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0725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797655.6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抑制方法。提取出电机的d、q电流中的6次电流谐波特征量;将6次电流谐波特征量分别通过PI控制器处理;对PI控制器输出结果添加上前馈解耦项获得6次电压谐波特征量;对6次电压谐波特征量进行电压修正;将修正后的6次电压谐波特征量转换为6次电压扰动的形式,注入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本发明能够实现电流谐波的抑制,以消除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中的电流谐波。
-
公开(公告)号:CN115694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19627.4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IPC: H02P21/22 , H02P21/13 , H02P25/026 , H02P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增强自抗扰电流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离散模型和电流增强自抗扰控制器;将电流预设给定参考指令、电流环集总扰动观测值、实际电流观测值输入比例控制律中,输出参考电压;输入永磁同步电机离散模型中,输出实际电流;输入优化扩张状态观测器中,输出电流环集总扰动观测值和实际电流观测值进而输入至比例控制律中进行闭环反馈;将参考电压依次通过反帕克坐标变化和SVPWM处理后生成逆变器的六路开关信号控制逆变器,进而驱动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实现闭环反馈的增强自抗扰控制。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地同时抑制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中存在的周期性扰动和非周期性扰动,极大地提高了电流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2604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100310.5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利用滑模观测器提取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角和转速,根据转子位置角和转速采用无位置控制算法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在无位置控制算法基础上增加补偿算法来实现对转子位置角的精确提取进而进行补偿。本发明方法只用到q轴电流与转子位置误差之间的关系,能够补偿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在中、高速区域运行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的转子位置误差,实现一次性补偿各种非理想因素导致的转子位置误差,没有用到电机参数,鲁棒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90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648245.5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高速区运行的预测电流增量控制方法。将定子电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的关系表达式代入连续时域电流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离散电流预测模型和下一时刻的预测电流;将相邻两时刻的预测电流相减得到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高速运行区的预测电流增量;根据预设的参考电流增量与预测电流增量构建成本函数,求解得到最优电压增量,并叠加得到下控制周期的最优定子电压而施加控制。本发明的电流预测结果更加准确,降低了预测电流控制在电机高速运行区的电流波动,电流跟踪性能受电机参数变化和逆变器死区效应的影响很小,并且在电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感变化对电流波动的影响同样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39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68847.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
IPC: H02K41/03 , H02K11/215 , B65G35/00 , B65G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式环形柔性输送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直驱式环形柔性输送系统包括环形基座、初级励磁型直线电机、供电模块、功率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初级励磁型直线电机包括长定子和多个动子,长定子由多段齿槽结构的铁芯衔接而成并安装于环形基座,动子包含短初级、功率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短初级由非对称结构的永磁体阵列、电枢绕组和初级铁芯构成。供电模块由供电单元和受电单元构成,其中受电单元安装于各个动子。本发明采用具有高推力密度的初级励磁型直线电机,长定子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各动子间可完全独立运行并实现柔性输送。
-
公开(公告)号:CN1137347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67906.1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式多轨柔性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环形基座、初级励磁型直线电机、供电模块、功率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初级励磁型直线电机包括长定子和多个动子,长定子由多段齿槽结构的铁芯衔接而成并安装于环形基座,动子包含短初级、功率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短初级为双边型结构,由非对称结构的永磁体阵列、电枢绕组和初级铁芯构成。供电模块由供电单元和受电单元构成,受电单元安装于各个动子。环形基座由多个组成,动子可在不同环形基座上变轨运行。本发明采用具有高推力密度的初级励磁型直线电机,长定子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各动子间可完全独立运行,并在不同环形基座上变轨柔性输送。
-
公开(公告)号:CN1133005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91041.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 浙江大学
IPC: H02K1/27 , H02K1/12 , H02K1/16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磁极非均匀分段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包括转子、定子和电枢绕组,转子永磁体呈轴向对称分布并分为N段,处于轴向不对称位置的各段永磁体环的偏移角度和叠厚均不相同,利用基于齿槽转矩函数对各段永磁体环的偏移角度和叠厚进行设置;定子上设置有多个定子槽,且为半闭口槽与闭口槽按比例混合叠压的铁芯结构。本发明既可以得到比传统分段斜极更小的齿槽转矩,又因为采用轴向对称结构抵消了轴向不平衡磁拉力,减小了电机的噪声与振动,在相同永磁体用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电机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9430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1319627.4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IPC: H02P21/22 , H02P21/13 , H02P25/026 , H02P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增强自抗扰电流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离散模型和电流增强自抗扰控制器;将电流预设给定参考指令、电流环集总扰动观测值、实际电流观测值输入比例控制律中,输出参考电压;输入永磁同步电机离散模型中,输出实际电流;输入优化扩张状态观测器中,输出电流环集总扰动观测值和实际电流观测值进而输入至比例控制律中进行闭环反馈;将参考电压依次通过反帕克坐标变化和SVPWM处理后生成逆变器的六路开关信号控制逆变器,进而驱动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实现闭环反馈的增强自抗扰控制。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地同时抑制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中存在的周期性扰动和非周期性扰动,极大地提高了电流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159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595768.8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单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小型机械臂系统。机械臂系统包括三个具有锥齿轮传动部件的旋转臂和由三个同轴解耦可控的驱动轴构成的多轴单电机,旋转臂串联且分别连接不同驱动轴;三个驱动轴的共轴心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臂的锥齿轮传动转化为旋转臂绕空间正交轴的旋转运动。本发明采用单个具备三轴独立旋转能力的电机驱动小型三自由度机械臂,构成电驱‑机械一体化结构,在极紧凑的空间内实现机械臂末端三自由度运动,具有高空间利用率、易于小微型化和系统高度集成的优点;系统将三关节的驱动部分均集中于系统底部,使臂杆的惯量大大降低、系统重心下移,提高了机械臂运行的动态响应性和高速运动的高效和平稳。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52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86724.X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
IPC: H02P21/13 , H02P25/024 , H02P27/08 , H02P6/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扰动观测带宽的永磁同步电机显式模型预测直接速度控制方法,包括: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器;建立适用于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数据驱动观测器;将数据驱动观测器获得的扰动观测值前馈至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器中,获得最优d轴、q轴电压参考值,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优良的直接速度控制。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扰动观测带宽和优越的鲁棒性,可在参数失配时兼顾显式模型预测直接速度控制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实现高动态、无静差的优良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