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4070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133453.6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0 , C22C38/34 , C21D1/00 , C21D6/00 , C21D8/02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素体不锈钢领域,公开了一种富Co纳米颗粒强化型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富Co纳米颗粒强化型铁素体不锈钢的成分包括基体元素70~74wt.%Fe,20~24wt.%Cr,还包括合金化元素Co、Si,以及合金化元素Zr、Hf、Ti、Nb、Ta中的至少一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设计成分进行称量、配料;(2)在真空电弧熔炼炉中熔炼成合金锭;(3)经1100~1400℃固溶处理后冷轧成板材;(4)在450~650℃进行不少于30min的时效处理后在空气气氛中冷却。时效过程中析出弥散分布且与基体呈高度共格取向的纳米级富Co颗粒,能够同时显著提高所制备的铁素体不锈钢的强度和塑性,室温下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400MPa、延伸率最高可达10%。
-
公开(公告)号:CN11104127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086570.6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γ’相强化型Co-Ni-Al-Ta基高温合金,不含W和V元素,其微观组织特征包括均匀分布的立方状有序的γ’相和基体γ相;其中,该γ’相的固溶温度为1100-1280℃;且该合金的析出强化相为γ’-Co3(Al,Ta)相;该合金的成分按原子百分数为:Ni为30-50%,Al为8-16%,Ta为2-10%,Cr为0-20%,Co为余量。本发明的化学成分、析出强化相均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并具有较低的密度(8.1-8.8g.cm-3)、较高的γ’相体积分数(50-80%)和较高的γ’相固溶温度(1100-1280℃)。
-
公开(公告)号:CN10601157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91837.7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铪高抗氧化性的Nb‑Si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涉及Nb‑Si基合金。所述无铪高抗氧化性的Nb‑Si基合金,其成分按原子百分比为:12%~24%at.%Ti,12%~18%at.%Si,2%~12%at.%Cr,3%~8%at.%Al,其余为Nb。制备方法:1)根据成分配比,称取原料Nb、Si、Ti、Cr和Al;2)将上述原料采用电弧炉进行熔炼,熔炼完毕后铸材;3)在氩气气氛中,将铸材进行均质化处理;然后冰水淬火,获得含有Nbss/Nb5Si3/Cr2Nb复合组织的Nb‑Si基高温合金,即所述无铪高抗氧化性的Nb‑Si基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3346254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87884.9
申请日:2013-07-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43/12
Abstract: 一种多层磁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磁电复合材料。将所需的金属原料切割出多层具有叉指电极结构的铁磁相,清洗后烘干;选用环氧树脂中的3份A组分与1份B组分混合,静置除泡,得到环氧树脂AB混合体,再加入压电陶瓷粉末,混合后静置除泡,得到具有流动性的压电相预制体;将多层的铁磁相结构置于模具中,灌注具有流动性的压电相预制体至其完全填满铁磁相层间距而从铁磁相结构下表面流出,静置待预制体固化;待预制体固化后,去除多层叉指电极结构的连接部分以及多余的压电相,在多层叉指电极结构的两极上引出引线,放置在硅油中,进行极化,得多层磁电复合材料。可设计性高、制备过程较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344926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87730.X
申请日:2013-07-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磁电材料磁学性能同步测试装置,涉及磁电材料的测试。设有电磁铁、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屏蔽罩、亥姆赫兹线圈、锁相放大器、霍尔探头、探测线圈、磁通计、高斯计、应变片、应变仪、数据采集装置、计算机;亥姆赫兹线圈放置在电磁铁的磁隙中,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锁相放大器输入端连接,样品的磁电信号输出端接锁相放大器输入接口,锁相放大器输出端接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端,高斯计输出端接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端,磁通计输出端接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端,应变仪与数据采集装置输入端连接,霍尔探头放置于样品附近,霍尔探头接入高斯计,探测线圈缠绕在样品周围,探测线圈输出端接磁通计输入端,应变片贴在样品的表面,应变片与应变仪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35875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379312.6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醇铝的制备方法,是将过量的Al‑N型合金粉体加入碳原子数为1~8的醇中,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3小时,固液分离后得到醇铝。其中Al‑N型合金粉体是通过气雾化的方式制备的,其原料为铝、以及少量可重复利用的合金元素。本发明无需催化剂或加热,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条件下即可一步反应生成醇铝,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成本低;同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安全系数高,便于输送和保存。另外,本发明不使用含汞或含碘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017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09469.8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C3/12 , H01M4/58 , H01M10/05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球状普鲁士蓝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亚铁氰化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原料,通过合理调控溶液中的pH和水热温度来控制普鲁士蓝化合物的自组装生长速度,使得其材料结构中的缺陷低,有效的缓解了电极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坍塌。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球状普鲁士蓝化合物呈现纳米尺寸,具有明显增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的增加电解液和化合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活性物质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钠离子扩散距离,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326301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486855.3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r基铁素体耐热钢,所述钢的成分由主要元素Fe、Cr,合金化元素Ni、Mn、Si、Ti、Nb,微量合金化元素C、B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该耐热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65~75wt.%Fe,18~25wt.%Cr,85~95wt.%(Fe+Cr);1~5wt.%Ni,0~2wt.%Mn,2~4wt.%Si,0.5~3wt.%Ti,1~2.5wt.%Nb,7~13wt.%(Ni+Mn+Si+Ti+Nb);0~0.05wt.%C,0~0.08wt.%B,0~0.1wt.%(C+B)。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耐热钢基体为Fe‑Cr基铁素体,在时效过程中基体析出一种球状的、弥散分布的、共格的纳米级金属间化合物Ni16M6Si7(M=Ti,Nb)相,使得钢的强度显著提高。耐热钢的室温拉伸强度达到了950Mpa,600℃高温瞬时拉伸强度在300Mpa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6591628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025653.9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低杨氏模量的Ti‑Mn‑Nb三元合金,涉及合金材料。提供具有较低杨氏模量,同时兼顾良好抗拉强度及延伸率且不含对人体有害元素的一种具有低杨氏模量的Ti‑Mn‑Nb三元合金。所述具有低杨氏模量的Ti‑Mn‑Nb三元合金的组成按原子百分比为:锰(Mn)4%~12%、铌(Nb)2%~18%、余量为钛(Ti)。所述具有低杨氏模量的Ti‑Mn‑Nb三元合金的制备工艺流程可为:配料、在Ar气保护下的电弧熔炼、试样切割成型、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732428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37838.8
申请日:2017-07-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铝基水解制氢材料的抗湿抗氧化包衣及其加工方法。通过将由铝基制氢粉末压制成型的铝基制氢压片包裹于聚乙二醇包衣中,提高铝基制氢材料的抗湿抗氧化性;所述铝基制氢压片不受尺寸限制,所述聚乙二醇包衣的厚度范围为0.1mm~2cm。其中,所述聚乙二醇包衣通过熔融聚乙二醇涂覆成型或通过粉末聚乙二醇压制成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基水解制氢材料的抗湿抗氧化包衣及其加工方法,可极大提高处理后的铝基制氢材料的抗湿抗氧化性能,且该抗湿抗氧化包衣的加工方法操作简单,包衣水溶性好,易于推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