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装置以及水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32699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010539415.8

    申请日:2010-09-30

    Abstract: 提供在低外界气体温度时进行供暖运行时的高供暖负荷运转中,可以实现高效运转的冷冻循环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冷冻循环装置的水暖装置。冷冻循环装置(1)设有设置了冷凝器(22)以及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回路(2),经过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旁通流路(3)。另外,在旁通流路(3)中调整从过冷却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的干度。即使在调整所述干度的运转时,通过适当地构成过冷却热交换器(23),仍能使旁通流路(3)中由旁通膨胀装置(31)减压的制冷剂与通过制冷剂回路(2)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量相对于冷凝器(22)中流入冷凝器(22)的制冷剂与被加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的比率在规定的范围内。结果,能够确保过冷却热交换器(23)的过冷却效果。

    冷热水供水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05020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58018.7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热水供水装置(10)具备:将压缩机(21)、第一热交换器(22)、减压单元(23)和第二热交换器(24)环状连接使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回路(2);将循环单元(54)、第一热交换器(22)、流路切换单元(60)、第三热交换器(53)环状连接使流体流过的流体回路(5);蓄热回路(62);温度传感器(70);和控制装置(4),在有从制冷运转模式向蓄热运转模式的变更请求,且由温度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继续制冷运转模式,在流体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蓄热运转模式,能够抑制低温的流体引起的蓄热罐(55)的温度(蓄热热量)降低,降低能量损失。

    热泵式热水供暖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09185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023799.7

    申请日:2012-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H4/04 F24H9/02 F24H9/06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将热泵回路和储热水箱回路收纳在一个框体内,能够使储热水箱内的热水循环来吸收进行地面供暖和供给热水时的循环路径内的水的膨胀的热泵式热水供暖装置。本发明的热泵式热水供暖装置包括热泵回路和储热水箱回路,将热泵回路和储热水箱回路收纳于一个框体(50),将储热水箱(7)与密闭式的膨胀箱(37)连接。

    液体循环式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3422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08289.0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11/0214 F24D3/18 F24D19/1039 Y02B3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循环式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液体循环式供暖系统具备用于生成加热液体的热泵和供暖用散热器。热泵具有依次连接压缩机、散热器、减压机构、蒸发器的热泵回路。在热泵回路中填充有由沸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混合而成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当供给到散热器的液体的温度相对高时,使在热泵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中的高沸点制冷剂的组成比率变高。

    冷热水供水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05020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458018.7

    申请日:2012-11-14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热水供水装置(10)具备:将压缩机(21)、第一热交换器(22)、减压单元(23)和第二热交换器(24)环状连接使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回路(2);将循环单元(54)、第一热交换器(22)、流路切换单元(60)、第三热交换器(53)环状连接使流体流过的流体回路(5);蓄热回路(62);温度传感器(70);和控制装置(4),在有从制冷运转模式向蓄热运转模式的变更请求,且由温度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继续制冷运转模式,在流体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蓄热运转模式,能够抑制低温的流体引起的蓄热罐(55)的温度(蓄热热量)降低,降低能量损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