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274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13754.3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包括:股骨头假体,所述股骨头假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的下方呈弧线形;半月板假体,所述半月板假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定位槽,所述股骨头假体通过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中滑动或滚动;胫骨平台,包括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卡扣。本发明所述的膝关节假体由股骨头假体、半月板假体、胫骨平台三部件构成,所述的股骨头假体、半月板假体、胫骨平台三部件紧密配合、稳定性良好,所述的膝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4464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410971.9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尺度孔隙结构磷酸钙支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使用磷酸钙墨水,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得到多尺度孔隙结构的磷酸钙支架。所制备得到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磷酸钙支架同时具有孔径为0.1mm‑2mm大孔、孔径为0.1μm‑90μm微孔和孔径为0.1nm‑900nm微纳孔的多尺度孔隙结构,总孔隙率为30‑70%。本发明同时具备个性化定制、增材制造自由快速成形和磷酸钙支架理想孔隙结构等多重优势,通过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可短时间内为不同患者的骨缺损提供最优的修复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1650367.4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8/04007 , H01M8/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换热重整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换热重整器技术领域。该换热重整器包括含有多个折流段的物流通道的宏观结构,每个折流段均包括用于流通高温流体的第一通道及用于流通待重整介质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设有作为微观结构的多孔结构或类莲藕结构;微观结构的表面有功能涂层。上述宏观和微观结构通过增材制造方式实现,结合功能涂层最终实现换热重整器的宏观、微观结构功能一体化。该换热重整器可大幅减少燃料电池系统的空间体积,尤其适合家庭、交通运输及对便携式移动电源有特殊需求的其他场合,为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94797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1411960.6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形水冷注塑模具钢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随形水冷注塑模具的激光加工及后续处理领域。具体而言,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实现增材制造加工得到的模具样品依次进行固溶处理、低温预时效处理以及离子渗氮处理,低温预时效的时效温度为150℃~350℃,时效时间为60~180min,离子渗氮处理时的温度为450~600℃,渗氮时间为3~10h,其利用低温预时效和离子氮化的协同热处理效应,在保持模具样品心部的强韧性的同时,提高样品表层离子渗氮速率,从而规避激光加工模具钢件渗层和基体的热处理缺陷,实现高品质随形水冷注塑模具钢件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50367.4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8/04007 , H01M8/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换热重整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换热重整器技术领域。该换热重整器包括含有多个折流段的物流通道的宏观结构,每个折流段均包括用于流通高温流体的第一通道及用于流通待重整介质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设有作为微观结构的多孔结构或类莲藕结构;微观结构的表面有功能涂层。上述宏观和微观结构通过增材制造方式实现,结合功能涂层最终实现换热重整器的宏观、微观结构功能一体化。该换热重整器可大幅减少燃料电池系统的空间体积,尤其适合家庭、交通运输及对便携式移动电源有特殊需求的其他场合,为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4293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44200.5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喷喷丝板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喷丝板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熔喷喷丝板具有双面异质一体化结构,其中一面为进料口所在端面,另一面为出料口所在端面;进料口所在部分的成分为4Cr13、316L、SUS304中的至少一种;出料口所在部分的成分为进料口所在部分的成分和陶瓷粉末的混合物;所述陶瓷粉末包含Al2O3、ZrO2、TiB2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对熔喷喷丝板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成分进行选择,可以减小出料口表面与液滴间的表面张力,还可以降低出料口端面的热导率,从而能够促进液滴在进料口端面的顺畅流动及在出料口端面的凝固及顺利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054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015798.7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8/2404 , H01M8/2425 , H01M8/2432 , H01M8/2457 , H01M8/2465 , C25B9/00 , B33Y10/00 , B33Y80/0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反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首先设置电池单元的单元模型,而后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并根据单元模型制作多个支撑单元,在各支撑单元上涂设第一电极层、电解质层以及第二电极层,获得电池单元,而后继续围绕第二电极层涂设第一密封胶层,继而将多个电池单元依次叠放形成堆叠体,对堆叠体进行一次性烧结。本发明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作呈平板式的支撑单元,一体成型支撑单元,工序简单,极大地提高了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制作效率,支撑单元的制作效率是传统工艺的4-200倍;此外,本发明将多个电池单元堆叠后才进行一次烧结,且能够一次烧结即可完成制作电化学反应装置,工序简单,无需重复对单个电池单元进行烧结。
-
公开(公告)号:CN11224254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1112244.0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8/1286 , C25B1/04 , C25B9/63 , B33Y80/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金属支撑型自密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及电堆。通过增材制造技术一步或多步成型金属支撑框体。再通过热喷涂、流延成型、丝网印刷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金属支撑框体上按需制备阳极、电解质和阴极,利用电解质的致密结构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的自密封。本申请方案可免除钻孔、焊接、封装、粉末冶金、高温烧结等传统工艺,实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提高制备效率。同时,该方案还可明显提高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质量能量密度、加工精度和可靠性、降低制备成本,利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商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1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81899.1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H01M8/1226 , H01M8/1231 , C25B9/65 , B33Y10/00 , B33Y8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解池多孔金属支撑体及其增材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电解池领域。多孔金属支撑体包括:平板状的基层和多个一体成型于基层的贯穿直孔。贯穿直孔等效孔径不大于200微米,孔深小于或等于基层厚度的1.5倍,且以使基层孔隙率为5%至80%的数量存在。多孔金属支撑体采用增材制造一体成型。成型过程包括:获取多孔金属支撑体的三维模型、模型处理及制备路径规划、准备增材制造材料、设定制备参数及制备多孔支撑体。所述多孔金属支撑体采用贯穿直孔设计,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实现多孔金属支撑体内机构的精细调控,相较于传统工艺,本发明的实施有利于高效电极开发和高性能电池/电解池的研究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09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503549.4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IPC: B22F3/11 , B22F5/00 , H01M8/0232 , H01M8/0256 , B28B7/16 , B28B7/34 , B28B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结构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多孔功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功能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向模型内注入用于形成多孔功能结构的物料,而后烧结形成多孔功能结构,所述模型包含烧结时能被消除的预制模芯,且所述预制模芯上设置有能够形成所述多孔功能结构的微细结构单元。其可以有效实现多孔均匀可控分布或者与其他功能结构一体化制备,进而拓宽了多孔材料的应用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