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646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99467.6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炭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尿素20‑26%、磷酸一氨15‑20%、氯化钾15‑20%、生物炭10‑20%和有机肥15‑2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生物炭的制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过收集、纤维化等预处理后,进入炭化炉热解,出料经冷却后常温输出,即为成品生物炭;步骤2:有机肥的制备:以猪粪、牛粪等畜禽粪便和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前处理‑发酵‑二次发酵‑包装等环节;步骤3:水稻炭基复合肥配置和生产。本发明炭基肥釆用生物炭、化学肥料和少部分有机肥为原料,制成后具有良好孔隙比,吸附缓释性能优,可以缓慢提供养分、改善土壤性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8935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0432064.1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肥与生物质碳提高竹林植硅体碳储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毛竹林主产区,选择栽培历史和立地条件一致的有代表性样地,建立20m×20m的方形小区,顺坡横向设置,周围设保护带;步骤B、在建立的小区中随机区组排列,每年3~4月,当温度保持在10~20℃,将毛竹林土壤用水浇透,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以上,在各小区均施用氮、磷、钾肥、硅肥;步骤C、施肥后松土覆盖,覆盖总厚度10cm,从而改善竹林植硅体碳储量。本发明通过添加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表层(0‑10cm)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提高土壤中植硅体储量和植硅体碳储量,有效改善竹林植硅体碳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4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437098.X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C02F3/32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缓解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稻田种植区挖浅塘池和蚯蚓池,在浅塘池与稻田之间、浅塘池与蚯蚓池之间、蚯蚓池与后续排水沟之间设置拦水闸,在浅塘池内种植芦苇,在蚯蚓池内挖水流沟并引入蚯蚓种,稻田排水,挖土填土。本发明利用芦苇湿地和蚯蚓去除水稻种植区的污水中的N、P等营养成分和其他漂浮颗粒,从而缓解水稻种植区的面源污染,去污效率高,去污效果好;同时,蚯蚓池内的蚯蚓可用来制作食品、药物或肥料等,芦苇可用来制作纸类或饲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08935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32064.1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肥与生物质碳提高竹林植硅体碳储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毛竹林主产区,选择栽培历史和立地条件一致的有代表性样地,建立20m×20m的方形小区,顺坡横向设置,周围设保护带;步骤B、在建立的小区中随机区组排列,每年3~4月,当温度保持在10~20℃,将毛竹林土壤用水浇透,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以上,在各小区均施用氮、磷、钾肥、硅肥;步骤C、施肥后松土覆盖,覆盖总厚度10cm,从而改善竹林植硅体碳储量。本发明通过添加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表层(0-10cm)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提高土壤中植硅体储量和植硅体碳储量,有效改善竹林植硅体碳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39647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09104.5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竹林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土壤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能力的技术,通过技术的实施,增强了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竹笋产量。根据对比研究,该技术的实施土壤PhytOC积累速率为75-85kg·C·ha-1·yr-1,远大于已知的全球土壤稳定碳平均积累速率24kg·C·ha-1·yr-1。另外实施该技术,竹笋产量显著提高,是对照的2.2-3.5倍。
-
公开(公告)号:CN101915827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1646.2
申请日:2010-07-20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森林土壤呼吸间接测定方法,经过如下五个步骤:一是样点的选择,二是土壤样品的采集,三是土壤水溶性碳即DOC的含量测定,四是线性关系的建立,土壤呼吸与DOC的线性关系函数式为:Y=0.003X+0.1266,五是森林土壤呼吸量的实测,根据拟测森林土壤中DOC的含量(单位mg·kg-1),代入步骤(四)所述的函数关系式,作该式中X的量,求出Y值,即为土壤呼吸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单位g·m-2·h-1。本发明通过测定土壤水溶性碳来计算森林土壤呼吸量,与静态箱法相比,减少野外工作量,降低了测定成本,且可进行批量分析,提高测定的工作效率,所得数值误差范围小,可靠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4829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99161.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B01J20/28 , B01J20/26 , B01J20/2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以及废弃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自漂浮功能的高效吸磷基质的制备方法,利用废弃甲壳制备壳聚糖‑钙聚合物,与凝胶合成材料经过至少两次交联反应合成水凝胶,再将合成的水凝胶包裹于海绵纤维的骨架上,制得具备自漂浮功能的基质,同时将具备自漂浮功能的基质与水生植物根系用捆扎绳固定在定植篮中,再用捆扎绳将各定植篮连接成片,制成无需框架支撑的自漂浮生态浮床,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18843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527218.7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尺度水体非点源污染分类分区识别方法,步骤1:包括基础数据获取和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步骤2:基流分割定量和基流负荷分割定量;步骤3:获得所求地区负荷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步骤4:构建非点源污染源解析模型;步骤5:通过步骤1获得数据,完成非点源污染源解析模型的参数率定;步骤6:源解析模型结果验证及评价:将步骤1中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分为两个部分;步骤7:非点源污染源分类识别;步骤8:非点源污染源分区识别。本发明对输出系数模型进一步优化,实现流域尺度非点源污染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的分类分区定量源解析,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源头监测、责任认定,并对其进行有效削减。
-
公开(公告)号:CN11120587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039525.1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C09K17/40 , B01J19/24 , B01J19/0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调控剂制备方法领域,具体的说是所述一种基于贝壳与农林固废的土壤氮磷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贝壳、山核桃壳、秸秆、竹屑、茶渣、采用农林固废改性设备改性的笋壳、煅烧、热解等处理,添加矿物质原料,搅拌均匀,粘合而成。本发明生产的土壤氮、磷调控剂采用600℃以下的反应温度,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氮、磷拦截、调控效果,减少面源污染,改善河流水质。同时,改良酸性土壤,补充了钙、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增强了土壤的通气保水性,杀菌消毒,防治病害,提高了作物产量,贝壳和秸秆、茶渣经过改性、热解、煅烧后,孔隙结构发达,pH值升高,使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可用于改善酸性土壤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4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437098.X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浙江农林大学
IPC: C02F3/32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缓解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稻田种植区挖浅塘池和蚯蚓池,在浅塘池与稻田之间、浅塘池与蚯蚓池之间、蚯蚓池与后续排水沟之间设置拦水闸,在浅塘池内种植芦苇,在蚯蚓池内挖水流沟并引入蚯蚓种,稻田排水,挖土填土。本发明利用芦苇湿地和蚯蚓去除水稻种植区的污水中的N、P等营养成分和其他漂浮颗粒,从而缓解水稻种植区的面源污染,去污效率高,去污效果好;同时,蚯蚓池内的蚯蚓可用来制作食品、药物或肥料等,芦苇可用来制作纸类或饲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