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0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1646.2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LED光源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涉及光合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器罐体,所述反应器罐体罐口下部罐壁设有压缩空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通气管接口,压缩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管通入罐体底部,且反应器罐体顶部预留有测试口、加液口以及排气口,测试口可用来检测pH、溶解氧指标,还包括:搅拌组件;悬吊式灯管支架;LED灯。本发明通过在罐体内部设计悬吊式内置六面型LED灯具,达到360o的方位照光,在悬吊六面型LED灯具悬吊式灯管支架间隔之间采用搅拌叶轮进行搅拌,减少气升搅拌过程CO2的溢出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混合、减少泡沫、避免细胞气浮和贴壁、避免挡光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93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421754.9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P7/6409 , C12P7/6463 , C12N1/12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黄丝藻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由藻种室获得藻种后,转接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500mL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4~5天,光照为30~40μmol photons m‑2s‑1,然后,将该藻种继续转接至装有上述液体培养基的1000mL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5~7天;步骤2、将步骤1中的藻株接入光柱状玻璃生物反应器中,光强70~100μmol photons m‑2s‑1,通入含有1%CO2的压缩空气,鼓气培养5~7天;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藻种通过新鲜的液体培养基洗涤后,按照0.5g/L的初始接种密度转接至800mL柱状光生物反应器中。本发明通过绿光培养24小时后转入红光培养来提高小黄丝藻的生物质浓度及油脂和棕榈油酸含量,从而提高其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0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55353.7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生产角鲨烯的产烃布朗葡萄藻SC‑1的培养方法,通过本发明所获得的布朗葡萄藻SC‑1其产烃量及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可以达到细胞干重的22.13%和1.8%;其次,相比于工程菌及酵母,布朗葡萄藻藻株SC‑1无需生物工程手段改良,培养简单高效,原料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93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21754.9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P7/6409 , C12P7/6463 , C12N1/12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黄丝藻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由藻种室获得藻种后,转接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500mL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4~5天,光照为30~40μmol photons m‑2s‑1,然后,将该藻种继续转接至装有上述液体培养基的1000mL的培养瓶中静置培养5~7天;步骤2、将步骤1中的藻株接入光柱状玻璃生物反应器中,光强70~100μmol photons m‑2s‑1,通入含有1%CO2的压缩空气,鼓气培养5~7天;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藻种通过新鲜的液体培养基洗涤后,按照0.5g/L的初始接种密度转接至800mL柱状光生物反应器中。本发明通过绿光培养24小时后转入红光培养来提高小黄丝藻的生物质浓度及油脂和棕榈油酸含量,从而提高其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11216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70871.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黄丝藻综合炼制生物产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丝状微藻-黄丝藻的同一种生物质原料联合生产棕榈油酸、金藻昆布糖、生物柴油和纳米纤维素。微藻生物质资源的全方位利用使得微藻产业中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纳米材料更好的耦合,有效地增加经济效应。本发明首次建立一条高效的、合理的黄丝藻生物质资源的生物炼制技术路线,即先用稀酸处理微藻生物质,提取胞内多糖,且使得细胞壁结构疏松,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油脂抽提,而最后的剩余藻渣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该技术路线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23284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03978.3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P7/6409 , C12P7/6463 , C12N1/12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黄丝藻生长、油脂和棕榈油酸产量的方法,具体涉及微藻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培养过程如下:步骤1、将藻种转接于装有mBBM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光照摇床振荡培养;步骤2、将步骤1中的藻种接入气升式柱状玻璃光生物反应器;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藻种转接至气升式柱状光生物反应器,先在MgSO4·7H2O浓度增至为0.375g/L的mBBM培养基中培养9天后,再更换至无硫的mBBM培养基中高光条件下培养。本发明通过两步法的培养方式可显著提高黄丝藻油脂和棕榈油酸产率,为利用黄丝藻高效生产油脂和棕榈油酸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61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910073504.9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JNU35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该藻株名为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JNU35,于2018年9月7日保藏于位于中国北京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38。同时提供了一种所述雨生红球藻JNU35的培养方法,可快速积累生物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雨生红球藻JNU35的虾青素诱导方法,通过对两步法策略的创新优化,有效平衡了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的同步快速积累,极大地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可显著降低虾青素生成的成本,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5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970857.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真眼点藻纲微藻生产棕榈油酸的方法,涉及微藻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总脂的提取、棕榈油酸的浓缩等步骤。本发明利用类波氏真眼点藻(E.cf.polyphem)生产棕榈油酸具有绿色、安全的优势,而原料来源不受地理限制、无季节限制、全年持续采收,可以满足巨大的原料缺口。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浓缩微藻棕榈油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成本低且棕榈油酸纯度高,可适合大规模生产,为促进微藻来源的棕榈油酸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11216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970871.4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黄丝藻综合炼制生物产品、生物柴油和生物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丝状微藻‑黄丝藻的同一种生物质原料联合生产棕榈油酸、金藻昆布糖、生物柴油和纳米纤维素。微藻生物质资源的全方位利用使得微藻产业中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纳米材料更好的耦合,有效地增加经济效应。本发明首次建立一条高效的、合理的黄丝藻生物质资源的生物炼制技术路线,即先用稀酸处理微藻生物质,提取胞内多糖,且使得细胞壁结构疏松,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油脂抽提,而最后的剩余藻渣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该技术路线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微藻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补偿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216337672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483307.X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光源微藻培养装置,包括罐体、罐盖、透明连通管及内部的LED灯条和顶端的风扇,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片,透明连通管内部设有可调控的LED灯条可以满足藻类生长对光的需求,透明连通管顶部设有风扇能够进行散热来维持温度。本实用新型培养体积内部结构简单、无冷却水盘管等设备,通过将固定第二安装耳和第一安装耳的螺钉螺母取下,将罐盖向上打开,使第二安装耳远离第一安装耳,将罐体的顶部打开,即可全角度清洗,从而便于培养结束后对罐体内部的清洗和消毒,进而降低了其它生物污染的风险,保障了微藻培养的成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