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337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232184.3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范心明 , 熊仕斌 , 童林军 , 蒋维 , 董镝 , 宋安琪 , 李新 , 张殷 , 罗容波 , 李国伟 , 王俊波 , 唐琪 , 陈邦发 , 曾庆辉 , 黄静 , 欧阳卫年 , 李响 , 张建文 , 施刚 , 周剑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柔性互联开关的主回路参数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通过响应接收到的柔性互联开关对应的工况需求数据,采用工况需求数据进行正弦脉宽调制,生成柔性互联开关对应的目标直流母线电压。然后获取目标直流母线电压对应的变电站二次侧运行数据和线路运行数据。通过采用变电站二次侧运行数据和线路运行数据,分别确定柔性互联开关中各馈线对应的线路末端电压。最后基于线路末端电压和目标直流母线电压,确定柔性互联开关对应的主回路参数。通过对柔性互联开关的应用场景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正常工况下装置的灵活潮流调节要求,从而实现对柔性互联开关的主回路参数进行合理设计,使柔性互联开关能够满足各运行工况下潮流调节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91799.X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Inventor: 范心明 , 蒋维 , 宋安琪 , 张建文 , 董镝 , 李新 , 罗容波 , 唐琪 , 王俊波 , 李国伟 , 曾庆辉 , 张殷 , 钟官添 , 刘石生 , 郭为斌 , 李响 , 石俏 , 曾烨 , 周剑桥 , 施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开关电容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本发明包括采用柔性互联开关信息对应的馈线数目、馈线额定电流、串联回路的母线电容值和最大调制度,确定第一母线最大电压纹波值;采用母线电容电压额定值、馈线电流、预设倍数频分量和母线电容值,确定第二母线最大电压纹波值;采用第一母线最大电压纹波值和第二母线最大电压纹波值,确定母线总电压纹波;基于母线总电压纹波,确定串联回路所需最小母线电容值,并按照最小母线电容值调整串联回路的母线电容值。解决了现有的柔性互联装置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确保所设计的柔性互联开关工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7490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09309.8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配网柔性互联实时控制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和系统,包括对负荷数据采用滑动窗口算法构建输入数据集;将输入数据通过全连接层进行范围缩放;将不规则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两层LSTM模型进行预测建模;利用卷积加强LSTM输出的短时特征并消除噪音;将LSTM‑CNN模型的预测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进行加权以突出最重要的特征,然后放入线性连接层进行结果预测。本发明通过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LSTM‑CNN混合预测框架,可以只使用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在减少数据量的同时保持预测精度,可在现有微电网架构上直接采集负荷数据用于短期符合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787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9579.4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级均衡能力的全直流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储能电池、电池串功率管理模块和能量状态均衡模块,其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与交流电网连接;储能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串;每个电池串包括串联的电池簇;电池串功率管理模块提供的交流输入端串联接入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直流输入端与储能电池的电池串相连;能量状态均衡模块位于储能电池的每个电池串内,实现电池串内电池簇的能量状态均衡。本发明在电池串层面,通过设计电池串功率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并联电池串的独立管控,解决并联环流问题;在电池簇层面,通过能量状态均衡模块,实现每串电池内部的簇间能量状态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4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76688.2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9/06 , G06F113/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上站主回路接线设计方法及装置,基于所述海上风电二极管整流送出系统的边界条件,确定系统的不控整流阀类型;基于系统的不控整流阀类型,获取各不控整流阀类型对应的海上站主回路组成元件;根据系统的不控整流阀类型和各不控整流阀类型对应的海上站主回路组成元件,确定海上站主回路各部分的接线方式。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海上换流平台因受平台尺寸和重量影响,导致在远距离交流海缆输电过程中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只需要根据最小无功容量进行设计,不仅能最大化降低设计建造成本,而且也能降低海上换流站的尺寸和重量,同时能够对复杂的运行工况和海上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海上风电二极管整流送出系统的适用性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44666.6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变压器型模块化多端柔性互联控制器串联限流方法及系统,涉及短路限流、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包括:在输电线路故障发生瞬间,闭锁电力电子器件,停止电流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启动TBS旁路电力电子器件,使故障电流通过旁路通道;向线路中投入限流电感,通过限流电感减少流经线路的短路电流。本发明通过无变压器设计、限流电感、TBS旁路、功率流调节模块(PFCM)、SPWM调制方式及电压相角控制等,分别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短路电流扩散、故障恢复慢以及控制精度低等问题。这些有益效果在系统的故障响应、恢复速度、稳定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均显著优于现有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47977.1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联型直流卸荷装置及其与换流站配合的控制方法,直流卸荷装置与换流站串联连接在直流电网中;所述直流卸荷装置采用集中式卸荷电阻的拓扑,或集中式卸荷电阻与直流断路器相结合的拓扑,或分布式卸荷电阻与直流断路器相结合的拓扑,每种拓扑结构均包含若干并联的桥臂,且至少有一个桥臂运用半控型器件。本发明的装置串联在直流电网中,无需承担系统全电压,降低成本;能够消耗盈余功率,有效避免直流系统过电压。在卸荷装置中使用半控型器件,与现有直流卸荷装置相比,减少了开关器件数量、无需子模块电容,具有建造成本低、波动电压小、兼有直流断路器功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8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58593.5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6 , H02J3/46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耦合式T型柔性互联装置及控制方法,自耦变压器的副绕组两个端口与电力电子变换器相连,为其内部能量平衡提供通道;电力电子变换器与线路串联,其潮流调节模块包括多个共享同一直流母线的单相变换器,交流输出端口与馈线串联,调节该交流输出端口电压幅值相位,实现馈线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差模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共享同一公共直流母线的单相变换器;差模控制模块与潮流调节模块共享同一公共直流母线,实现能量在单项变换器间流动;差模控制模块的两个交流端口与自耦变压器的副绕组相连实现串联的单项变换器内部能量的稳定。本发明集成电力电子拓扑和传统变压器的优势,实现多条互联馈线的潮流主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199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8594.X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6 , H02J3/46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混合式串并型柔性互联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自耦变压器和多端口换流器;自耦变压器用于为多端口换流器提供内部平衡所需能量,包括并联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主绕组与潮流平衡馈线相连,辅助绕组与多端口换流器相连;多端口换流器用于实现潮流解耦控制,包括平衡模块和潮流控制模块,平衡模块一侧与潮流控制模块共享同一公共母线,另一侧交流端口与辅助绕组相连,潮流控制模块的交流输出端口与潮流控制馈线串联。本发明形成串联调节部分功率型拓扑,由变压器和多端口换流器组成,变压器为换流器提供内部平衡所需能量,潮流控制模块实现互联端口的潮流解耦控制,具有操作简单,互联端口易拓展、成本低、功率密度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375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55885.3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配电系统的新能源区域自适应联合接纳方法,包括单条馈线越限时的调压策略和两条馈线均越限时的调压策略;单条馈线越限时的调压策略:当第一馈线的分布式能源出力较大而导致PCC节点初值电压越过上限时,将馈线多余的功率送往传递至第二馈线;两条馈线均越限时的调压策略:当第一馈线的分布式能源出力过大而导致大量能量流入第二馈线,或第二馈线自身分布式能源出力过大,VSC2将从原本的“Udc‑Q”控制策略,切换到UP2电压控制策略,与此同时,ESS装置以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的方式介入工作,将直流母线中其余的功率传递至ESS中。本发明解决单条馈线末端电压越限问题,并最大化配电网馈线对DG的消纳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