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3670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1108267.9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受缺磷信号调控的解磷菌RBC25及其应用。解磷菌RBC25是从种植于酸性土壤下大豆的根部分离所得。该菌属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具有溶解难溶无机磷,有机磷的能力。受缺磷信号调控,在缺磷条件下能够大量定殖于大豆根部,并且低磷条件促进大豆生长。解磷菌RBC25通过溶解难溶无机磷和矿化有机磷,释放出可溶性磷酸盐,促进植物对土壤中难溶磷的吸收和利用。室内盆栽条件下接种解磷菌RBC25与未接种解磷菌RBC25的对照相比,大豆的生物量和磷含量分别提高了39.6%和35.4%;大田条件下应用RBC25使大豆的生物量和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2.5%和16.9%。
-
公开(公告)号:CN1139304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45060.6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EC12‑like蛋白基因CPU1及其在提高大豆磷效率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正向遗传学方法,鉴定到一个影响大豆磷吸收效率的主效遗传位点,并鉴定到其中的候选基因CPU1。基因CPU1在大豆中存在着自然变异,包括2个等位基因,磷低效等位基因CPU1‑H1和磷高效等位基因CPU1‑H2。基于大豆整株转化植株的研究显示,抑制等位基因CPU1‑H2的表达显著降低了大豆的磷吸收效率,最终降低了转基因植株的生物量和产量。本发明为包括大豆在内的作物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见解,同时为磷高效分子育种提供优异等位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84182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10598851.9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5/06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根系特异表达GmEXPB2启动子及不同区段的分离与应用,具体公开的是根系特异表达GmEXPB2启动子中低磷诱导区段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其基本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磷诱导型启动子,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代替组成型启动子,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将其导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可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定向调控。发明人的结果将为低磷胁迫生理与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及养分高效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候选基因资源,对提高作物低磷适应性的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662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88854.X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20 , A01C1/06 , A01G22/40 , A01N63/22 , A01N63/20 , A01P21/00 , C12R1/07 , C12R1/4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大豆氮磷吸收和产量的人工合成益生菌群及其应用。该人工合成益生菌群FN‑SynCom1分离自大豆根系,包含3株培养且有显著促生功能的细菌,其中菌株RBC‑258具有IAA分泌能力,菌株RBC‑288和RBC‑289具有溶解难溶性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本发明提供的大豆人工合成益生菌群FN‑SynCom1在室内和田间接种条件下能明显促进大豆对氮、磷的吸收,促进大豆生长,增加生物量。其中在田间条件下与不接种的大豆相比接种该益生重组菌群FN‑SynCom1能提高氮(37.2%‑69.6%)、磷(57.5%‑67.7%),且增加大豆的产量23.3%‑36.1%。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1480789.X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根瘤菌WYS3R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系是从决明属牧草新鲜根瘤中分离和纯化,PCR检测nodA gene,并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所得,确定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新菌株系,并命名为武圆1号。于2018年4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190。本发明的根瘤菌WYS3R1通过实验室盆栽回接试验证明其具有高效结瘤和固氮能力强的特性,接种该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决明属牧草的根瘤数、根瘤固氮效率、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进而达到培肥地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355235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478026.1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瘤菌FAMB126及其应用,该菌株系是通过闽花8号花生品种捕捉自福建省安溪地区土壤中的根瘤菌,从新鲜根瘤中对根瘤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菌株的16s rDNA部分序列进行测定,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新菌株系,并命名为福农2号。本发明的根瘤菌FAMB126通过实验室水培回接试验以及大田回接实验证明其具有高效结瘤、固氮能力强的特性,接种该根瘤菌能够提高花生生物量以及产量,可适用于华南酸性土壤,作为花生常规栽培的措施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0929496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1480790.2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根瘤菌TXN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是从决明属牧草新鲜根瘤中分离和纯化,PCR检测nodA gene,并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所得,确定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新菌株系,并命名为天羽1号。于2018年4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191。本发明的根瘤固氮菌株系TXN1通过实验室盆栽回接试验证明其具有高效结瘤和固氮能力强的特性,接种该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决明属牧草的根瘤数、根瘤固氮效率、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进而达到培肥地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8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478038.4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瘤菌YZLH133及其应用,该菌株系是通过龙花花生品种捕捉自福建省尤溪地区土壤中的根瘤菌,从新鲜根瘤中对根瘤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菌株的16s rDNA部分序列进行测定,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新菌株系,并命名为福农3号。本发明的根瘤菌YZLH133通过实验室水培回接试验以及大田回接实验证明其具有高效结瘤、固氮能力强的特性,接种该根瘤菌能够提高花生生物量以及产量,可适用于华南酸性土壤,作为花生常规栽培的措施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08841831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574669.X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成花素基因GmFT2a在提高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效率方面的新应用。所述成花素基因GmFT2a主要在根瘤发育后期表达,并定位于根瘤皮层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从而显著增加大豆根瘤数量、重量和固氮酶活性,提高植株氮、磷含量,并最终增加转基因植物的生物量。本发明可实现豆科作物氮、磷养分的高效利用,并为高产分子育种以及光周期广适性的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且对发展减肥增效可持续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728482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574668.5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成花素基因GmFT5a在促进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提高氮、磷养分效率方面的新应用。所述成花素基因GmFT5a在根瘤快速发育时开始表达,并定位于根瘤皮层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从而在长、短日照条件下均能显著增加大豆根瘤数量、重量和固氮酶活性,提高植株氮、磷含量,并最终增加转基因植物的生物量。本发明可实现豆科作物氮、磷营养的高效利用,并为光周期广适性的高产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资源,且对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