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法制备微纳米氧化亚铜空心多面体

    公开(公告)号:CN105314669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648275.0

    申请日:2015-10-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3/02 C01P2004/03 C01P2004/04 C01P2004/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无需模板、无需刻蚀剂、无需高温的情况下,以还原法制备微纳米氧化亚铜空心多面体的工艺,包括将配制的CuCl2溶液加入到预先配制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中磁力搅拌均匀;将配制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磁力搅拌均匀;将配制的盐酸羟胺(NH2OH·HCl)溶液快速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室温磁力搅拌1h,即得到了微纳米(约400nm)氧化亚铜空心多面体。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实现了轮廓分明、颗粒均匀、分散良好的氧化亚铜空心多面体的制备,相较于传统的制备方法,该工艺无需模板、无需刻蚀剂、无需高温,简单高效,且产物物理化学性能优异,可应用于气敏、光催化等领域。

    凸轮式电控消隙的齿轮副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32113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73078.8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12 F16H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轮式电控消隙的齿轮副,包括齿轮Ⅰ、齿轮Ⅱ和齿轮Ⅲ,齿轮Ⅱ和齿轮Ⅲ同轴并列且均与齿轮Ⅰ啮合,齿轮Ⅱ和齿轮Ⅲ在圆周方向通过凸轮副传动配合;还包括电控消隙系统,电控消隙系统通过凸轮副的轴向相对移动从而驱动齿轮Ⅲ相对于齿轮Ⅱ转动消除与齿轮Ⅰ的啮合侧隙,本发明在需要调整侧隙时,将凸轮副形成轴向相对移动,并利用该轴向移动使齿轮Ⅱ和齿轮Ⅲ构成的双联齿轮发生相对转动而消除与共同啮合的齿轮Ⅰ之间的侧隙,从而能够实时消除或减小齿侧隙及回差,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降低驱动能源,减小换向中的传动误差,使操作和控制更为简单和快速,可控性以及精度较高,适合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基于正脸补偿算子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13011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91396.3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基于PCA算法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使用正脸补偿算子来补偿多姿态人脸,并使用补偿后的人脸进行多姿态人脸识别。说明书摘要附图为整个多姿态人脸识别的流程图。本发明使用PCA算法进行人脸识别时,正脸补偿算子补偿了待识别多姿态人脸所缺乏的正脸轮廓信息,即PCA算法分解出的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脸信息,同时也减少了干扰PCA算法的部分多姿态轮廓信息。多姿态人脸图像往往缺少正脸轮廓,即对PCA算法来讲更重要的识别信息。与其它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平均脸计算,没有采用将人脸库中人脸组成一个大矩阵来进行训练的方法,减少了计算量。同时对人脸归一化要求低,人脸库容易选择,而且需要的训练人脸数目很少。此外,本发明使用的算法简单,通过简单的加减运算就能达到很好的识别效果,而且对各种姿态人脸进行识别都能通用。本发明通过正脸补偿算子来补偿多姿态人脸的方法可为改善多姿态人脸识别率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饲料用脱毒菜籽蛋白粉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455266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810069791.8

    申请日:2008-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877

    Abstract: 一种饲料用脱毒浓缩菜籽蛋白粉的制造工艺,涉及菜籽粕的脱毒方法。本发明以脱脂菜籽粕为原料,依次经过中压蒸汽脱毒和稀盐酸脱毒、分离及乙醇脱毒后,再经干燥、粉碎和离心喷雾分离而获得成品。由于本发明工艺简单,用水和醇量低,并能实现净化废水和回收乙醇,生产成本低,脱毒效果好,能有效脱除菜籽粕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和植酸及单宁三种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本发明工艺制造出的产品质量高,并能实现综合利用。故本发明可广泛用作脱毒饲料蛋白原料、及植酸、单宁的原料。

