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31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470114.2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场站性能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场站AGC/AVC调控性能在线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新能源场站的历史数据,利用预设的指标算法,计算获取评估指标的指标标准;实时采集新能源场站中AGC系统和AVC系统的运行数据;对AGC系统和AVC系统的调控性能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展示。本发明计算出的相应的指标的标准,能够更科学地反映新能源场站的实际运行状况,为后续的性能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前面计算得到的评估指标标准和实时采集的AGC系统和AVC系统的运行数据,对两者的调控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系统是否满足预定要求,便于运维人员快速了解系统性能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93755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69670.8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场站数据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场站参数同步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新能源场站的电气信号;对采集的电气信号进行滤波,获得初始相量;对初始相量进行谐波分析,获得基波分量;根据基波分量,获取同步相量;利用同步相量进行时间同步测量。本发明通过滤波和谐波分析,去除了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了测量精度,这使得同步相量的获取更加准确可靠。利用同步相量进行时间同步测量,可以确保新能源场站内各电气参数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准确的同步测量有助于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如电压波动、频率偏移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这有助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99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90509.4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12/40 , G05B19/042 , G06F13/20 , H04L67/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实时高速以太网技术的通用组态型分布式控制架构,包括:第一模组层和至少两个第二模组层;第一模组层包括EtherCAT Master板卡和CPU板卡;第二模组层包括EtherCAT Master模块;EtherCAT Master板卡通过内部SPI总线或内部EtherCAT总线与CPU板卡连接;EtherCAT Master模块与所述EtherCAT Master板卡通过外部EtherCAT总线连接;第一模组层和第二模组层通过EtherCAT Master模块和EtherCAT Master板卡实现数据交互。本发明的架构通过集成EtherCAT这一高性能的实时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了数据在控制系统中的超高速传输。EtherCAT以其极低的通信延迟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确保了控制指令的快速下发及反馈信息的即时回传。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29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869201.0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储能系统黑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储能系统交流端口的电压数据,依据电压数据计算当前储能系统的运行频率;依据当前运行频率和第一控制策略获取第一控制给定值;获取当前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依据当前输出功率和第二控制策略获取第二控制给定值;依据所述第一控制给定值和第二控制给定值生成SPWM调制的参考波;利用所述参考波生成SPWM调制的触发脉冲,控制储能系统执行黑启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电压功率控制+频率裕度控制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大型变压器合闸时励磁涌流的产生,也避免了黑启动过程中与传统机组之间的频率控制反复调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613992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23099122.4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一种多维调温装置,包括:多层流道腔、流道腔板、发热部件、出口水嘴、进口水嘴、铝塞块;所述多层流道腔分为三个部分:顶部流道腔、中部流道腔组和底部流道腔;所述顶部流道腔安装在所述发热部件的下方并且与发热部件底部相连接;所述底部流道腔安装在流道腔板的上方并且要与流道腔板上平面连接;所述中部流道腔组连接于顶部流道腔和底部流道腔之间,此装置可以改善因上层流道腔内冷却液吸热升温/冷却降温和流量分配不均导致的调温装置温度不均,从而改善被调温部件的温度均匀性,同时增加的流道腔也增加了冷却液的容量,增加了冷却/加热系统的整体热容,可以改善整体调温装置系统的承受热冲击/冷冲击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