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电动压缩机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8976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0239156.8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备压缩部、电动马达及逆变装置。逆变装置具备逆变电路及噪声降低部。噪声降低部具备共模扼流圈及平滑电容器。共模扼流圈具备芯、罩、第1绕组及第2绕组。罩具有供第1绕组卷绕的第1区域、供第2绕组卷绕的第2区域及两个连接区域。罩在内周面具有在罩的周向上延伸的第1缝隙,以使得第1区域在第1绕组的卷绕方向上不连续。罩在内周面具有在罩的周向上延伸的第2缝隙,以使得第2区域在第2绕组的卷绕方向上不连续。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1933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11011562.6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备壳体、压缩部、电动马达和逆变器装置。逆变器装置具备降低直流电力所包含的常模噪声的低通滤波电路和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具备常模线圈,所述常模线圈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柱状的芯和卷绕于芯的绕线,并形成开磁路。芯在该芯延伸的方向上具有两个端面。逆变器装置具备阻尼部。阻尼部设置在与芯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向、且因在常模线圈产生的磁力线而产生涡电流的位置。

    车载逆变器装置以及车载流体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0730232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169697.9

    申请日:2017-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逆变器装置,具备:噪声降低电路,具有将直流电力所包含的共模噪声以及常模噪声降低的共模扼流线圈;以及逆变器电路,供被噪声降低电路降低了噪声的直流电力输入。噪声降低电路具备:输入侧电容器和输入侧电阻,设置于共模扼流线圈的输入侧,并相互串联连接;输出侧电容器和输出侧电阻,设置于共模扼流线圈的输出侧,并相互串联连接;第一滤波电路,包含共模扼流线圈、输入侧电容器以及所述输入侧电阻;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包含共模扼流线圈、输出侧电容器以及输出侧电阻。第一以及第二滤波电路将由逆变器电路产生的流出噪声降低。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5559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20221.7

    申请日:2017-03-30

    Abstract: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备壳体、压缩部、电动马达以及逆变器装置。逆变器装置具备:将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变换的逆变器电路;和噪声减低部,该噪声减低部设置于逆变器电路的输入侧,并使被输入于逆变器电路之前的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模噪声及正常模式噪声减低。噪声减低部具备:共模扼流圈,该共模扼流圈具有具有第1芯部及第2芯部的芯、卷绕于第1芯部的第1绕组、以及卷绕于第2芯部的第2绕组;和平滑电容器,该平滑电容器与共模扼流圈协作而形成低通滤波电路。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2145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780020167.6

    申请日:2017-03-30

    Abstract: 车载用电动压缩机具备壳体、压缩部、电动马达、以及逆变器装置。逆变器装置具备:将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变换的逆变器电路;和噪声减低部,该噪声减低部设置于逆变器电路的输入侧,并使被输入于逆变器电路之前的直流电力所含的共模噪声及正常模式噪声减低。噪声减低部具备:共模扼流圈,该共模扼流圈具有具有第1芯部及第2芯部的芯、卷绕于第1芯部的第1绕组、以及卷绕于第2芯部的第2绕组;和平滑电容器,该平滑电容器与共模扼流圈协同工作而形成低通滤波电路。

    电动压缩机
    18.
    发明公开
    电动压缩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659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276285.5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得到更优异的衰减效果的电动压缩机。降噪部具有共模扼流线圈以及由非磁性体构成的第一衰减部。共模扼流线圈具有环状的芯、卷绕于芯的第一绕组以及卷绕于芯并且与第一绕组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二绕组。第一衰减部将第一绕组以及第二绕组围起。第一衰减部构成为使感应电流流动以产生抵抗从芯泄漏的漏磁通的变化的磁通。降噪部还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第二衰减部。第二衰减部配置于相对于第一衰减部而与共模扼流线圈相反的一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