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25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55521.2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罐、蒸发器、节流阀和氟泵,压缩循环模式开启时压缩机开启,氟泵关闭,氟泵制冷开启时氟泵开启压缩机关闭;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和控制阀,第一旁通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油分离器的内部,以能从油分离器中引入制冷剂液体,第一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储液罐的内部,以能将制冷剂液体导入储液罐中,控制阀设置于第一旁通管路上。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解决冷凝器前堵液的问题的同时还能确保储液罐内有足够的制冷剂液体以供氟泵安全运行,保证冷凝器的性能同时还能保证氟泵循环正常运行。

    送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0708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97661.9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其中,送风装置用于为机房空调送风,送风装置包括:底座,具有通孔;风机组件,可翻转地设置在底座上,风机组件具有工作位置和维护位置;遮挡结构,与底座和风机组件均连接,遮挡结构用于遮挡通孔以对通孔进行密封;其中,在风机组件处于工作位置时,风机组件位于通孔的第一部分内,遮挡结构遮挡通孔的第二部分,以对通孔的第二部分进行密封;在风机组件处于维护位置时,风机组件位于通孔的外侧,遮挡结构用于风机组件限位止挡,以对风机组件进行止转。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下出风式机房空调的风机组件和风机底板之间的密封方式会增大风机组件的安装空间和加工成本的问题。

    风机升降机构
    13.
    发明公开
    风机升降机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357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91335.5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升降机构,该风机升降机构提供一种风机升降机构,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底座组件与风机组件之间通过摇杆和钢绳连接,摇杆和钢绳形成驱动机构,驱动风机组件相对于底座组件上下移动,底座组件上设置有供风机组件通过的通孔。风机升降机构在底座组件上设置供风机组件通过的通孔,在需要风机组件下降时,可以通过旋转摇杆带动风机组件向下移动,经通孔下移至目标位置,在需要风机组件上升时,可以通过反向旋转摇杆带动风机组件向上移动,经通孔上移至目标位置,并且通过制动机构控制风机组件是否可以上下移动或停止移动,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避免人力在升降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一种升降结构、应用其的风机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6293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1299.3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降结构、应用其的风机及空调器,升降结构用于实现待升降装置的抬升和下沉,升降结构包括底座、固定组件、连杆组件和旋转组件,待升降装置位于底座上与固定组件连接,连杆组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旋转组件的一端穿过固定组件,另一端连接于连杆组件上;底座上有通孔,旋转组件旋转,通过连杆组件使固定组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待升降装置穿过通孔以实现抬升和下沉。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装置可以实现对待升降装置的抬升和下沉,对面积较小的安装空间来说,不需要进行多余的翻转便可实现安装,为安装提供了便利;对于较沉的待升降装置来时,避免了人工在升降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风机升降机构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1578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1582431.X

    申请日:2021-12-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机升降机构。该风机升降机构包括底座组件(1)与风机组件(2),底座组件(1)与风机组件(2)之间通过连杆、滑块和螺纹杆(5)连接,连杆、滑块和螺纹杆(5)形成曲柄滑块机构,驱动风机组件(2)相对于底座组件(1)上下移动,底座组件(1)上设置有供风机组件(2)通过的通孔。根据本申请的风机升降机构,能够利用机械驱动方式实现风机组件的升降控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0025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32205.0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氟泵、换热器、节流阀A和节流阀B,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以及节流阀A和/或节流阀B组成主循环系统;氟泵能与蒸发器连通;换热器一端能与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能通过节流阀A连通至蒸发器,同时换热器另一端还能通过节流阀B连通至冷凝器,冷凝器的另一端能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蒸发器的另一端也能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根据本发明能实现一套系统可应用于多种工作场景,解决氟泵热管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和常规制冷系统的融合设计问题。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4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48518.0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压缩循环、蒸发循环以及氟桶,压缩循环中的冷媒流体被输送至氟桶内,氟桶内的冷媒流体能够在氟泵的作用下回流至压缩机的吸气口,还包括第一回油管路及第二回油管路,在油分离器内,第一回油管路与压缩机分别输出的流体被分别独立地实现油液分离,第二回油管路上串联有通断控制阀,通断控制阀被配置为间歇式的导通或者截断,当通断控制阀导通时,氟桶内的油液混合流体能够经由第一回油管路进入油分离器内,且油分离器内分离出的润滑油同时经由第二回油管路被输送至压缩机的吸气口。根据本发明,实现了氟桶内润滑油向压缩机内的高效转移,进而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回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4812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71420.X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系统的回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该装置包括:集油罐设置在罐体中,吸油组件设置在集油罐的内部、且连通回油组件,浮塞组件设置在集油罐的底部且部分能够伸出;集油罐会浮于油液混合体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中、且集油罐的底部会浸没在润滑油层中或液体制冷剂层中;随着润滑油层厚度的变化,浮塞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下浮动而使润滑油层中的润滑油被收集到集油罐中;吸油组件浮在集油罐中的润滑油上吸取润滑油后,通过回油组件输送回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中。该方案,通过利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作储液罐的不同零部件,能够收集并回收储液罐内出现油液分层时的部分润滑油,有利于提升压缩机制冷运行的可靠性。

    双模式氟泵制冷装置的回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481199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71418.2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氟泵制冷装置的回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机房空调,该系统包括:平衡组件,设置在储液罐与集油罐之间;吸油组件,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用于浮在储液罐内部分层后的润滑油层上,且吸取润滑油;集油组件,设置在储液罐与集油罐之间,用于将吸油组件吸取到的润滑油收集至集油罐中;回油组件,用于在回油组件的管路接通、且集油组件的管路关断的情况下,将集油罐中收集到的润滑油输送回双模式氟泵制冷组件中。该方案,通过在储液罐外部设置集油罐,根据油液密度设置储液罐的不同零部件,并对储液罐和集油罐进行控制,能够收集并回收储液罐内出现油液分层时的部分润滑油,有利于提升压缩机制冷运行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