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41610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80000831.7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 , H01M2/34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70 , H01M10/0431 , H01M10/0486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露出部设置于电极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在电池的纵向剖面上相邻的露出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大露出部的强度的增强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861668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980100998.X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2/266 , H01M10/0431 , H01M10/0436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其中,第1电极的一端部在电极组的一端面从第2电极的端部及隔膜的端部突出,突出的第1电极的端部具有第1电极芯材的露出部,第1电极芯材的露出部与第1集电板的一个面的连接部焊接在一起,在第1集电板的另一个面上,在除去连接部的背面部以外的区域上形成有绝缘层,由此能够将从电极组的一端面突出的电极芯材的露出部确实地与集电板的所希望的连接部进行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237069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80696.8
申请日:2008-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2/166 , H01M2/1686 , H01M4/02 , H01M4/13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和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夹着隔膜配置而成的电极组、和保持在电极组中的非水电解质。使80重量%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一次粒子,同时用多孔质膜构成隔膜,或者在选自正极和隔膜本体之间、负极和隔膜本体之间、以及隔膜本体的内部之中的至少1处上设置用于捕捉从正极活性物质溶出的金属离子的多孔质膜。由此,可得到电池容量的下降非常小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优异、可长期稳定地输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005128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710002079.1
申请日:2007-01-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1094 , H01M2/12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排气阀工作时能够可靠地使电池功能消失,可以提高过充电时等的安全性的电池应用设备。该电池应用设备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在电池盒(3)内收容了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电池(2),上述电池(2)具有因电池盒(3)内的压力上升而开放的排气阀(7),并且被配置成,使得在安装于电池应用设备上的状态下上述排气阀(7)位于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227845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080003388.0
申请日:2010-07-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10/0431 , H01M10/0587 , Y02T10/7011
Abstract: 提供高输出、寿命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将在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5)和负极板(6)介由多孔质绝缘体(7)卷绕而构成的电极组与非水电解质一同封入电池盒中,从而形成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按照使各卷绕层的正极板(5)、负极板(6)和多孔质绝缘体(7)的因卷绕产生的面压变得均等的方式来构成上述电极组。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49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80108003.4
申请日:2009-03-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 H01M2/26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2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电极结构体,该电极结构体由电极组、由铝箔形成的正极集电板、以及与负极电连接的负极集电板构成,所述电极组由包含在正极集电体上附着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带状的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带状的层叠体或其卷绕体构成。正极在沿着层叠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端缘部具有突出于负极的正极集电体露出部。在正极集电体露出部以及正极集电板的至少一者上涂布含有氟化物的无腐蚀性焊剂后,通过将所述正极集电板与正极集电体露出部焊接,使得正极集电板与正极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911348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80101481.2
申请日:2009-03-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53/42 , C01P2002/52 , C01P2002/54 , C01P2004/50 , C01P2004/61 , C01P2004/62 , C01P2006/40 , H01M4/02 , H01M4/1391 , H01M4/364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环特性和保存特性优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配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和非水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由多个一次粒子凝聚而成的二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8μm以下。所述二次粒子包含铝原子,所述二次粒子的表面侧的铝原子的含有比例比所述二次粒子的中心部侧的铝原子的含有比例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185184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680019170.8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B60L11/1879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使用一种正极,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含锂复合氧化物,正极合剂层的峰值微孔直径为0.7μm以下,正极合剂层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微孔容积为0.05cm3/g~0.3cm3/g;或者使用一种负极,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含有碳素材料,负极合剂层的峰值微孔直径为0.7μm以下,负极合剂层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微孔容积为0.2cm3/g~0.4cm3/g。
-
公开(公告)号:CN10058593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10080696.8
申请日:2008-03-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2/166 , H01M2/1686 , H01M4/02 , H01M4/13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和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夹着隔膜配置而成的电极组、和保持在电极组中的非水电解质。使80重量%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一次粒子,同时用多孔质膜构成隔膜,或者在选自正极和隔膜本体之间、负极和隔膜本体之间、以及隔膜本体的内部之中的至少1处上设置用于捕捉从正极活性物质溶出的金属离子的多孔质膜。由此,可得到电池容量的下降非常小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性能优异、可长期稳定地输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578722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880001412.X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525 , H01M10/345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由通过多孔质绝缘层分隔的正极板(1)和负极板(2)卷绕而成的电极组(4),极板端部(1a)以从多孔质绝缘层突出的状态与集电板(5)抵接,并且集电板(5)以覆盖电极组(4)的所有极板端部(1a)的方式配置在电极组(4)上。与集电板(5)抵接的极板端部(1a)的一部分在集电板(5)面内的离散的接合部位(6)被焊接在集电板(5)上,以从极板(1)流向集电板(5)的电流均匀分布的方式将接合部位(6)离散地配置在集电板(5)的面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