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侧反射结构的立式全天候无源热电发电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94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34993.4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侧反射结构的立式全天候无源热电发电装置及方法,属于热电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热电装置热端对太阳光的接收能力受限,以及装置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规模化扩展应用的问题。本发明太阳光高反射板和红外高反射板分列于热电发电板左右两侧,太阳光高反射板和红外高反射板构成“V”型反射系统或者“抛物柱面”型反射系统,本发明利用双侧反射结构分别实现热电发电装置的冷端和热端都面向天空,既可提高热端对太阳光的接收能力,又能确保冷端面向天空与深冷太空进行辐射制冷,进而实现同时利用太阳热能和深空冷源的全天候无源发电,且本发明有效减小装置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便于规模化扩展应用。

    一种通过光谱分频实现太阳能聚光光伏与中低温热化学联合产能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3410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22524.2

    申请日:2017-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2

    Abstract: 一种通过光谱分频实现太阳能聚光光伏与中低温热化学联合产能系统及方法,属于太阳能全光谱技术领域。技术要点:菲涅尔透镜的正下方设置光谱分频器;光谱分频器将太阳光谱在波长1200nm处分开,使小于1200nm波长的太阳光输送到聚光光伏电池表面,使大于1200nm波长的太阳光输送到中低温热化学反应装置和低温热交换器中以提供吸热反应所需的热能,低温热交换器和中低温热化学反应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构成回路。在避开聚光光伏电池和热化学反应器热耦合的情况下达到太阳能全光谱利用的目的。利用光谱分频技术,从源头降低聚光光伏电池的温度,保证光伏电池正常工作,还可以获得更高温度的高品位热能来满足中低温热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一种具有强化传热和降低热变形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506647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0558.7

    申请日:2015-08-12

    Abstract: 一种具有强化传热和降低热变形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金属圆管太阳能吸热器金属管的热变形的问题、并实现金属管内强化传热的目的。本发明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真空玻璃罩,还包括波节管,波节管安装在真空玻璃罩内,波节管与真空玻璃罩之间形成真空段,波节管内构成传热流体通道;波节管为外凸形波节管。本发明采用外凸波纹管替代传统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系统中的圆管以实现提高强化传热、均匀化管式吸热器的温度场分布并达到降低管式吸热器的热变形的目的。

    一种指纹仿生的流场结构及电解槽

    公开(公告)号:CN119710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37533.5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仿生的流场结构及电解槽,流场结构包括多个同心半圆环流道和与其相切连接的平行直流道,流场结构左侧的直流道被与其相垂直的反应物入口流道连接在一起,流场结构右侧的直流道被与其相垂直的产物出口流道连接在一起,流道之间存在着连通结构,运用指纹仿生流场结构的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分别位于电解槽本体两侧的阳极区域和阴极区域;阳极区域包括阳极流域、阳极流场板和阳极催化剂;阴极区域包括阴极流域、阴极流场板和阴极催化剂,阳极催化剂与阴极催化加通过隔膜连通。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仿生水滴型气体流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07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31542.2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仿生水滴型气体流道系统及应用,包括燃料电池阴阳极气体流道以及由气体扩散层、催化层和膜组成的膜电极。仿生水滴型气体流道的上下表面呈水平状,侧面为若干个仿生水滴型的波形单元组成的周期结构。本发明通过改变气体流道结构,有效促进了燃料电池内部扩散极化区的氧气输运,改善工作区域的缺氧问题;降低了气体流道压降,减小系统寄生功率,有助于提高电池稳定性,延长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缓解了燃料电池内部的“水淹”效应,综合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功率输出。

    一种大比例安全壳模型加载装置及安全壳模型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0987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42673.7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比例核电安全壳模型加载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比例安全壳模型加载装置及安全壳模型加载系统,安全壳模型内设置有喷气结构、喷淋结构和疏水结构;安全壳模型有紧贴内壁面钢衬里结构;安全壳模型钢衬里结构内壁面铺设一层防水涂层;喷气结构包括喷气管路和喷口结构;喷淋系统包括外部喷淋结构和内部喷淋结构;疏水结构包括外部疏水结构和内部疏水结构;本发明可以满足多条件安全壳模型实验及热压耦合加载需求,可同时控制温度和压力,此外,进行了设计优化,成本低,可保证加载安全进行,同时可应对多种复杂实验环境。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内部加载结构无法满足大比例安全壳模型多条件加载实验,制约核电进步的问题。

    一种基于油膜荧光亮度的流场辐聚辐散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2058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010215085.0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膜荧光亮度的流场辐聚辐散测量方法,通过分别获得具有荧光颜料的硅油在水体上方的至少两个不同已知油膜厚度下经紫外光照射产生荧光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与荧光强度对应的灰度值;根据已知油膜厚度与灰度值计算得到油膜厚度‑灰度值关系;以及根据水体分别在静止时和被扰动时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硅油的荧光图像和油膜厚度‑灰度值关系计算出具有荧光颜料的硅油在水体表面辐聚辐散的波动情况。本发明的方法增强了检测的直观性,成本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少,后处理的步骤简单,难度大大降低。便于对表面流体辐聚辐散波动的剧烈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对总结水下或水面航行体引起流体表面辐聚辐散现象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帮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