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颗粒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4325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1061345.9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颗粒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细菌释放物光学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单颗粒纳米探针,由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金纳米棒(AuNRs)和黑洞淬灭剂BHQ‑3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单颗粒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单颗粒纳米探针可用于实时检测或远距离检测单个细菌酶释放的生物振荡,克服了标记式、接触式探针对样品的损害与干扰。

    一种用于神经调控的细胞隧道纳米管振荡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450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7561.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神经调控的细胞隧道纳米管振荡器及其应用,属于神经调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细胞隧道纳米管振荡器通过激光对光势阱的不断扫描,使得二氧化硅微球带动细胞隧道纳米管不断震荡,从而使得神经细胞的骨架蛋白通过不断解聚和聚合重构,进而诱导神经细胞极化和神经突起生长。本发明所述神经调控的方式具有灵活可控、精准快速的特点,在调控神经元活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相关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

    反向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的光学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068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067111.5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向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的光学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涉及蛋白酶光学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正负电荷连接吸收峰匹配的金纳米棒和黑洞淬灭剂BHQ‑3,金纳米棒的共振能量向BHQ‑3分子转移,实现能量的抑制,构成rPRET光学探针。将该探针加入偶氮还原酶中,偶氮还原酶便会切断BHQ‑3分子中的偶氮双键,实现能量的恢复。利用暗场显微镜和光栅光谱仪可实时观察到其能量的抑制与恢复进而实现对偶氮还原酶的实时监测。由于偶氮还原酶能轻易的切断偶氮双键,因此本发明的探针具有超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极限能达到纳摩尔量级。本发明检测过程中无需对偶氮还原酶进行荧光标记,不存在光漂白和背景信号的干扰。

    硅纳米颗粒图案化和动态操控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72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74355.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纳米颗粒图案化和动态操控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图案,预设图案包括静态图案、动态图案、单个图形的图案或若干个图形的图案;根据预设图案确定激光的扫描路径程序,扫描路径程序的扫描路径的形状与预设图案相同;获取用于捕获硅纳米颗粒的光势阱,并获取焦平面的参数;控制光势阱按扫描路径程序中的扫描路径进行循环运动;控制激光的功率,以确保光势阱在运动过程中稳定捕获硅纳米颗粒,控制激光的扫描频率,以使硅纳米颗粒按照预设速度运动,从而获得由硅纳米颗粒所组成的图案。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纳米颗粒的图案化和实时可控的动态化,可同时操控多个颗粒,可广泛应用于光学操控技术领域。

    一种对单细胞进行微手术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927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253879.7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单细胞进行微手术的系统和方法,属于纳米光子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锥形光纤放置在距离待处理细胞小于等于10μm的位置,对光纤通入激光,至待处理细胞的细胞膜出现孔洞;所述待处理细胞中内吞有金纳米棒;所述激光的波长和所述金纳米棒吸收峰的波长相匹配。本发明通过激光激发待处理细胞中摄入的金纳米棒产生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引起温度升高,使待处理细胞发生膜穿孔,实现细胞群中单个细胞的高精度膜穿孔,这里的高精度指能够对一个细胞实现微米级打孔,该精度达到亚细胞尺度,既不影响周围细胞也不影响同一细胞不被照射部位。

    一种金刚石纳米晶的细胞内组装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3989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782440.7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刚石纳米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刚石纳米晶的细胞内组装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刚石纳米晶与细胞培养液混合,得到金刚石纳米晶溶液;(2)将所述金刚石纳米晶溶液与细胞一起孵育,孵育完成后,去除细胞外多余的金刚石纳米晶,得到含有金刚石纳米晶的细胞;(3)向所述含有金刚石纳米晶的细胞施加光势阱,组装得到金刚石纳米晶微球;所述光势阱的光功率为30‑200mW,所述光势阱的作用时间为60‑200s,所述金刚石纳米晶微球的直径为0.3‑2μm。采用该方法所组装得到的金刚石纳米晶微球的稳定性强,且具备优良的荧光强度,可被用于测量细胞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叶绿体在作为微透镜、显微成像、荧光增强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12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356311.8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叶绿体在作为微透镜、显微成像、荧光增强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叶绿体的聚光特性,将叶绿体用作微透镜使用,叶绿体制备方式简单,制备时长短,可批量获取;且叶绿体可从多种植物细胞中提取,可提取的范围广;叶绿体直径分布范围广,可满足不同实验需求。通过将叶绿体用作微透镜使用,可实现对各种微观结构的体外、体内显微成像;通过结合光镊技术,可实现对叶绿体的变焦,满足不同的成像要求,提高了叶绿体微透镜在光学成像和探测中的灵活性。而且,叶绿体为天然生物结构,以叶绿体作为微透镜显著提高了显微成像的生物兼容性。除了显微成像外,本发明还利用叶绿体实现了荧光信号的增强,为细胞内动态过程检测等提供了可能性。

    一种电读出光学传感器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24486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811138819.9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文龙 陈沁 李宝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读出光学传感器,包括背金属电极层、半导体层、金属或类金属层;所述半导体层为主体部分,分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凹槽结构,形成光栅;所述背金属电极层覆盖于半导体层第二表面;所述金属或类金属层覆盖于半导体层第一表面,组成光电管,用于宽波长范围高线性度光电流信号的产生;本发明构建窄带光吸收的光学传感结构与宽波长范围光电转换结构的直接集成,通过光电流的输出方式来实现便携式高精度的光学传感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