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5938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675273.9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常熟市安得电力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IPC: E21B7/02 , E21B15/00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式工程钻机底盘,涉及钻机技术领域,包括控制系统、工作台底盘总成以及至少四个机械腿总成,其中两个机械腿总成对称设置于工作台底盘总成的前部两侧,另外两个机械腿总成对称设置于工作台底盘总成的后部两侧,各机械腿总成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该移动式工程钻机底盘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机械腿总成运动进而控制工作台底盘总成移动,机械腿总成运动灵活方便,对施工地点和路径规划要求小,且能够平稳快速的在崎岖山路上行走。
-
公开(公告)号:CN1138593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38592.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广西岩土钻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底盘支撑平台和设置于底盘支撑平台上的履带总成、摆动液压缸,其中,履带总成设置于底盘支撑平台的底部,履带总成能够带动底盘支撑平台行走;摆动液压缸与底盘支撑平台相连,摆动液压缸的伸缩段能够与地面相抵,且摆动液压缸能够带动底盘支撑平台转动。本发明的履带式行走装置,适用于高原复杂山区等交通环境恶劣的条件,履带总成带动底盘支撑平台运动,提高装置的行走通过能力,摆动液压缸能够带动底盘支撑平台和履带总成转动完成装置转向,从而在交通环境恶劣条件下完成转向;本发明能够完成设备的输送,解决了交通不便和人工搬运困难的问题,节省设备运输时间,提高施工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3011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30291.2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nventor: 贺晓莹 , 熊中刚 , 刘忠 , 李慧娴 , 陈溪华 , 罗子强 , 刘德清 , 肖昌永 , 肖慧娇 , 何晓冰 , 申岚 , 李先顺 , 邓江涛 , 赵明 , 韦露莹 , 朱湘春 , 李源周 , 邹丽霞 , 罗素莲 , 宾彬 , 王寒迎 , 陈春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智能轮椅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车体结构、手动控制装置、电动控制装置、履带式爬坡装置、自适应结构可变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手动控制装置安装于车体结构的一侧,所述电动控制装置位于车体结构的背面,所述履带式爬坡装置通过电机连接于车体结构的底部。本发明通过采用手动控制装置与电动控制装置,实现智能轮椅的前进,采用四铰链式传动,相比于传统的手动推车轮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同时,车体上的蓄电池可在电动模式电量不足时进行续电,保证智能轮椅的出行无忧,有效提高了使用者出行的效率,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自行出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37457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33584.6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压冲击机械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压驱动系统、应力检测系统、检测液压冲击系统和控制系统,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油箱以及与油箱相连的定量泵,钎杆上设置有应力检测系统,液压驱动系统与凿岩机工作系统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通,往复机构和回转机构分别与定量泵连通,液压驱动系统与凿岩机工作系统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回转机构与定量泵之间分别设置有检测液压冲击系统。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调节整个系统的工作流量和工作压力,通过检测液压冲击系统采集的数据,计算得到最佳工作压力和工作流量,由应力检测系统检测钎杆的应变数据获得不同钎杆的工作载荷和岩石的凿入特性,从而计算出活塞和钎杆的疲劳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59771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97622.X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臂液压同步补偿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液压泵和依次电连接的信号采集卡、模数转换器、控制器和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分别连接有多个高速开关阀,每个所述高速开关阀分别各自连接有一个锥阀,每个锥阀分别各自连接有一个电磁换向阀,每个电磁换向阀分别各自连接有一个液压缸;每个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均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位移传感器均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卡电连接;所述液压泵分别与多个所述电磁换向阀连接。以本发明提供的机械臂液压同步补偿控制装置为基础所使用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多个液压缸运动进行控制以实现不同液压缸运动的同步。
-
公开(公告)号:CN110247289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78802.0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H01S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赫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调频的太赫兹调制器,针对调制深度不佳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外壁一侧通过螺丝连接有太赫兹波发生器,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中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隔离板,且隔离板与太赫兹波发生器胶结连接,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一侧粘接有隔离层。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太赫兹波发生器,太赫兹波发射器、第一半导体激光器、第二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调制器,太赫兹波发生器产生太赫兹波,通过太赫兹波发射器进行发射,通过调节旋钮调节光纤调制器对第一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进行调制,可快速的对太赫兹波进行调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47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78799.2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赫兹波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灵敏度高的太赫兹近场探测器,针对现在的太赫兹近场探测器调节不方便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底部内壁开设有第一滑动槽,且第一滑动槽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另一端延伸到固定壳体的外部,所述丝杆圆周外壁滑动连接有下滑动块,且丝杆圆周外壁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固定壳体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手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能够带动丝杆上的下滑动块移动,从而能够改变下滑动块顶部带孔金属板上的光电导天线和硅透镜之间的距离,来对太赫兹波的不同位置进行呈像,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人们进行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239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44044.9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快速修复方法,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技术领域,该案在清洁上,自研专用清洁剂无损伤且高效,配合可换刷头工具能达预设洁净度,为修复奠基,先进检测设备精确测定损伤,检测精度0.1毫米,深度5毫米,提供精准修复依据,修复材料配方科学,各成分比例合理,能保证修复后部件性能接近原部件,严谨的修复工艺,如真空辅助压力注入和热压罐固化等确保材料充分固化和最佳性能,表面处理和检测保证质量达标,设备各装置协同且有智能系统,能调控参数和自动调整工艺,其结构符合航空特殊要求,便于携带操作,满足多种场景需求,对保障飞行器运行和飞行安全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0813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77770.3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C08L63/00 , C08K9/00 , C08K7/06 , C08K3/34 , C08J5/04 , C08J5/10 , B29C70/44 , B29C71/02 , B29L3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设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该发明采用特定功率和时间的等离子体处理碳纤维,能去除表面杂质、提高活性,增强与树脂基体结合效果,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降低次品率和成本,将处理后的碳纤维与特定树脂基体按比例混合并添加纳米级碳化硅颗粒,增强了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至少提高30%,弯曲强度至少提高25%,能更好承受航天器的力学载荷,热压罐成型工艺及后续退火处理,使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在500℃时至少提高20%,确保航天设备在高温等复杂工况可靠运行,总之,该优化方法有效提升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对航天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6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81216.2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PC: G01N21/552 , G01N21/3586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太赫兹传感器,属于太赫兹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综合考虑介质层、底面金属板、谐振器单元的合理布局和参数优化,以实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传感性能,本发明的由环形谐振器和蝶形谐振器周期性阵列组成,形成新型集成传感器,蝶形谐振器设置在四个金属椭圆的中间,能够增强电磁波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升传感器性能,在反射光谱中引入等离子体共振,并在横向拉伸时产生红移,实现了高灵敏度和优异的鲁棒性,并且通过优化电磁场分布,增强了传感器对特定频率或折射率的响应能力,还能够更精确地检测到微小的折射率变化,从而提高其灵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