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控制膜污染的厌氧导电陶瓷膜生物反应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3687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18096.8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005 C02F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控制膜污染的厌氧导电陶瓷膜生物反应装置及方法。本装置主要由反应器主体、导电陶瓷膜组件、低压直流电源、电线、抽吸泵、压力传感器、温控装置和气体流量计等组成,厌氧生物膜反应器为一体式浸没式厌氧反应器,以导电陶瓷为膜组件材料,低压直流电源设置在反应器之外,通过电线与导电陶瓷膜相连,并将导电陶瓷膜依次分别设置为阴极或阳极,压力传感器用于测定抽吸泵在工作过程中施加在导电陶瓷膜上的过滤压力和反冲洗压力,以控制导电陶瓷膜的清洗方式及清洗频率。本发明中所利用的外加低压直流电源,可以控制导电陶瓷膜阴极和阳极的氧化还原电位,提供适合微生物各自生长条件的环境,并最终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

    一种沼液中游离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4844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38817.7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9 G01N30/06 G01N30/14 G01N2030/1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调节沼液至碱性后旋蒸去除沼液内高浓度氨氮和挥发性生物胺,并运用3K Millipore超滤膜去除大分子干扰物,以及OPA及FMOC两种衍生化试剂对氨基酸进行柱前衍生化使得氨基酸具有荧光发射特征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离选择特性,随后通过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4种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本发明避免了常规方法中采用的(强)阳离子固相萃取小柱(SCX-SPE)由于氨基酸的等电点不同而引起的SCX-SPE对氨基酸的选择性及测定样品时回收率低和重现性差的缺点。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为厌氧消化过程中蛋白质降解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以期为沼液和沼渣农用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快速启动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系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221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658452.8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启动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系统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和固废资源化领域。基本过程为:(1)以VS:VS=1:1的高温厌氧消化污泥和脱水污泥混合物在65℃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嗜热甲烷菌初次富集;(2)将与步骤(1)等量的混合物与完成初次富集的物料进行混合,进行嗜热甲烷菌二次富集;(3)用VS:VS=1:1的高温污泥和脱水污泥混合物启动反应器,每天的投加量占反应器中总量的5~8%,此过程只进料不出料;(4)在3个SRT的时间内,将混合进料逐渐替换为纯污泥进料,完成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启动。每天记录产气量,测试甲烷含量。当以纯污泥进料时,甲烷含量达到50%以上,认为反应器顺利启动。实验证明本方法可实现污泥超高温厌氧反应系统的快速启动。

    多通路转阀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5960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562039.1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通路转阀,包括上阀盖、阀体、密封柱塞、阀芯、下阀盖和弹簧。用于医疗液压手术床的一种多通路转阀。阀体上部有六个均布的出油口,下部有一个进油口,进油口与阀体内部的环形槽接通,保证阀芯360度范围内与阀体的进油口接通。阀芯上部也均布六个圆孔,都与阀芯中心的内部油路接通,中心的内部油路输入端与阀体上的环形槽连通;阀芯上的六个圆孔,其中五个孔为自密封柱塞孔,内部放置弹簧与阀芯柱塞构成自密封构件;而剩余一个孔为出油孔,与阀体上的由动作工况确定相应位置处的出油口连接。使得液压系统紧凑,方便后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有效降低漏油、串油风险;缓解工作状态下阀芯偏移现象。

    一种高效利用污泥中碳源的污水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85903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23825.6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和固废资源化领域,是一种高效利用污泥中碳源的污水处理工艺。本发明通过将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后的沼液回流,调控系统氨氮浓度以促进乙酸利用型产甲烷菌系统向氢利用型产甲烷菌系统转化,充分利用CO2/H2产甲烷途径,节省以短链脂肪酸(乙酸等)为代表的有机碳源。同时,利用厌氧消化系统产生的沼气对沼液进行氨氮吹脱,降低沼液中氨氮浓度并实现沼气的净化,用水或酸性溶剂吸收氨气,以氯化铵或硫酸铵的形式进行回收。氨氮吹脱后富含短链脂肪酸的沼液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中,补充反硝化阶段的碳源,促进脱氮除磷。沉淀池出水中所剩余的NO2?/NO3?,进入稳定运行的甲烷厌氧氧化反应池,以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为碳源来实现深度脱氮。

    一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与氨氧化细菌协同脱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31585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835407.5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与氨氧化细菌协同脱氮工艺。该工艺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碳及部分氨氮,同时利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反应中间产物‑羟胺来促进氨氧化细菌的生长优势,并利用氨氧化细菌转化生活污水中剩余的氨氮为亚硝态氮,达到同时去除生活污水中氨氮和有机碳的目的。本工艺采用挂膜的培养方式,形成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包裹氨氧化细菌的颗粒结构,以促进两种细菌协同作用,无需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流程简单,从而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碳和氨氮。

    一种柔性可裁剪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9125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600275.2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可裁剪固态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该超级电容器以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膜为电极,以聚丙烯酰胺/氯化锂水凝胶体系为电解质和柔性基底。柔性、可剪裁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在碳纳米管薄膜上沉积聚苯胺制备,两碳纳米管复合电极被预先制备好的聚丙烯酰胺/氯化锂水凝胶隔离,之后再渗透水凝胶预聚液并交联聚合,获得高性能的柔性、可剪裁固态超级电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体积比容量达到99F cm–3以上,其开路电压降到原来的一半需要10小时以上,显示出优异的自放电性能。所获得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柔性,可被弯曲至任意形状并重复5000次无性能衰减,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与氨氧化细菌协同脱氮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31585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35407.5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与氨氧化细菌协同脱氮工艺。该工艺通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碳及部分氨氮,同时利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反应中间产物-羟胺来促进氨氧化细菌的生长优势,并利用氨氧化细菌转化生活污水中剩余的氨氮为亚硝态氮,达到同时去除生活污水中氨氮和有机碳的目的。本工艺采用挂膜的培养方式,形成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包裹氨氧化细菌的颗粒结构,以促进两种细菌协同作用,无需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流程简单,从而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碳和氨氮。

    一种快速启动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系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2215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58452.8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C02F11/04 C02F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启动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系统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和固废资源化领域。基本过程为:(1)以VS:VS=1:1的高温厌氧消化污泥和脱水污泥混合物在65℃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嗜热甲烷菌初次富集;(2)将与步骤(1)等量的混合物与完成初次富集的物料进行混合,进行嗜热甲烷菌二次富集;(3)用VS:VS=1:1的高温污泥和脱水污泥混合物启动反应器,每天的投加量占反应器中总量的5~8%,此过程只进料不出料;纯污泥进料,完成污泥超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启动。每天记录产气量,测试甲烷含量。当以纯污泥进料时,甲烷含量达到50%以上,认为反应器顺利启动。实验证明本方法可实现污泥超高温厌氧反应系统的快速启动。(4)在3个SRT的时间内,将混合进料逐渐替换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