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动态输出力可调范围的紧凑型轻量化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18736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0869.8

    申请日:2011-12-15

    Abstract: 增加动态输出力可调范围的紧凑型轻量化的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尺寸大且自身重量大,无法增加阻尼器输出力的动态范围及扩展其适用范围的问题。第一动密封活塞和第二动密封活塞与外套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两个动密封活塞通过线圈活塞连接,线圈活塞上缠绕有励磁线圈,外套管、第一动密封活塞和第二动密封活塞之间形成磁流变腔室,磁流变液充满磁流变腔室,线圈活塞和励磁线圈的外圆柱面与内套管的内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节流通道,外套管和动密封活塞由轻质非导磁材料制成,外连接杆、内套管和线圈活塞由导磁材料制成。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小负载质量隔振和轻质结构的振动半主动控制。

    一种新型隔板-穿孔隔板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82273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1384327.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气轮机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板‑穿孔隔板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包括转子轴本体和安装在转子轴本体上的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为穿孔隔板前置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穿孔隔板前置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包括若干个穿孔隔板和若干个隔板,靠近气流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穿孔隔板,相邻的两个穿孔隔板之间设置有两个隔板,也即穿孔隔板和隔板交替排布。对传统迷宫密封结构和阻尼式密封结构中的隔板迷宫密封结构进行了复合式的结构改进,在保留了穿孔隔板提高来流能量耗散的基础之上,解决了阻尼式密封在低转速下的动力性能较差的缺陷,获得了一种具有高动力学特性与低泄漏量的组合式迷宫密封结构。

    一种迷宫、隔板、穿孔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1875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532224.7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气轮机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迷宫、隔板、穿孔密封结构,包括转子轴本体和安装在转子轴上的传统迷宫密封结构,还包括安装在转子轴本体上的迷宫、隔板密封结构;迷宫、隔板密封结构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可将迷宫、隔板密封结构替换为单孔迷宫、隔板、穿孔密封结构或九孔迷宫、隔板、穿孔密封结构。针对结合传统迷宫密封结构,通过在密封齿间设置穿孔隔板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转子周向既存在流动性,也存在阻尼性,在提供了周向气压平衡的情况下也起到了阻尼密封的效果。引入了隔板、穿孔的设计,降低了同等工况下的切向力的大小,减小了转子在工作状态下的激振力,从而减小了转子不稳定涡动,提高了转子的稳定性。

    一种燃气轮机密封结构测试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0537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046724.4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轮机密封结构测试装置,包括进气端盖板、柔性接触式密封、金属密封定位圈、预旋发生器、进气端壳体、第一测试用密封件、第二测试用密封件、出气端壳体、转子轴、吊环螺栓、进气端长螺栓、壳体长螺栓和定位销钉;进气端盖板、柔性接触式密封、金属密封定位圈、预旋发生器、进气端壳体、第一测试用密封件和第二测试用密封件、出气端壳体依次安装在转子轴上;进气端长螺栓安装在进气端壳体上;进气端壳体和出气端壳体通过壳体长螺栓紧固;吊环螺栓安装在进气端壳体和出气端壳体的圆周上。该测试装置设有预旋发生器,可作为单个模块在各类型转子实验台中进行加装的密封结构测试装置。

    用于转子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测试的多功能缩比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46088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81158.2

    申请日:2022-04-12

    Abstract: 一种用于转子系统轴系动力学特性测试的多功能缩比试验台,属于燃气轮机动力学测试领域,包括试验安装平台、动力装置、联轴器、多盘拉杆转子装配结构、滑动轴承及支撑装置、止推轴承及支撑装置、传感器架和信号采集装置,多盘拉杆转子装配结构、滑动轴承及支撑装置、止推轴承及支撑装置、联轴器、动力装置和传感器架均安装于试验安装平台上,多盘拉杆转子装配结构、滑动轴承及支撑装置、止推轴承及支撑装置、联轴器和动力装置顺次连接,多盘拉杆转子装配结构一侧上方安装传感器架,滑动轴承及支撑装置、止推轴承及支撑装置和传感器架上均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与信号采集装置连接,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对各型号燃气轮机进行动力学特性测试和分析。

