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叶色调控基因OsALB3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07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69602.2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叶色调控基因OsALB3及其应用。所述基因OsALB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MutMap+技术,从一个水稻黄化致死突变体克隆到OsALB3基因,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了所述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的突变导致水稻叶绿体发育受损,在苗期可以作为一种标记性状辅助水稻分子育种。OsALB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叶绿体中,通过叶绿体信号识别颗粒通路参与叶绿体蛋白的转运。本发明可应用于水稻叶色性状分子遗传育种中,对进一步理解水稻叶绿体发育机制及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水稻智能不育系繁种产量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2993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69239.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提高水稻智能不育系繁种产量的新方法,1)将EPSPS基因的显性突变基因与水稻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恢复基因、花粉失活基因和使水稻对另一类除草剂敏感的基因构建在载体的同一T-DNA区成为连锁基因,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相应的不育系中成为智能不育系;2)让该智能不育系自交,利用该群体繁殖智能不育系的过程中,喷撒除草剂草甘膦就可以将不育株去除,获得一致的可育株群体,从而使得智能不育系的繁种产量较不施用除草剂草甘膦时要提高一倍,也较通过色选的方法进行不育与可育籽粒的筛选准确、可靠,而且使用方便。

    一种优良食味品质转基因水稻及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6746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10087162.9

    申请日:2013-03-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降低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改善淀粉粘性、从而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的方法,此方法通过干扰水稻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IIb基因表达得以实现。构建了SSSIIb基因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了干扰SSSIIb基因的转基因水稻。通过PCR实验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选育得到纯合系转基因水稻,该类转基因水稻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亲本日本晴有明显的降低。通过快速粘度测试仪分析表明,转基因稻米淀粉粘度降低,且糊化温度降低,稻米的食味特征明显改善。

    一种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8975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07942.4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的培育方法,通过构建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S7部分片段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目的片断导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分化,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并通过对经接虫传毒试验的转基因植株中病毒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病毒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该方法利用RNAi技术,可培育出对黑条矮缩病表现抗性的水稻转基因株系,从根本上解决水稻黑条矮缩病缺少抗源的问题,显著增强水稻对该病的抗性,提高经济效益。

    一种直接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87423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39043.1

    申请日:2005-04-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方法,包括:a.制备在T-DNA区仅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双元载体,所构建的农杆菌双元载体的T-DNA区没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而只克隆有用于改良水稻的目的基因;b.借助于根瘤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与再生系统,再生大量R0代水稻植株;c.借助于对目的基因特异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从R0代再生植株中筛选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实现在转化当代即可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既省事又省时的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方法,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水稻叶色调控基因OsPRDA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100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73694.9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分子遗传育种领域内一种水稻叶色调控基因OsPRDA1及其应用,所述基因OsPRDA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1所示,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本发明通过Mutmap+技术,从一个水稻白化致死突变体克隆到目的基因OsPRDA1,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互补实验验证了所述基因的功能。OsPRDA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叶绿体中,通过调控叶绿体基因的表达参与水稻叶绿体发育。本发明可应用于水稻叶色性状分子遗传育种中,对进一步理解水稻叶绿体发育机制及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鉴定CC染色体组野生稻的PCR引物及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122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725242.X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CC染色体组野生稻的鉴定引物和CC染色体组野生稻的鉴定方法。本发明所述鉴定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所述鉴定方法是:采集待鉴定水稻根尖和叶片,提取叶片总DNA;以根尖鉴定染色体数;以鉴定染色体数目为24条的待鉴定水稻的样品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的引物组合对待测样品进行PCR扩增;PCR反应结束后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在317bp处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的样品即为CC染色体组野生稻的阳性判定结果。本发明的方法结果稳定、操作简单、高效而且成本低。

    一种特异识别栽培稻第9号染色体整条短臂的寡核苷酸文库及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9849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0442531.X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异识别栽培稻第9号染色体整条短臂的寡核苷酸文库及识别的方法。所述寡核苷酸文库,由SEQ ID NO.1‑2258所示的共2258条寡核苷酸组成。本发明还开了特异识别栽培稻第9号染色体整条短臂的方法,是先用所述的特异寡核苷酸文库制备获得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共2258个,再利用这些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根据荧光信号识别栽培稻第9号染色体整条短臂。利用本发明的整条染色体臂的涂染探针,可以识别水稻第9号染色体整条短臂,可以用其分析和研究染色体的重组、畸变和同源基因,也可以研究不同物种来源的染色体之间的进化关系。

    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47095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96356.1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属于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适用于三系法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所说的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是:将籼稻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导入粳稻品种,转育红莲型粳稻不育系,并利用红莲型粳稻不育系测交筛选或杂交选育红莲型粳稻恢复系,再利用红莲型粳稻不育系与红莲型粳稻恢复系选配红莲型杂交粳稻。本发明通过选育红莲型粳稻不育系及其相应的恢复系,培育红莲型杂交粳稻,解决了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实现红莲型粳三系配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