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愈创木酚制备甲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2611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951671.X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愈创木酚制备甲酸的方法,涉及甲酸。将愈创木酚与水在反应釜混合,再将Fe,Cu负载型催化剂加入到愈创木酚与水的溶液中,加入H2O2;密封反应釜后,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的空气,通入氮气反应后,即得甲酸,所得甲酸为有机酸类化合物。使用了成本较低的铁铜作为活性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并在较低的温度与反应时间下,实现了愈创木酚高效转化,得到较高的甲酸的选择性。

    一种在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催化剂集成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13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81932.8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微通道反应器内进行催化剂集成的方法,包括:将催化剂放入到微通道反应器底部加热至熔化获得液态催化剂;然后使用气体通过底部进气的方式将获得的液态催化剂吹至微通道反应器的内壁面形成液态催化剂液膜即可完成微通道反应器与催化剂的集成。将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催化剂集成方法应用于氧化硼催化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反应,烯烃选择性可高达95%。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催化剂集成方法简便易操作,集成效率高,解决了现有的微通道反应器催化剂集成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所使用的微通道反应器可以快速转移反应产生的反应热量,保证反应在恒温条件下完成,从而提高烷烃氧化脱氢反应的选择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种基于形状识别技术的氨合成活性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136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26806.5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识别技术的氨合成活性检测方法,主要步骤为:将氨合成活性实验装置和摄像头分别与智能设备相连接后在摄像头与实验装置的吸收指示瓶之间放置一块中间挖空呈现出镂空形状的挡板,并让挡板的颜色与吸收指示瓶中标准滴定液未反应之前的颜色一致;开启氨合成活性实验后通过摄像头记录挡板上的形状变化,当挡板上出现清晰的镂空形状时,智能设备自动读出此刻实验装置中的余气体积、测定室温和大气压;最后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即可检测出氨合成活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人工操作重复性较差的不足,不仅准确度高还具有价格便宜和操作便利的优点,与现有的基于颜色传感技术相比也具有操作简易和成本更低的优点。

    多组分掺杂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9260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068888.9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Abstract: 多组分掺杂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催化材料,提供一种多组分掺杂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二氧化钛和掺杂组分,所述掺杂组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以掺杂组分与二氧化钛的摩尔百分比计算,所述金属的含量≤1%,所述非金属的含量≤50%。所述金属可为铁、钴、镍、铜、铝等,所述非金属可为氮、硫、碳等。通过柠檬酸的强络合作用与金属原子形成稳定的五元环、六元环结构,再由柠檬酸的羧基与乙二醇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因柠檬酸为多元羧酸,如此反复发生络合作用与酯化反应,可使分子链变长以至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该聚合物经预灼烧、深度灼烧等后续处理即可得到多组分掺杂光催化材料。

    一种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96373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91987.8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光催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纳米管修饰的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不破坏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二氧化钛结合较强,有着较高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效率,碳纳米管的修饰使催化剂具有可见光的吸收能力的碳纳米管修饰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硝酸镍和钛酸丁酯溶于甲醇中,加入柠檬酸和乙二醇得混和溶液,升温到50~70℃进行络合反应后再升温聚合酯化生成透明凝胶,并在空气气氛下300~400℃预煅烧,研磨细后经过550~800℃煅烧得催化剂前驱。将催化剂前驱通氢气还原。转通甲烷后,改通氢气吹扫除去生成的杂质碳。

    燃料电池纳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64115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610135293.X

    申请日:2006-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燃料电池纳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提供一类能提高贵金属催化利用率,降低电池成本,以纳米Ni金属为核,薄层Pt或PtRu合金贵金属为壳的燃料电池纳米电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其组成为C、Ni、Pt或C、Ni、PtRu,Ni核粒径大小为3~50nm,Ni与壳层Pt或PtRu的含量为100∶10~100,Pt或PtRu在C载体上的负载量为10%~60%。制备时配制NiSO4、NiCl2或Ni(NO3)2的乙二醇溶液,加入碳载体和N2H4,用KOH或NaOH调整pH,加入HPtCl6或HPtCl6与RuCl3混合的乙二醇溶液,用KOH或NaOH调整pH,分离后的沉淀洗涤烘干。

    核壳复合相结构氢氧化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884101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91908.3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核壳复合相结构氢氧化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核壳复合相结构的氢氧化镍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提供一种以球形β相氢氧化镍为核,保持材料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以α-Ni(OH)2为壳,使材料获得较高的质量比放电容量,良好的循环寿命及容量储存保持能力,具有核壳复合相结构的氢氧化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α相氢氧化镍为壳,β相氢氧化镍为核,α相氢氧化镍与β相氢氧化镍的质量比为0.1~1.0∶1。用受控结晶法制备球形β相氢氧化镍,特别是掺杂有钴与锌的球形β相氢氧化镍,在球形β相氢氧化镍核上继续沉积铝,钴,锰及钇取代的稳定的α相氢氧化镍壳,得产物。

    碱性一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正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9641C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310124157.7

    申请日:2003-12-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高能碱性一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组份为掺杂β-NiOOH与电解MnO2混合作为活性物质,辅助成份为导电剂和添加剂。先制备掺杂Zn、Co的β-Ni(OH)2,将制得的掺杂β-Ni(OH)2加入0.5~10mol/L的NaOH或KOH溶液中,再加入比掺杂β-Ni(OH)2过量的强氧化剂进行氧化后过滤洗涤即得到掺杂的β-NiOOH,将掺杂β-NiOOH与电解MnO2混合作为活性物质,加入导电剂和添加剂,混合均匀、轧片、造粒、压环,制成电池正极。储存性能好,具有放电容量大,进一步改良正极性能的添加剂。而且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商品稳定性能好,价格上也占优势。防止正极的自放电分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间歇放电能力。

    混合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20843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54880.6

    申请日:2006-03-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混合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混合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提供一种新型混合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钌为活性组分,以氧化镁和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以碱金属硝酸盐MNO3为助剂。制备时将RuCl3·H2O的丙酮溶液浸渍在CNTs和MgO载体上,蒸干后得RuCl3/MgO和RuCl3/CNTs固体粉末,在氢气气氛或氮氢混合气下还原,将MNO3水溶液加入还原后的催化剂Ru/CNTs和Ru/MgO中,以水为溶剂浸渍;烘干后得KNO3-Ru/CNTs和KNO3-Ru/MgO;混合后入丙酮溶液,蒸干后得混合物粉末;再放入反应管中,在氮气或氮氢混合气的保护气氛下煅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