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406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15611.4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全光谱太阳能进行光热协同制氢及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光热反应器和反应物供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反应器由若干透明管并列构成;所述透明管内制备有光热催化剂阵列;每根透明管的入口均与反应物入口连接,每根透明管的出口均与生成物出口连接,透明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太阳光选择吸收性涂层,在透明管内设置有绝热层,绝热层位于光热催化剂阵列的下方;反应物供给池内的废水在反应物供给循环泵的作用下持续向透明管内供给,入射的太阳光透过透明管和太阳光选择吸收性涂层被光热催化剂阵列吸收,光热催化剂阵列吸收太阳光后发生光催化反应和热催化反应;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以及家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5929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8337.5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25B11/032 , C25B11/046 , C25B11/063 , C25B1/04 , H01M4/88 , H01M4/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亲性多孔传输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钛基材料进行疏水化处理,得到疏水钛基材料;2)对步骤1)中得到的疏水钛基材料进行激光分区域烧灼处理;3)对步骤2)经过烧灼处理的钛基材料进行亲水处理,得到双亲性多孔传输层。本发明所提供的双亲性多孔传输层,通过激光加工技术与PTFE浸渍疏水改性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具有亲水‑疏水交替结构的双亲性多孔传输层,能实现液态水和氧气在钛毡内的分径传输,液态水和氧气分别通过亲水区域和疏水区域高效排出,大大降低了电解槽在高电流密度下运行的传质受限,提高了电解槽的长期运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0942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1644186.0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1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脱硫废水同时还原二氧化碳的流动式光电化学电池,包括双光极光电化学电池本体、光源和电化学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化学电池本体包括光阳极、光阴极和质子交换膜,光阳极与光阴极通过所述电化学工作站构成回路,所述电化学工作站为光阴极提供工作电位;所述光阳极包括阳极端板、阳极上盖板、阳极腔室板、阳极催化层、阳极集流板和阳极下盖板,所述光阴极包括阴极端板、阴极上盖板、阴极腔室板、阴极催化层、阴极集流板和阴极下盖板;所述阴极上盖板上设置有阴极电解液进口和阴极反应产物出口,在阴极腔室板和阴极集流板上的相对应部位开有通槽作为CO2反应还原腔室;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354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715611.4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全光谱太阳能进行光热协同制氢及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光热反应器和反应物供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反应器由若干透明管并列构成;所述透明管内制备有光热催化剂阵列;每根透明管的入口均与反应物入口连接,每根透明管的出口均与生成物出口连接,透明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太阳光选择吸收性涂层,在透明管内设置有绝热层,绝热层位于光热催化剂阵列的下方;反应物供给池内的废水在反应物供给循环泵的作用下持续向透明管内供给,入射的太阳光透过透明管和太阳光选择吸收性涂层被光热催化剂阵列吸收,光热催化剂阵列吸收太阳光后发生光催化反应和热催化反应;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以及家庭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329813.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膜流动式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反应器,包括阴极盖板、电解液流场板和阳极底板,所述电解液流场板的中部为镂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阴极盖板上设置有阴极电极卡槽一和阳极电极卡槽一,在电解液流场板上与阴极电极卡槽一和阳极电极卡槽一相对应部位分别设置有阳极电极卡槽二和阴极电极卡槽二,在阳极底板上与阳极电极卡槽二和阴极电极卡槽二相对应部位分别设置有阳极电极卡槽三和阴极电极卡槽三;阳极和阴极分别贯穿阴极盖板、电解液流场板和阳极底板,插入阳极电极卡槽一、二、三和阴极电极卡槽一、二、三中;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17461.0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16C60/00 , B01J32/00 , G06F113/08 , G06F113/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孔隙率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催化剂载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不同孔隙率的均匀多孔催化剂载体建模;步骤2.通过对均匀孔隙率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催化剂载体流场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确定变孔隙率多孔催化剂载体孔隙率分布方案;步骤3.采用三周期极小曲面孔隙率特征参数进行拓扑优化,生成变孔隙率多孔催化剂载体几何文件;步骤4.采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验证催化性能:若模拟结果达到催化性能要求,则进行步骤5;若模拟结果未达到催化性能要求,则返回步骤2;步骤5.变孔隙率多孔催化剂载体几何文件,采用3D打印技术生成实体多孔催化剂载体。该方法能提升催化反应性能,获取具有高转化率的催化剂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19928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081648.1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电极的无膜微流体微生物电池,包括底板,顶板,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前隔离板和后隔离板;其特征在于: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平行设置,同时,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设有前隔离板和后隔离板,使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形成微流体流动通道,并采用慢走丝线切割的方式在电极发生生化反应面加工微槽道;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上方设置有上垫片,上垫片的上方设置顶板;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下方设置有下垫片,下垫片的下方设置底板;在顶板的前端靠近阳极侧设有培养液进口,在顶板的前端靠近阴极侧设有电子受体进口,培养液进口和电子受体进口均与微流体流动通道相通,底板的后端设有出口,该出口与微流体流动通道相通。
-
公开(公告)号:CN11497025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517461.0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16C60/00 , B01J32/00 , G06F113/08 , G06F113/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变孔隙率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催化剂载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不同孔隙率的均匀多孔催化剂载体建模;步骤2.通过对均匀孔隙率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催化剂载体流场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确定变孔隙率多孔催化剂载体孔隙率分布方案;步骤3.采用三周期极小曲面孔隙率特征参数进行拓扑优化,生成变孔隙率多孔催化剂载体几何文件;步骤4.采用多物理场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验证催化性能:若模拟结果达到催化性能要求,则进行步骤5;若模拟结果未达到催化性能要求,则返回步骤2;步骤5.变孔隙率多孔催化剂载体几何文件,采用3D打印技术生成实体多孔催化剂载体。该方法能提升催化反应性能,获取具有高转化率的催化剂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194063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84522.8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式光热协同产氢反应器,包括壳体及制氢反应结构。壳体设有入料口,制氢反应结构设于壳体内,制氢反应结构和壳体之间形成气体通道。制氢反应结构内沿其轴向方向设有内部通道,内部通道与入料口连通,制氢反应结构至少部分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设有用于产氢的催化剂。反应溶液经入料口进入到内部通道内,从多孔结构径向扩散到制氢反应结构的表面,反应溶液经催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从气体通道排出。上述界面式光热协同产氢反应器,结合光热催化和热催化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采用全新的径向输送,其优点在于径向各处反应溶液的流动速度一致,反应更均匀,更充分。
-
公开(公告)号:CN11334069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0670202.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操控液滴三维迁移装置及使用方法;光热操控液滴三维迁移装置,包括容器和挡光盘,其特征在于:容器内设置有液态流体,用以给待操控液滴提供液相环境;液滴的密度大于所述液态流体的密度,使液滴位于容器底部;在容器底部内表面涂覆有膜,该膜用于防止液滴黏附在容器底部;所述容器上方设置红外激光器;该红外激光器受控制器一控制,在容器上方进行水平移动;所述挡光盘位于容器和红外激光器之间,挡光盘受控制器二控制在容器上方水平移动;红外激光器对液态流体和液滴同时加热,液态流体在容器内形成向上的回流,提供液滴向上的拖拽力;液滴表面产生远离激光的流动,提供液滴向上的升力,在两种力的作用下所述液滴被推动向上移动;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化学物合成、流体输运、生化分析检测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