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7769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795800.1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增强的高灵敏度多带太赫兹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超材料夹层吸收器,所述由顶层金属结构(SRR)、中间介电层、底层金属层以及基底组成,结构的几何参数为:l1=60um,l2=80um,l3=100um,s1=20um,s2=25um,w1=6um,w2=4um,w3=2um,P=120um;金属部分均使用铝,电导率为3.56*10^7S/m,厚度均为h=200nm,介电层使用聚乙烯,介电常数为2.1+j0.01,厚度为t=10um。本发明基于太赫兹传感器的超材料吸收体可以作为RI传感器,通过太赫兹传感器的电场分布和表面电流分布,分析了太赫兹传感器谐振峰的产生和变化,同样,还分析了覆盖样品厚度对太赫兹传感器的谐振频移和反射系数的影响,根据上述变化和样品量的变化,选择样品的最终厚度为6μm,通过多方面数据的检测,使得装置可以得出最符合要求的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8593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38592.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广西岩土钻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底盘支撑平台和设置于底盘支撑平台上的履带总成、摆动液压缸,其中,履带总成设置于底盘支撑平台的底部,履带总成能够带动底盘支撑平台行走;摆动液压缸与底盘支撑平台相连,摆动液压缸的伸缩段能够与地面相抵,且摆动液压缸能够带动底盘支撑平台转动。本发明的履带式行走装置,适用于高原复杂山区等交通环境恶劣的条件,履带总成带动底盘支撑平台运动,提高装置的行走通过能力,摆动液压缸能够带动底盘支撑平台和履带总成转动完成装置转向,从而在交通环境恶劣条件下完成转向;本发明能够完成设备的输送,解决了交通不便和人工搬运困难的问题,节省设备运输时间,提高施工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3011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30291.2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nventor: 贺晓莹 , 熊中刚 , 刘忠 , 李慧娴 , 陈溪华 , 罗子强 , 刘德清 , 肖昌永 , 肖慧娇 , 何晓冰 , 申岚 , 李先顺 , 邓江涛 , 赵明 , 韦露莹 , 朱湘春 , 李源周 , 邹丽霞 , 罗素莲 , 宾彬 , 王寒迎 , 陈春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智能轮椅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车体结构、手动控制装置、电动控制装置、履带式爬坡装置、自适应结构可变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手动控制装置安装于车体结构的一侧,所述电动控制装置位于车体结构的背面,所述履带式爬坡装置通过电机连接于车体结构的底部。本发明通过采用手动控制装置与电动控制装置,实现智能轮椅的前进,采用四铰链式传动,相比于传统的手动推车轮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同时,车体上的蓄电池可在电动模式电量不足时进行续电,保证智能轮椅的出行无忧,有效提高了使用者出行的效率,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自行出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873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47691.6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广西探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忠 , 蔡锦云 , 刘思博 , 赵宏旺 , 黄琼 , 顾晓华 , 熊中刚 , 刘勇 , 庞楠 , 王为庆 , 徐嘉宏 , 李红晓 , 吴丹丹 , 王曙光 , 王崇宇 , 周顺杰 , 李孟燚 , 李慧娴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绞磨机控制柜装置,涉及绞磨机领域。控制柜装置包括:绞磨机支架上设置有减速箱;减速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多个螺柱包括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伺服电机通过第一螺柱固定在减速箱的侧壁上;控制柜包括柜体;柜体为无后壁箱体结构;柜体的一侧开设有过线孔;柜体的前壁侧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螺柱上;电动绞磨机的驱动器组件固定设置在柜体内的底部;电动绞磨机的传输组件固定设置在柜体内的侧壁上;电动绞磨机的控制组件固定设置在柜体的表面;驱动器组件、传输组件和控制组件与伺服电机之间的连接线通过过线孔进行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机动绞磨机污染严重、操作复杂、安全性与智能化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10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230164.3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G01N21/3586 , G01N21/59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灵敏度太赫兹传感器,采用双面抛光的石英作为基底材料层,厚度范围为500‑1000μm,确保结构稳固。其上设有粘合层,厚度10nm‑50nm,以增强层间粘附力。核心部分为金属QBIC超表面层,由周期性阵列的上环链与下环链谐振器构成,通过不等宽间隙设计优化传感性能。顶部覆盖有二氧化硅、氮化硅或聚合物制成的保护层,厚度10nm‑100nm,有效抵御环境侵蚀。