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岩锚固体界面变形的可视化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2046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74259.6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锚固体界面变形的可视化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测定目标软岩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制备目标软岩的相似材料;设计并组装锚固体模型试验箱,并将锚杆和注浆圆筒安装于试验箱内;将相似材料分层浇筑于锚固体模型试验箱,并在相似材料、注浆圆筒、锚杆之间的接触界面分别铺设不同颜色散斑颗粒,形成与锚杆轴线平行的散斑线;再进行固结养护,加载破坏试验,采集加载过程中的锚固体试件图像,获得整个加载过程中散斑颗粒的变形和位移变化;为深部软岩中锚固体的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一种长度可调的增锚注浆锚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65696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56371.0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长度可调的增锚注浆锚杆装置,采用中空的连接件将多个两个注浆锚杆连接,可根据具体注浆深度的需求,选择若干个注浆锚杆进行组装,能够调整装置整体的长度,同时在首节注浆锚杆的端部安装尾锚头,尾锚头可拆卸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当钻孔坍塌后,只需根据坍塌后钻孔的深度连接合适数量的注浆锚杆,解决了现有固定长度锚杆,因钻孔深度改变需将多余锚杆锯掉的问题,提高了锚杆的利用率,减少了材料浪费。

    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一种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增强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064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10985862.2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增强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基料、增强料和外加料;其中,基料包含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石英砂和聚丙烯纤维;增强料包含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分散剂、稀释剂和水;外加料包含高效减水剂、膨胀剂、消泡剂、固化剂和水。其制备方法为:将分散剂和水混合,搅拌后,加入碳纳米管,搅拌,分散后,加入环氧树脂和稀释剂,搅拌,分散,得增强料;将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石英砂和聚丙烯纤维混合,得基料;将高效减水剂、膨胀剂、消泡剂和水混合,得外加料;将基料和外加料混合后,加入增强料,搅拌,即得。所得灌浆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较高,抗渗性能优异。

    一种基于CT扫描和3D打印的岩体内部结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123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114786.4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T扫描和3D打印的岩体内部结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岩体试样CT扫描,获取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将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分割为孔隙裂隙区、结构疏松区、低密度区和密实区,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结构模型重建;将重建后的三维结构模型发送至3D打印机进行岩体试样的实体打印;其中,结构疏松区采用粗颗粒矿砂逐层打印喷胶,低密度区采用粗颗粒矿砂和中颗粒矿砂逐层打印喷胶,密实区采用粗颗粒矿砂、中颗粒矿砂和细颗粒矿砂逐层交替打印并喷胶。本发明方法可复原岩体内部结构,并制作出力学性能与原始岩样相同的试样,为岩石的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人工复原岩体内部结构提供新方法。

    一种含人工充填节理的岩体试样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223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69139.1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人工充填节理的岩体试样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两个试件的端面上对称开槽,并在两个试件的开槽端间放置充填材料,充分考虑了节理充填厚度、充填材料特性、节理的均匀性和整体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既排除节理中杂质的存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又便于试验重复进行,为更好的研究节理岩体特性奠定了基础。并且本发明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制作与真实节理岩石性质相同的节理模型试件,进而通过对人工制作的节理岩石试件进行试验,探究充填节理的力学特性。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混凝土细观三相结构的可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3168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610339265.3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田威 韩女 裴志茹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无损细观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混凝土材料细观三相结构的可视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混凝土试件进行CT扫描,顺序获取混凝土试件的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步骤2,对所述多个二维断层扫描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并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模型重建;步骤3,将重建后的三维模型发送至3D打印机,3D打印机对接收到的三维模型进行混凝土试件实体模型的打印。本发明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提出对混凝土内部砂浆、骨料、孔隙三相采用不同复合材料进行3D打印,实现了传统制造工艺无法完成的混凝土三相结构内部可视化模型的制备,打印过程高效、可重复。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混凝土孔隙结构模型的实体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233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480774.8

    申请日:2016-06-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田威 韩女 马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1/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混凝土孔隙结构模型的实体化方法,该方法在已有数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3D打印技术,实现了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实体化,及试件内部应力分布的可视化。本发明通过3D打印技术,直观地展示了混凝土内部孔隙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利用打印材料特有属性,可进一步应用于应力冻结试验当中,并为研究孔隙结构分布和变化及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一种改良3D打印岩体性能的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61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210102641.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3D打印岩体性能的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进行消泡,得到消泡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将消泡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置入密封桶中抽气;步骤2,称取3D打印岩体试样,恒温烘干所述3D打印岩体试样,得到烘干后的3D打印岩体试样,将烘干后的3D打印岩体试样加入密封桶中并浸没在消泡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中,得第一混合物;步骤3,对第一混合物依次抽真空、静置和烘干,得改良3D打印岩体试样。本发明制作出了各项力学性能与天然岩体高度相似的3D打印岩体试样,提高了3D打印岩体代替天然岩体用于室内试验的结果可靠性,为人工复原天然岩体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组合式泥石流拦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5125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4873.7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泥石流拦挡结构,包括:垫层、坝体和固定机构;其中,坝体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子坝体、中子坝体和上子坝体;中子坝体和上子坝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垫,下子坝体和中子坝体之间设置第二橡胶垫;垫层位于下子坝体的下方,垫层和下子坝体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垫;垫层和坝体之间通过固定机构连接。该结构基于耗能、防护、修筑与维修四位一体,当坝体受到巨石冲击发生偏移时,橡胶垫能够减小其位移,预应力钢绞线则将会使其回到初始位置,冲击能量会同时被水平的橡胶垫和竖向的预应力钢绞线消耗,从而减小巨石冲力的大小,安全性好,便于施工与维护,实用性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