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8885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01594.0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13/08 , A61K31/335 , A61P25/28 , A61P25/14 , A61P25/16 , A61P25/00 , C12P17/08 , C12R1/6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3/08 , C12P1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杂萜类化合物炭皮酸A及其用途。所述炭皮酸A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炭皮酸A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35363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284549.7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24 , A61P25/28 , A61K36/88 , C07H13/06 , A23L33/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3/105 , A61K31/7024 , A61K36/88 , C07H13/06 , A23V2002/00 , A23V2200/322 , A23V225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还涉及一种从栀子中提取的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主要包含下述成分: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β‑D‑吡喃葡萄糖基‑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双‑β‑D‑吡喃葡萄糖苷、13Z‑藏红花酸双‑β‑D‑龙胆二糖苷、neocrocin B、藏红花酸单‑β‑D‑龙胆二糖苷、13Z‑藏红花酸‑8‑O‑β‑D‑龙胆二糖苷、13Z‑藏红花酸‑8'‑O‑β‑D‑龙胆二糖苷、藏红花酸单‑β‑D‑吡喃葡萄糖苷。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所述藏红花色素类活性部位可有效改善东莨菪碱和β淀粉样蛋白所致小鼠学习记忆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0484454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11322.8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07/77 , A61K31/343 , A61P25/28 , A61P25/16 , A61P2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7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药物领域,具体涉及裂环多节孢绿胶霉素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所述裂环多节孢绿胶霉素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式(I)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77423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12090.8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J71/0005 , A61K31/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多节孢绿胶霉素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所述多节孢绿胶霉素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式(I)化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88792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076242.X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暨南大学
IPC: C07H17/07 , C07H1/08 , A61K31/7048 , A61P29/00 , A61P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黄酮类化合物的有两个,其中:第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是:甲基鼠李素-3-O-β-葡萄吡喃糖基-4′-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命名为nervilifordin I;第二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是:甲基鼠李素-4′-O-β-葡萄吡喃糖基-3-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命名为nervilifordin F。制备方法是以干燥的青天葵全草为原料,通过1)浸膏的制备、2)环己烷层浸膏、乙酸乙酯层浸膏正丁醇层浸膏和水层浸膏的制备和3)甲基鼠李素-3-O-β-葡萄吡喃糖基-4′-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和甲基鼠李素-4′-O-β-葡萄吡喃糖基-3-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的制备步骤完成。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抗菌和/或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095833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32005.4
申请日:2014-07-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085 , A61P25/28 , C12P7/22 , C12R1/6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公开了具有一种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活性的联苯醚类化合物在制备β-淀粉样蛋白聚集抑制剂中的用途。所述β-淀粉样蛋白聚集抑制剂应用于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793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810198869.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炎利胆制剂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供试品指纹图谱的建立以及二者的比对。本发明建立的复方消炎利胆制剂标准指纹图谱,在225nm显示15个主要色谱峰,并确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的化学结构。从8个化学结构中进一步确认了穿心莲内酯、迷迭香酸和苦木碱己这3个组分为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作为方法的补充,可选择上述3个组分或它们的组合作为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本方法重复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方法简便,且科学、有据,可有效的控制复方消炎利胆制剂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612173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810029042.2
申请日:2008-06-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185 , A61K9/20 , A61K9/14 , A61K9/48 , A61K9/02 , A61K9/10 , A61K9/08 , A61K9/12 , A61K9/06 , A61K9/107 , G01N30/02 , A61P29/00 , A61P7/04 , A61P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肿节风提取物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确认标准指纹图谱,所述标准指纹图谱中包括十二个色谱峰,其中十个色谱峰的化学结构已经被确认;提取物及相关制剂的供试品指纹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不小于0.65;此外,还利用工作曲线法建立了多种抗炎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中药肿节风提取物及其相关制剂的产品质量,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精密度优异,且操作方法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1444563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19355.4
申请日:2008-11-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738 , A61P1/16 , A23L1/29 , A23L1/30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樱根提取物作为制备肝炎治疗、肝损伤保护或肝功能改善的药物或食品的用途。所述食品是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药物可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或复方制剂。本发明是基于以下实验基础提出的:金樱根用于治疗或改善由粉刺杆菌-脂多糖等细菌性或生物化学物质感染引起免疫机能紊乱、机体过氧化及炎症因子增加等因素,进而导致的肝炎或肝损伤;也可以用于治疗由应激负荷引起免疫机能紊乱、机体过氧化及炎症因子增加等因素,进而导致的肝损伤保护或肝功能低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793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98869.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消炎利胆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标准指纹图谱的建立,供试品指纹图谱的建立以及二者的比对。本发明建立的复方消炎利胆制剂标准指纹图谱,在225nm显示15个主要色谱峰,并确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的化学结构。从8个化学结构中进一步确认了穿心莲内酯、迷迭香酸和苦木碱己这3个组分为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作为方法的补充,可选择上述3个组分或它们的组合作为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本方法重复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方法简便,且科学、有据,可有效的控制复方消炎利胆制剂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