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性基因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048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240765.3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性基因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基因组序列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分子标记的引物包括Primer X、Primer Y和Primer R,利用引物进行分子标记的方法检测水稻基因组第1号染色体的第27607862‑27607863位碱基,本发明利用KASP分子技术对与水稻育性基因紧密连锁的InDel位点进行基因快速分型鉴定,可用于高通量分子育种;KASP分子标记的育性选择效率较高,可在育种早期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育种成本,加快水稻不育系育种进程。

    水稻粒型基因GLW7的KASP标记开发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881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37826.1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粒型基因GLW7的KASP标记开发及其应用,属于基因组序列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它包括检测待测水稻的基因型,根据待测水稻的基因型鉴定或辅助鉴定水稻粒型;基因型为水稻基因组中KASP_GLW7位点的基因型;KASP_GLW7位点是水稻基因组中的一个SNP位点,其核苷酸种类为C或G,为序列表中SEQ ID No.4的第101位核苷酸。本发明利用KASP技术对与水稻粒型基因GLW7紧密连锁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快速分型鉴定,可以高、中、低通量的应用在商业化分子育种中;同时分子标记KASP_GLW7的粒长表型选择效率较高,可在水稻的不同种质资源中快速、精准的检测水稻粒型基因GLW7;可在育种早期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育种成本,加快育种进程。

    一种高效选育红莲型粳稻恢复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73507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145219.0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2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选育红莲型粳稻恢复系的方法。主要是以携带恢复基因Rf6的材料与待改良BT型粳稻恢复系(带有Rf1)杂交,进而利用该恢复系为轮回亲本与之回交,在每个回交世代利用连锁分子标记对Rf6进行检测,选择携带Rf6的单株进行继续回交,直到获得聚合了Rf6且性状已回复至待改良BT型粳稻恢复系的改良后代材料。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有效地进行Rf6与Rf1的聚合育种,达到高效选育红莲型粳稻恢复系的育种要求。

    利用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培育高效水稻智能不育系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06268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56559.5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利用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培育高效水稻智能不育系的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水稻CYP81A6基因RNA干扰结构,并与水稻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恢复基因和花粉失活基因构建成连锁基因,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相应的不育系中成为智能不育系;2)让该智能不育系自交,在其后代群体中有两类个体,一类是与转基因获得的杂合体同样的可育株,即智能不育系,一类是不带有转基因成分的不育株,且成1:1的比例,在利用该群体配制杂交种的过程中,喷撒磺酰脲类除草剂将非不育株去除,筛选出不育株。

    水稻粒型基因GLW7的KASP标记开发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063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83049.7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粒型基因GLW7的KASP标记开发及其应用,属于基因组序列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它包括检测待测水稻的基因型,根据待测水稻的基因型鉴定或辅助鉴定水稻粒型;基因型为水稻基因组中KASP_GLW7位点的基因型;KASP_GLW7位点是水稻基因组中的一个SNP位点,其核苷酸种类为C或G,为序列表中SEQ ID No.4的第101位核苷酸。本发明利用KASP技术对与水稻粒型基因GLW7紧密连锁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快速分型鉴定,可以高、中、低通量的应用在商业化分子育种中;同时分子标记KASP_GLW7的粒长表型选择效率较高,可在水稻的不同种质资源中快速、精准的检测水稻粒型基因GLW7;可在育种早期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育种成本,加快育种进程。

    水稻品种IR36抗黑条矮缩病位点qRBSDV-1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6525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15330.0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品种IR36抗黑条矮缩病位点qRBSDV-1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品种IR36与感黑条矮缩病品种L5494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定位群体,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进行黑条矮缩病抗病性鉴定,获得1个来自于抗黑条矮缩病品种IR36的抗性基因位点,命名为qRBSDV-1,位于标记AP-39.6与RM104之间,随后本发明利用日本晴背景仅在qRBSDV-1所在染色体区段含有93-11导入片段的代换系(编号N9)及双亲进行分子检测及黑条矮缩病发病率鉴定,对qRBSDV-1进行验证。本发明可以通过检测标记AP-39.6与RM104分子标记处的带型来预测该植株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提高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育种效率。

    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7095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96356.1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属于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适用于三系法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所说的红莲型杂交粳稻选育方法是:将籼稻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导入粳稻品种,转育红莲型粳稻不育系,并利用红莲型粳稻不育系测交筛选或杂交选育红莲型粳稻恢复系,再利用红莲型粳稻不育系与红莲型粳稻恢复系选配红莲型杂交粳稻。本发明通过选育红莲型粳稻不育系及其相应的恢复系,培育红莲型杂交粳稻,解决了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实现红莲型粳三系配套。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 qRBSDV-4紧密连锁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8437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910373858.5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qRBSDV‑4紧密连锁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T1012与武育粳3号杂交获得F1,在自交后代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对代换系群体进行抗性鉴定,获得一个黑条矮缩病抗性位点,命名为qRBSDV‑4,并发展了与qRBSDV‑4紧密连锁的标记STS‑4‑3.1。本发明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标记STS‑4‑3.1处的带型来预测鉴定材料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提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育种效率。以有效开展动物基因功能研究;3)可以介导进行人类基因治疗等。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 qRBSDV-4紧密连锁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84374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73858.5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 qRBSDV-4紧密连锁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T1012与武育粳3号杂交获得F1,在自交后代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对代换系群体进行抗性鉴定,获得一个黑条矮缩病抗性位点,命名为qRBSDV-4,并发展了与qRBSDV-4紧密连锁的标记STS-4-3.1。本发明可以通过检测分子标记STS-4-3.1处的带型来预测鉴定材料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提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育种效率。以有效开展动物基因功能研究;3)可以介导进行人类基因治疗等。

    提高水稻智能不育系繁种产量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2993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69239.5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提高水稻智能不育系繁种产量的新方法,1)将EPSPS基因的显性突变基因与水稻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恢复基因、花粉失活基因和使水稻对另一类除草剂敏感的基因构建在载体的同一T-DNA区成为连锁基因,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相应的不育系中成为智能不育系;2)让该智能不育系自交,利用该群体繁殖智能不育系的过程中,喷撒除草剂草甘膦就可以将不育株去除,获得一致的可育株群体,从而使得智能不育系的繁种产量较不施用除草剂草甘膦时要提高一倍,也较通过色选的方法进行不育与可育籽粒的筛选准确、可靠,而且使用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