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903090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09863.6

    申请日:2016-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31/041 A61L31/148 C08L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5~15份和聚己内酯85~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10~200μm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10~200μm;本发明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由于聚乙醇酸较聚己内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本发明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种医用聚酯聚合物超细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4731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937571.1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聚酯聚合物超细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医用聚酯材料在深冷后粉碎至大颗粒,然后和无机盐加入溶剂中,必要时加入冰粒或同种材料的粘合剂,得到块状支架材料,然后放入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后再深冷后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20~80μm的超细粉末,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医用聚酯聚合物超细粉末的平均粒径在20~80μm,能够满足临床对聚合物超细粉末的粒径要求,并且在制备过程中不会引入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杂质,符合医用聚酯聚合物在重金属、炽灼残渣等指标的要求;在制备过程中不涉及有机溶剂的溶解,因而不会产生溶剂残留的问题,粉碎过程中只需要少量的液氮、干冰等低温物质,对设备的损耗小,操作安全,节能环保。

    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99943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09862.1

    申请日:2016-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31/14 A61L31/06 A61L31/146 C08L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颗粒1~3份和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5~15份组成厚度为20~200μm的薄膜;所述的聚乙醇酸颗粒的平均粒径10~200μm,分子量为9~11万;所述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20万;本发明的掺杂聚乙醇酸颗粒的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聚乙醇酸较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

    一种阿瑞匹坦关键中间体的精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2700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90598.7

    申请日:2014-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65/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瑞匹坦中间体(Ⅰ)的精制纯化方法。将化合物(Ⅱ)通过格氏加成反应得到的含有产物(Ⅰ)的反应液,加入到搅拌着的无机酸水溶液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液中,静置分层,有机相用水及饱和食盐水依次洗涤,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减压浓缩至干得白色固体产品。本发明的精制方法对设备要求低,淬灭过程无需控温,操作安全简便,得到的中间体(Ⅰ)用于制备纯度更高的阿瑞匹坦,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可吸收止血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75543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610468078.5

    申请日:2016-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止血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计,其材料组分由聚乙醇酸复合微粒5~70份和聚乙二醇改性聚对二氧环己酮30~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复合微粒是由聚乙醇酸和细胞因子按照重量比40~45:1组成;所述的细胞因子为凝血因子或生长因子;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结扎夹通过调节聚乙醇酸的分子量和用量使得聚乙醇酸复合微粒在前期快速分解,帮助受损的组织止血或修复,并确保结扎夹在两周内结构完整,起到有效闭合的作用,两周后聚乙醇酸逐步完全降解,细胞因子完全释放,结扎夹在2~4周快速分解脱落,并在4个月内被完全吸收,从而满足临床需要,降低手术后的潜在风险;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工艺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对设备的要求低,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903090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610309863.6

    申请日:2016-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以重量份计,由聚乙醇酸5~15份和聚己内酯85~95份组成;所述的聚乙醇酸为平均粒径10~200μm的颗粒,所述的聚乙醇酸的分子量为9~11万,所述的聚已内酯的分子量为10~20万,所述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厚度为10~200μm;本发明的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在植入前期为无孔致密膜,能对手术后的组织进行隔离,由于聚乙醇酸较聚己内酯的降解速度快,因此可以在植入人体后随着聚乙醇酸的降解得到微孔,一方面,微孔的出现加速了材料的破碎降解,另一方面出现微孔后的薄膜仍可保持原有的形状,保证了薄膜的有效隔离作用,缩短了薄膜在人体的留存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本发明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少,流程少,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种纳米纤维增强型可吸收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5343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52277.8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增强型可吸收血管支架,采用的材料为医用纳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所述医用纳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是由基础材料和纳米短纤维组成,纳米短纤维保持结晶形态均匀分散于基础材料中,本发明的纳米纤维增强型可吸收血管支架将壁厚减小至100μm左右,相比现有的壁厚减少了30%左右,降低了支架对本身血管的影响,也减少了聚合物和酸性降解产物数量,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由于该类纳米纤维增强材料中基础材料的酯键含量较少,每5~6个碳存在1个酯键,降解后羧基含量减少,酸性较聚左旋丙交酯大幅度减小,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更低,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