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0864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26204.5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1315 ,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300/008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能量密度并改善循环特性的电池。该电池包括螺旋卷绕电极体,其中正极和负极与在其中间的隔膜和电解质卷绕。在完全充电下的开路电压在4.25V-6.00V的范围内。该电解质包含电解液和含偏二氟乙烯作为组分的聚合物。含偏二氟乙烯作为组分的聚合物具有高的氧化稳定性。因此,即使当电池电压升高时,可抑制电解质和隔膜的氧化和分解。
-
公开(公告)号:CN101414680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170504.2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nventor: 细谷洋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366 , H01M4/582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该正极活性物质具有:至少包含锂和一种或多种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颗粒;以及提供在该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包覆层。该包覆层包含至少一种不同于形成复合氧化物颗粒的主要过渡金属元素A且选自周期表第2至16族的元素M以及卤素元素X。在该包覆层中,元素M和卤素元素X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获得具有优异充电/放电循环特性并且可抑制内阻增加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332461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10065512.7
申请日:2005-02-16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nventor: 细谷洋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高温操作性能和良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的无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无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由正极集流体和形成在其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构成的正极。在上述层中包含的正极活性材料由第一复合氧化物和与其混合的第二复合氧化物形成。第一复合氧化物由至少包含镍作为过渡金属的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颗粒和在每个颗粒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的用于抑制由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引起的电解质分解的覆盖层形成。其中该覆盖层由无机化合物、或者无机化合物与碳材料的混合物形成。第二复合氧化物由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颗粒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324736C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410071489.8
申请日:2004-04-12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2004/021
Abstract: 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复合氧化物组成的微粒和在微粒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形成的复合氧化物组成的涂层。所述微粒具有层状结构,包括主要由锂镍组成的第一复合氧化物。所述涂层包括主要由锂钛组成的第二复合氧化物。第一复合氧化物与第二复合氧化物的重量比在96∶4到65∶35之间。正极活性物质具有5~20μm的平均粒径。
-
公开(公告)号:CN1292505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410071490.0
申请日:2004-04-12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5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由锂和过渡金属的复合氧化物构成,所述复合氧化物具有层结构。在所述颗粒的各个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形成无机化合物和含碳材料的涂层。所述无机化合物为锂化合物。所述无机化合物和含碳材料的重量比在99∶1和60∶40之间。所述颗粒和涂层的重量比在98∶2和70∶30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064729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42431.9
申请日:2006-05-11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提供高容量,并且同时可改善稳定性或低温特性。正极(21)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复合氧化物,和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表面上作为包覆元素的P和选自Ni、Co、Mn、Fe、Al、Mg和Zn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复合氧化物包含Li和选自Co、Ni、Mn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正极活性物质表面上的包覆元素含量大于内部的包覆元素含量,并且所述包覆元素含量从表面向内部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397245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60133.5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 H01M2/12 , H01M2/1653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1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69 , H01M10/0587 , H01M2004/027 , H01M2200/106 , H01M2200/20 , H01M2300/008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能量密度并改善电池特性如循环特性和高温储存特性的电池。正极和负极在其中间有隔膜的情况下相对布置。在完全充电下开路电压为4.25V-6.00V。该隔膜具有基体材料层和表面层。与正极相对的该表面层由选自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和芳族聚酰胺的至少一种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53176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2883.1
申请日:2006-05-11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IPC: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提供高容量,并且同时可改善稳定性或低温特性。正极(21)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锂复合氧化物,和所述锂复合氧化物的表面上作为包覆元素的P和选自Ni、Co、Mn、Fe、Al、Mg和Zn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复合氧化物包含Li和选自Co、Ni、Mn中至少一种。优选地,正极活性物质表面上的包覆元素含量大于内部的包覆元素含量,并且所述包覆元素含量从表面向内部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1335345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810127813.1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51/42 , C01G51/44 , C01G53/42 , C01P2002/52 , C01P2004/61 , C01P2004/62 , C01P2006/40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复合氧化物颗粒,其至少包括锂Li和钴Co;包覆层,其被设置于所述复合氧化物颗粒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并且包括含有锂以及选自镍Ni和锰Mn的至少一种包覆元素的氧化物;以及表面层,其被设置于所述包覆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包括至少含有一种选自镧系元素的元素的氧化物。本发明的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化学稳定性方面得到改进,从而使功能得到改进,并且实现了高的电池容量及充电-放电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41880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710101249.1
申请日:2003-01-08
Applicant: 索尼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具有大容量和改善的充电/放电循环特性的正极活性材料。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具有这种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2)、负极(3)和非水电解质。采用由含有Ni和Co并包括层状结构的第一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含有Ni和Mn并包括层状结构的第二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混合物构成该正极活性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