该传感器结构紧凑,灵敏度高,适用于多种太赫兹波段检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91288.5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5 , G06F18/2431 , G06F18/2321 , G06F16/28 , G06F16/22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深水采油树运行等级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迁移学习统计目标深水采油树失效模式数据;对所述失效模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失效模式更新数据;根据所述失效模式更新数据,得到事故的适配风险等级;根据各类所述风险等级和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得到欠数据下的可靠性指标,根据可靠性指标评价采油树运行等级。本发明能够及时评估深水采油树退化状态,降低发生重大事故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563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51263.X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nventor: 熊中刚 , 孙高乐 , 刘德清 , 杨升 , 钟绍晖 , 李思宇 , 陈虹 , 陈俊任 , 王凯民 , 周刊 , 曾津乾 , 李月娇 , 何维森 , 刘忠 , 李慧娴 , 徐嘉宏 , 高阳 , 贺晓莹 , 高小淋 , 罗素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玉米大豆复合收割装置,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包括机架、玉米收割机构、大豆收割机构、玉米聚合传输机构、大豆聚合传输机构和动力机构,玉米收割机构位于大豆收割机构上方的前侧,玉米收割机构包括多个玉米分禾器、多个玉米收割组件和多个玉米割刀,玉米聚合传输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多个玉米收割组件的后方,动力机构用于向玉米收割组件、玉米割刀和玉米聚合传输机构提供动力;大豆收割机构包括大豆割齿、多个大豆分禾器和多个大豆收割组件,大豆聚合传输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多个大豆收割组件的后方,动力机构用于向大豆收割组件和大豆聚合传输机构提供动力。该装置能够快速、高效的同时收割玉米和大豆,增加了适应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21389.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G01N21/3586 , G01N21/01 , H01Q2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ano共振场增强的方形谐振环微结构光电导探测器,所述该耦合微结构天线可以通过耦合简谐振子模型描述,其中工型天线结构支持低Q的共振模式1,方型SRR结构支持高Q的共振模式2,并分别由一个低Q共振模式和高Q共振模式、或一个低Q共振模式和2个高Q共振模式构成两模式和三模式耦合微结构光电导天线。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获得了低频段(0.1‑0.8THz)峰值频率可设计的单、双带高灵敏光电导探测器,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工型天线,在0.172THz和0.193THz频率处,所设计的两模式和三模式耦合微结构光电导天线实现的单带探测灵敏度最大分别提高了17.9倍和33.1倍;三模式耦合微结构光电导天线实现了在0.355THz,0.756THz处的双带探测,探测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2.5倍和13.3倍。
-
公开(公告)号:CN1195864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10060852.8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广西探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柔性夹持大豆收获装置,涉及大豆收割技术领域。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柔性夹持大豆收获装置包括机架,其中,所述机架上架设有传动组件、底层皮带组件、切刀和顶层皮带组件,利用底层皮带组件和顶层皮带组件将大豆茎秆采用双重夹持的方式夹持住,使大豆茎秆保持稳定,并利用切刀将大豆茎秆底部切断,如此实现大豆收割动作,切断后的大豆茎秆由底层皮带组件和顶层皮带组件输送至后方,本发明的该种设计,可以实现大豆的自动收货,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对大豆茎秆采用双重夹持的固定方式,可降低收割过程中大豆茎秆倾斜、歪倒致使大豆茎秆不稳定,导致其上豆荚炸裂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7391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91286.6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G06Q10/0635 , G06Q10/20 , G06F18/23213 , G06N20/00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欠数据下深水采油树维护智能化决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深水采油树大量工程数据;基于所述工程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各类别风险失效的等级进行解析,得到失效等级;根据所述失效等级和风险特征,确定致险因子权重;事故或维护发生后,根据所述致险因子权重自动调整风险适配等级;在满足周期内期望损失最小原则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风险适配等级制定维护决策规则。本发明能够克服目前针对深水油气设备没有明确维护决策方案的问题,可以简便、高效评估深水采油树运维状态,并进行操作指导,避免严重的安全事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