    一种椰壳纤维增强珊瑚骨料混凝土混合搅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493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90950.2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椰壳纤维增强珊瑚骨料混凝土混合搅拌设备,属于混凝土混合设备技术领域,混合桶在搅拌混合混凝土时,随混凝土的搅拌,持续慢速的将椰壳纤维带入混凝土内,入料管随时填充椰壳纤维,保证与入料管连通的下料管内椰壳纤维的充满,延伸杆在混合桶的转动下,随混合桶同轴转动,延伸杆上的刮条随延伸杆的转动,从下料管的底平面的条槽伸入和伸出,即可持续的将椰壳纤维带出,此装置可实时的在混合混凝土时,将椰壳纤维加入混凝土,避免一次性添加椰壳纤维导致椰壳纤维成团,混凝土中椰壳纤维混合不均的情况。

    一种珊瑚骨料改性增强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88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02043.3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珊瑚骨料改性增强方法,属于骨料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将珊瑚骨料破碎后经过筛分机构筛分出粒径为5‑20mm的珊瑚骨料;将筛分后的珊瑚骨料依次进行水洗、酸洗、水洗后烘干;再将水泥以水灰比为1:2进行调制成水泥浆,将调制好的水泥浆与烘干后的珊瑚骨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过程全程施加2atm的压力,持续时间为30min,其中,每隔5min搅拌1min,搅拌频率为30r/min;搅拌完成后将珊瑚骨料沥出进行养护,养护条件为:28d内养护温度在20℃±2℃,湿度不小于95%。本发明极大程度的降低珊瑚骨料的孔隙率和吸水率,提高珊瑚骨料的强度,从而配置更高强度等级的珊瑚混凝土并获得优异的各项性能,且所用材料成本低廉,所需时间较短。

    建造过程碳排放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493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44758.X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计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造过程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获取建材的多个使用种类及其使用量、回收处理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消耗量并计算建材生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获取建材的多种运输方式及其运输量、运输距离并计算建材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获取施工时使用的多种能源及其使用量并计算施工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各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加,得到建造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发明提供的建造过程碳排放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提供不同部分的计算结果,有效支撑工程咨询、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不同类型用户的建筑碳排放动态核算与碳减排智能决策,为提升建筑的低碳水平提供了有效方案。

    一种快速建造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保温墙板

    公开(公告)号:CN11662382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68999.3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建造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保温墙板,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墙板本体,靠近墙板本体的内侧在墙板本体内设置有保温层,墙板本体的外侧表面分布有若干柱槽,柱槽的轴线与保温墙板垂直,柱槽内一一对应设置有导热组件;导热管同轴设置在柱槽内,导热管的一端从柱槽的开口伸出,导热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保温层,导热管的外端转动配合有感应组件,导热管的外侧滑动配合有导热套筒,感应组件能够带动导热套筒转动,圆柱块同轴固定在导热管的外侧,圆柱块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螺旋槽,柱销的一端滑动配合在螺旋槽内,柱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导热套筒的内壁。采用本发明墙板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能力,增加建筑内人员的舒适性。

    一种抗震救灾用快速搭建的装配式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655639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77829.1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救灾用快速搭建的装配式基础,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基础梁,相邻基础梁的连接点处均设置有连接基础,连接基础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端口,端口中部侧壁上开设有同轴线的第一环形槽,端口处设置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周侧固定有同轴线的环形板,环形板伸入第一环形槽并与之滑动连接,环形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环形板纵向任意方向移动的驱动结构;连接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柱,基础梁端部均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与相应移动柱之间通过球铰结构形成球铰连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在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受传统的建筑基础施工制约,导致建筑无法快速重建,不利于稳定灾情的问题。

    一种基于规则的工艺过程资源环境负荷数据规范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324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93234.7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规则的工艺过程资源环境负荷数据规范化方法,包括:(1)定义规则;(2)获取工艺过程的资源环境负荷数据条目,构建其数据属性实例;(3)构建该资源环境负荷数据的规范化属性实例;(4)设计规则计算单元,构建规则链,对待处理的资源环境负荷数据属性实例进行规范化计算,得到规范化的资源环境负荷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规则的工艺过程资源环境负荷数据规范化方法能有效解决由工艺类别多、工艺过程及其要素差异大、资源环境负荷数据构成多样、数据属性复杂且各异导致的资源环境负荷数据描述不规范问题,有助于实现工艺过程资源环境负荷数据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保障数据质量,为建设统一、规范、高数据质量的资源环境负荷数据库提供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