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萘二酰亚胺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435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539395.8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萘二酰亚胺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具有通式(I)的结构;制备方法是将具1,4,5,8‑萘四甲酸酐衍生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水解产物;将所述水解产物在弱酸性条件下与甲氧基聚乙二醇胺类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本发明解决氧化锌纳米颗粒储存稳定性差和基于氧化锌纳米颗粒电子传输层的器件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相关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具有通式(I)结构的2‑(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1,3‑二氧杂‑2,3‑二氢‑1H‑苯并异喹啉‑6,7‑二羧酸在与诸如氧化锌、二氧化锡的金属氧化物搭配组成复合电子传输层时,可以有效且协同地提高基于不同活性层的光电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imgabs0#

    柔性透明电极、包括柔性透明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652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10514527.9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柔性透明电极,所述柔性透明电极包括柔性透明基底,其厚度为1‑300μm;以及导电薄膜,其附着在所述柔性透明基底的表面上,所述导电薄膜的厚度为30nm‑1μm、表面粗糙度Ra为5‑10nm并且包括重量比为1:4‑1:8的电解质和导电纳米材料,所述电解质为阳离子电解质或阴离子电解质,所述导电纳米材料以0.1‑1μm×0.1‑1μm的类网格结构分布在所述导电薄膜中,所述导电纳米材料的形状为线或管并且其直径为10‑100nm、长度为15‑35μm,其中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方阻为0.01‑20Ω/sq、透光率为90%‑98%、柔性以弯曲半径表示为1.0‑3.0mm。本申请还提供了制备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方法。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柔性透明电极、包括柔性透明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652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0514527.9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柔性透明电极,所述柔性透明电极包括柔性透明基底,其厚度为1‑300μm;以及导电薄膜,其附着在所述柔性透明基底的表面上,所述导电薄膜的厚度为30nm‑1μm、表面粗糙度Ra为5‑10nm并且包括重量比为1:4‑1:8的电解质和导电纳米材料,所述电解质为阳离子电解质或阴离子电解质,所述导电纳米材料以0.1‑1μm×0.1‑1μm的类网格结构分布在所述导电薄膜中,所述导电纳米材料的形状为线或管并且其直径为10‑100nm、长度为15‑35μm,其中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方阻为0.01‑20Ω/sq、透光率为90%‑98%、柔性以弯曲半径表示为1.0‑3.0mm。本申请还提供了制备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方法。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所述柔性透明电极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有机光电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130252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38508.2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Y02P20/55 C07D421/14 H01L51/0062

    Abstract: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有机光电化合物,由大的有机共轭单元体系和烷烃或类烷烃结构组成,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式()所示。该化合物通过将双醛端基化化合物与端基前体化合物进行克内费纳格尔缩合反应而制备,该有机光电化合物作为活化层用于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光伏器件的制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有机光电化合物合成步骤简单、容易纯化、结构确定,以本发明中的有机光电材料制备的有机光伏器件具有优越的光伏性能,其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8.40%。(I)

    利用聚天门冬氨酸与聚天冬氨酰胺共聚物节氮增肥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3586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81569.0

    申请日:2013-0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肥力与节水农业领域,涉及提高土壤节肥增肥效技术,具体涉及利用聚天门冬氨酸与聚天冬氨酰胺共聚物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公开了一种兼具保水节水、节肥增效的聚天门冬氨酸与聚天冬氨酰胺共聚物(盐)施用方法。聚天门冬氨酸与聚天冬氨酰胺共聚物(盐)是由一种分子量在5000~500000道尔顿的线性聚天门冬酰亚胺,经交联、胺解、水解后,获得具有空间交联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方法是:将聚天门冬氨酸与聚天冬氨酰胺共聚物盐按纯氮施用量的3~5‰,制成吸水100倍的溶胶,与肥料混合均匀,施入土壤作基肥,可以减少30~50%尿素的使用量,提高尿素利用率11~23%;提高作物产量10~2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