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42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256434.4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2 , C07K14/435 , C12N15/113 , C12N15/70 , C12N1/21 , A01N57/16 , A01N63/20 , A01P7/04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沉默黑翅土白蚁抗菌肽Oftermicin1基因的dsRNA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其中,黑翅土白蚁Oftermicin1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本发明基于抗菌肽Oftermicin1基因设计了dsRNA,建立了利用饲喂法进行的黑翅土白蚁Oftermicin1 RNA干扰体系,并得出饲喂在黑翅土白蚁中取得了明显的基因沉默效果,为Oftermicin1 RNAi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本专利利用建立的黑翅土白蚁Oftermicin1 RNA干扰体系,将黑翅土白蚁Oftermicin1 dsRNA与生防菌联用,能显著提高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发明为人畜安全的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并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理论,最终为我国绿色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害虫控制的新策略和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3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426959.4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5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o1基因启动子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o1基因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成功克隆出杨小舟蛾MtGSTo1基因启动子,试验证实,该启动子可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尤其是在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下能够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可以为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杨小舟蛾MtGSTo1基因表达调控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杨树食叶害虫新的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序列,也可以为培育出对有毒物质具有更高抗性的昆虫细胞或转基因家蚕提供备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3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26926.X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5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d2基因启动子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d2基因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成功克隆出杨小舟蛾MtGSTd2基因启动子,试验证实,该启动子可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尤其是在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下能够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可以为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杨小舟蛾MtGSTd2基因表达调控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杨树食叶害虫新的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序列,也可以为培育出对有毒物质具有更高抗性的昆虫细胞或转基因家蚕提供备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9837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48018.7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粘质沙雷氏菌防治白蚁的复配药剂,包括7.75×108~2.63×1012CFU/mL的粘质沙雷氏菌,和病原真菌或生物源农药或昆虫生长调节剂或化学药剂;所述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或金龟子绿僵菌;所述生物源农药为伊维菌素;所述昆虫生长调节剂为虱螨脲或噻嗪酮或抑食肼;所述化学药剂为甲维盐或茚虫威。该复配药剂对防治白蚁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降低了单一药剂使用量、成本更低、更加高效、稳定、绿色。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0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87531.0
申请日:2024-10-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63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靶向沉默黑翅土白蚁P‑糖蛋白OdfoP‑gp1和OdfoP‑gp3基因的dsOdfoP‑gp1和dsOdfoP‑gp3及其在白蚁防治中的应用,构建了通过饲喂法进行的黑翅土白蚁dsOdfoP‑gp1和dsOdfoP‑gp3 RNA干扰体系,取得了明显的基因沉默效果。本发明利用黑翅土白蚁dsOdfoP‑gp1和dsOdfoP‑gp3 RNAi技术体系,将黑翅土白蚁dsOdfoP‑gp1或dsOdfoP‑gp3与昆虫生长调节剂抑食肼联用,显著提高抑食肼对黑翅土白蚁防治效果。本发明为绿色环保、环境安全的解毒酶抑制剂的生产及绿色农业生产和生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害虫防治的新策略和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7263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35006.4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生防菌杀灭白蚁效果的双链核酸Tsf dsRNA,所述Tsf为白蚁体内关键免疫基因,其DNA序列来源于黑翅土白蚁,DNA序列为SEQ 1。本发明针对该基因设计了dsRNA(dsOfTsf),进一步构建dsRNA‑HT115工程菌株。黑翅土白蚁用dsOfTsf处理后,再使用粘质沙雷氏菌、苏云金芽胞杆菌或白僵菌等生防菌处理,会导致死亡率显著提高,说明dsOfTsf提高了生防菌的毒力。该研究加深了解了黑翅土白蚁dsOfTsf的生理功能及作用,还可将其作为新的靶标,开发相应的免疫抑制剂,为进一步提高防治黑翅土白蚁的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746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37156.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增效的杀线组合物,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浸测法测定、共毒系数法评价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对松材线虫的联合杀线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处理线虫24h后,质量比3∶1、2∶1、1∶1、1∶2和1∶3的EC50分别为21.6719、28.6996、28.7564、48.2759和47.0841mg·L‑1。其共毒系数(CTC值)分别为164、138、178、151和196,均大于120。表明氟吡菌酰胺与溴虫腈复配对松材线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这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和延缓松材线虫抗药性提供了新的药剂配方。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910431713.6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z1基因启动子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z1基因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成功克隆出杨小舟蛾MtGSTz1基因启动子,试验证实,该启动子可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尤其是在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下能够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可以为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杨小舟蛾MtGSTz1基因表达调控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杨树食叶害虫新的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序列,也可以为培育出对有毒物质具有更高抗性的昆虫细胞或转基因家蚕提供备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3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31802.0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5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s1基因启动子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杨小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MtGSTs1基因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成功克隆出杨小舟蛾MtGSTs1基因启动子,试验证实,该启动子可用于在宿主细胞中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尤其是在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下能够启动下游基因表达,可以为植物次生物质对于杨小舟蛾MtGSTs1基因表达调控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杨树食叶害虫新的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序列,也可以为培育出对有毒物质具有更高抗性的昆虫细胞或转基因家蚕提供备选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73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78736.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白蚁的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该油悬浮剂包括粘质沙雷氏菌发酵液、大豆油、增稠剂和乳化分散剂。通过向粘质沙雷氏菌发酵液中加入大豆油、增稠剂和乳化分散剂,放置于恒温摇床上3~4h,制备得到防治白蚁的油悬浮剂。本发明将粘质沙雷氏菌加工成油悬浮剂后,能够提升其杀虫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持效性和更好的药效,是一种优良的白蚁生防菌悬浮剂。本发明粘质沙雷氏菌油悬浮剂相比于菌液还具有更高的黏附性,施药之后不容易滚落,更易黏附在白蚁身上,可以提高白蚁对有效成分的吸收量,进而使药效得到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