)号:CN1153365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35245.8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竹类植物水培盆景的培植方法,将吸水棉绳固定于定植篮内;在定植篮内进行首次培养基质的填充;将定植苗根部进行处理后,植于定植篮内;在定植篮内进行培养基质的二次填充,使定植苗根系与培养基质充分接触;将定植篮置于培养容器内,进行清水醒根;水盆盆景制备一段时间后,添加营养液,在生长过程中间隔加入绿藻去除剂,进行绿藻去除。本发明针对于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制备了专属的营养液,同时针对于玻璃培养容器水培盆景易产生绿藻的问题,制备了绿藻去除剂,能确保不同类型容器竹类植物观赏盆景的保持长期的观赏价值。本发明所开发的水培观赏竹盆景非常轻便,便于搬运,日常管理极为便捷,只需按水位高低进行添加清水、营养液及藻类去除剂即可。本发明可被用于所有竹类植物竹种的开发,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我国竹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120603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84289.2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孝顺竹转录因子BmMYB83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录因子BmMYB83,属MYB转录因子家族,来源于孝顺竹,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基因克隆表达与对比分析,揭示了孝顺竹BmMYB83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地位,并提供了一种应用该基因的方法,过表达该基因可使拟南芥植株株型改变,包括植株矮化、叶片卷曲、花茎数量增多等;也可使水稻根长缩短。本发明的基因将在植物性状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