    复合型声屏障顶端降噪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12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46138.7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噪声的降噪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声屏障顶端降噪装置,包括呈椭圆形的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底端的安装固定槽,主体结构由若干个呈放射状排布的衍射板组成,若干个衍射板形成的腔室结构内设有腔室底板和横向隔板,装置一侧设有吸声材料。本顶端降噪装置主体轮廓呈椭圆状,衍射板呈放射状排布,衍射板顶部具有突起。衍射板与横向隔板及腔室底板构成顶部开口的腔室结构,装置一侧敷设吸声材料。本装置利用了多种降噪机理,可有效降低声屏障顶部绕射声,对宽频的道路交通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且外形美观、重量轻、易维护。

    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5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68744.2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F16F2224/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缸体、缸盖、端盖、活塞杆、励磁线圈、活塞端盖、导磁环、阻磁环、及密封圈组成。在所述的阻磁环和导磁环之间形成阻尼通道,活塞杆运动时磁流变液通过阻尼通道在腔室Ⅰ和腔室Ⅱ中交换流动,腔室Ⅰ和腔室Ⅱ之间形成压力差而产生阻尼力,当改变励磁线圈中通电电流的大小,阻尼力的大小会随之改变。励磁线圈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在阻磁环和导磁环的作用下形成蜿蜒磁路,数次通过阻尼通道,提高了磁场的利用效率,使得该磁流变阻尼器能在有限的体积限制下具有较大的阻尼出力和动态调节范围。同时,该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紧凑,加工装配简单。适合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领域的减振应用。

    六自由度半主动减振平台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4044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87582.7

    申请日:2015-11-17

    Abstract: 一种六自由度半主动减振平台,涉及减振台,包含上平台下平台、上球铰、下球铰、上球铰座、下球铰座以及支腿构件,所述的上球铰安装在上球铰座上,上球铰座固定在上平台的下端面,下球铰安装在下球铰座上,下球铰座固定在下平台的上端面;由于磁流变阻尼器在不通电的状态下就具有一定的阻尼特性,因此本减振平台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即使半主动控制策略失效,减振平台依靠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的作用,仍然具有较好地被动减振效果;本减振平台采用半主动控制策略,在保证结构布置紧凑、质量较轻的前提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这有利于星箭减振技术的推广。

    用于列车车厢的型材板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20306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91509.5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用于列车车厢的型材板,它涉及一种型材板。针对目前传统的列车型材板只不能起到减小车厢内部振动和噪声的作用的问题。方案一:每个十字形组件由立板和水平设置的减噪降振板组成,立板与水平设置的减噪降振板制成一体,水平上板、水平下板和多个十字形组件制成一体;方案二的不同点:水平减噪降振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凸台;方案三:第一中间板的外表面上垂直设有一个矩形减振降噪板且二者制成一体,第二中间板的内表面上垂直设有一个矩形减振降噪板且二者制成一体;方案四不同点在于使用T形减振降噪板代替方案三中的矩形减振降噪板。本发明用于建造列车车厢。

    基于临界转速对应的轴系动力学参数模型缩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6180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1029528.8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临界转速对应的轴系动力学参数模型缩比设计方法,通过相似理论推导转子轴段、轮盘、支承刚度等各项参数缩比因子,得到初步的动力学缩比模型,之后对动力学缩比模型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确定关键优化参数及范围,并以低阶临界转速偏差的总绝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关键参数进行迭代优化,最终得到动力学特性与原型机高度吻合的动力学参数模型缩比转子。该方法以低阶临界转速偏差的总绝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获得动力学特性接近原型机的动力学参数模型缩比转子,有效的解决实验转子的准确设计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