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40317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548067.0
申请日:2010-11-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高碑店水环境科技研发中心
IPC: C02F9/14
Abstract: 一种从再生水补给的河道中取水回用的系统及方法,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复氧型岸滤池与纳滤膜相结合的方法,从再生水补给的河道中取水,净化后用于各类非直接饮用水回用。进入河道的再生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要求(TN<10mg/L)。在河道沿岸设置复氧型岸滤池,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河水中部分溶解性有机物、氨氮等物质;岸滤出水进入两级纳滤系统,去除水中残留的大部分有机物、硝酸盐氮及无机盐等物质。纳滤出水可以满足三类地下水水质标准要求,可用于城市景观、灌溉、绿化、城市杂用及工艺用水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973679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10530180.6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合于小城镇的分散式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工艺,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本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城市污水首先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后经潜污泵进入曝气生物流化床,去除有机物并通过其缺氧段进行脱氮处理,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出水经快速砂滤池去除悬浮物,然后进入缓冲池;水从缓冲池经人工土壤渗滤进一步净化后经收集管进入清水池。该污水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出水水质稳定,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
公开(公告)号:CN101913731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240075.9
申请日:2010-07-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高碑店水环境科技研发中心
Abstract: 一种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方法,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羟基氧化铁过滤与复氧型生物岸滤池相结合的方法,先将进入景观水体的再生水中的磷浓度降低至0.05mg/L以下,在景观水体一侧设置复氧型生物岸滤池,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去除再生水中的磷、氮等营养物、部分溶解性有机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以及部分天然有机物等,对景观水体水质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岸滤出水回流至景观水体再生水进水口处,使景观水形成水力循环。本发明通过源头控制与内部净化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保持了景观水的生态环境,从而可有效避免“有机污染突出、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暴发”为特征的环境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279249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112623.2
申请日:2008-05-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以小球硅胶为载体的亚铁氰化锆钾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高比表面的以小球硅胶为载体的亚铁氰化锆钾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成型的多孔小球硅胶在加热回流条件下和氧氯化锆的水溶液反应;将所得的负载无定型二氧化锆的小球硅胶烘干,浸泡于亚铁氰化钾的盐酸溶液中;搅拌下反应12~24h,得高比表面的以小球硅胶为载体的亚铁氰化锆钾杂化材料;该材料亚铁氰化物负载量可调,对核素离子吸附能力强,比表面高,粒子球形度好,不易破碎,避免了单独使用亚铁氰化锆钾粒子导致的床层水阻过大的问题;而且由于Zr-O-Si共价键的存在,纳米亚铁氰化锆钾粒子和小球硅胶结合紧密,不易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01172670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175798.3
申请日:2007-10-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2F1/00
Abstract: 一种利用城市再生水补充地下水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单纯地表回灌占地面积大,井灌对再生水预处理要求高的缺点,即在回灌井前设人工回灌场,人为配置土壤条件,再生水首先流经人工回灌场,部分经自然渗滤进入地下水层,部分经回灌场底部收集装置进入回灌井灌入地下水水层。与地下水混合后的再生水必须在地下停留至少20天,或者取水点距回灌点的水平距离至少为40米。本发明保持了井灌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基本保留了地表回灌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作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回灌系统对土地条件以及再生水预处理水平的依赖性,更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取出后的水可用于城市景观、灌溉、绿化、城市杂用、工艺用水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05153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98788.4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去除水中放射性核素离子的方法,涉及一种从含放射性的水中去除离子的方法。本发明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排列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阴阳离子交换膜和填充在阴阳离子交换膜之间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组成,所填充的树脂为苯乙烯-二乙烯苯型的核级树脂,具有交换容量大、转型率高、粒度均一、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小以及耐辐照的特征。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水中放射性的核素离子,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其迁移到浓水室中,同时部分水分子电解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树脂进行连续再生。本发明具有放射性废树脂产生量少、设备连续自动运行、操作和管理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优点。本发明特别适合在核电站的放射性水处理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776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149710.X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01J20/02 , B01J20/06 , B01J20/08 , B01J20/20 , B01J20/26 , B01J20/30 , G21F9/12 , B01D53/04 , B01J20/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除碘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的除碘吸附剂具有载体以及包覆在载体和载体内部孔隙表面上的卤化银,卤化银的量为1‑3个单层分散阈值。本申请的除碘吸附剂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i)使载体浸渍在银盐的水溶液中,干燥,形成银盐/载体复合物;ii)在低于常压的压强P1下,将银盐/载体复合物与卤化物水溶液混合;iii)在大于所述压强P1的压强P2下,进行反应,得到卤化银/载体复合物。本申请的除碘吸附剂具有优异的碘吸附性能,同时还具有改善的防银脱落性能。本申请的除碘吸附剂还可以具有聚多巴胺保护膜,来进一步改善吸附剂的结构完整性,减小卤化银的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5944658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610518400.0
申请日:2016-07-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态除铯无机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与应用。具体地,首先依据盐类在氧化物载体表面单层分散原理,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Mn+离子盐在硅胶表面的单层分散阈值,以该值为最优的Mn+离子盐负载量。在吸附剂制备中,先用一定浓度的Mn+离子盐充分浸渍硅胶颗粒,使Mn+离子负载在硅胶表面形成分散单层,并使Mn+离子与硅胶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力;之后用亚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浸泡中间体M/SiO2,使亚铁氰化钾与表面的Mn+离子反应,在硅胶表面生成一层结合力较强的M离子稳定的亚铁氰化物。经过静态Cs+吸附性能测定、固定床反应器冷实验测定以及固定床反应器137Cs放射性示踪试验的验证,以该法制备的硅胶负载型亚铁氰化物吸附剂对C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4969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90186.7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21F9/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放射性废液进行分离处理,得到第一净化液和浓缩液;将所述浓缩液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得到第二净化液;其中,将所述第一净化液与所述第二净化液排放处理;或者,将所述第二净化液返回所述分离处理工序,将所述第一净化液排放处理;或者,将部分所述第二净化液返回所述分离处理工序,将所述第一净化液与其余部分所述第二净化液排放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及装置,具有更高的放射性废液净化水平,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实现放射性废物的小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521713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065664.5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膜壳,包括压力容器、固定端盖和拆装端盖。反渗透的淡水出口设置在固定端盖上,固定端盖以卡箍的形式与压力容器相连接。拆装端盖以快装旋转螺母的形式与压力容器相连接,快装端盖上装有把手。反渗透的进水口和浓水出口设置在压力容器的两个侧边,在沿着压力容器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其中一个接口靠近固定端盖一侧,而另一个接口则靠近拆装端盖一侧;在垂直于压力容器中心轴线的剖面图上,上述两个接口对称分布在中心轴两侧。所述膜壳材料为316L不锈钢或者屏蔽材料,可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反渗透的进水口、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的外接口均采用快装接头的方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